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3776100000130

第130章 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1]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2]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3]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4]

【注释】[1]荆门:山名,在湖北宜都县西北。明妃:王昭君,名嫱,汉元帝宫女。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亦称明妃。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以“和亲”名义嫁与呼韩邪单于。尚有村:昭君村,在今湖北秭归县。[2]紫台:紫宫,皇帝宫廷。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连:联婚之意。朔漠:北方沙漠地区。青冢: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城南二十里。传说边地多白草,而昭君墓上之草独青,故名青冢。[3]画图:《西京杂记》:“元帝后宫既多,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宫人皆赂画工,昭君自恃其貌,独不与。乃恶图之,遂不得见。后匈奴来朝,穷按其事,画工韩延寿弃市。”省识:略识,未仔细辨认。环珮:妇女佩带的装饰物。[4]千载琵琶:千百年来琵琶曲中还在弹《昭君怨》。据《琴操》载:“昭君在外恨帝,始不见遇,心思不乐,心念乡土,乃作怨思之歌,后人名为《昭君怨》。”胡语:琵琶原为西域的一种乐器。

【鉴赏】这首诗是诗人住在夔州时,遥望数百里外秭归香溪的昭君村,有感于昭君的命运,而作的此诗。

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作者站在三峡西头的夔州高山之上,遥看三峡东头地势低落的香溪,只见群山万壑,如大江洪流奔赴荆门山,昭君就生长在这万山丛中香溪之畔的昭君村。此联起笔突兀雄奇,突出昭君生长环境的奇特。言外之意是说只有这样风水雄奇之地才能出现昭君这样的奇女子,同时也表明几百年来人们对她永不忘怀。

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作者由昭君村自然想到昭君的一生的悲剧及其怨恨。她离开汉宫,远嫁朔漠,死在沙漠,未能归国还乡,一缕孤魂独向大漠黄昏,这是多么令人悲痛之景。真是天地无情,青冢有恨!

颈联:“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诗人紧扣昭君身世,进一步指出其悲剧的原因是汉元帝的昏庸。因他只从画图略识昭君,以致造成昭君葬身塞外。但昭君心怀故国之思不变,虽骨埋青冢,其灵魂还会在月夜徒然回到她的父母之邦。这既是对昏庸之君的谴责,也是对昭君的同情和伤悼。

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作者借琵琶之音,说明昭君的千载怨恨只有寄托在琵琶乐曲中进行倾诉了!这沉痛之语,突出了“怨恨”的中心。

本诗从形象入笔,全写昭君,未及议论,但作者的爱憎全在里面。昭君抱绝世之色而不被君王赏识,屈而远嫁大漠,暗寓了作者高才受屈、流落飘零之愤。本诗哀痛之旋律,给人们留下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遗韵,令人伤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