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3776100000010

第10章 感遇二首(之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1]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2]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3]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4]

【注释】[1]兰:泽兰,秋季开花,香草。葳蕤:叶盛貌。[2]欣欣:指兰草桂花欣欣向荣,生机勃勃。自尔:自然而然地。尔,语助辞。[3]林栖者:隐居山林之名士,曹毗《对儒》:“不追林栖之迹,不希抱鳞之龙。”相悦:闻兰、桂之香而爱赏采摘。[4]本心:本性,素心。美人:指林栖者。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又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七岁能文,被张说誉为“后出作者之冠”。武则天长安二年(702)进士,调校书郎,又以登材堪经邦及道侔伊吕科,授左拾遗。玄宗即位(712),由张说推荐为集贤院学士,后任中书舍人、冀州刺史、洪州都督、岭南道按祭使,召拜秘书少监、副知院事。开元二十二年(734)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他是“开元之治”的最后一位贤相,议论朝政,刚正不阿。后为李林甫、牛仙客等所忌,于开元二十四年(736)被排挤出朝,贬为荆州刺史,以文史自娱,写了不少清淡惋惬、寄托深远之诗。卒后谥文献,有《曲江集》留世。安史之乱(755)后,玄宗每思其忠谏之言,至为流涕。

【鉴赏】这是诗人遭受奸党李林甫、牛仙客的迫害,罢相被贬之后所作的《感遇》组诗,凡十二首“感遇”者,有感于遭遇之谓也。“之一”选自组诗的第一首。此诗以春兰、秋桂自比,以喻“本心”,表达自己立身修德,恶邪守正之高尚品德。

诗的一二句:“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沽”,以物起兴,引出自比的对象。你看,春天的兰草迎春勃发,茂盛纷披,生机无限;秋天的桂花叶绿花黄,皎洁明净,馨香四溢。此两句源自屈原《九歌·礼魂》中诗句:“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只是诗人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将“秋菊”置换为“秋桂”罢了。“葳蕤”与“皎洁”再现了春兰与秋桂勃发向上与高雅的风貌。

诗的三四句承接一二句之意,指出春兰、秋桂之所以“欣欣此生意”,欣欣向荣,蓬勃生机,是因为它们“自尔为佳节”。自,各自;尔,如此之意。即是说它们各自在适当的季节(春、秋)而繁茂花开显示出“葳蕤”与“皎洁”之生命特点。这里,既点出春兰、秋桂各自适应“佳节”之特性;又暗示兰、桂按各自的本性生长荣枯,不媚人荣,不求人知的本质特征。

诗的五六句写人对兰、桂之欣赏。先用“谁知”一转,由前四句的物象转入对人的描写。那些“林栖者”,即居于山林之中的隐逸之士,常以兰、桂自喻,因而“闻风坐相悦”,闻到兰、桂的芳香,顿生爱慕之情。坐,久坐之意,意谓爱慕之深、爱慕之殊。

诗的七八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综合前意,再次肯定兰、桂不求人荣的高尚品质。尽管兰、桂被人欣赏、爱慕,但它们是不希望(何求)“美人”(“林栖者”)来攀折、欣赏的。因为兰逢春而葳蕤,桂至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本心”)使然,并非是为了博取“美人”的欣赏而如此。全诗到此,意旨豁然:那些如春兰、秋桂的贤人君洁身自好,进业修德,并非为了博取功名富贵,而仅是尽到他做人的本份。自然,春兰、秋桂也是诗人的自喻,表明自己虽遭奸人的排斥,仍具有坚贞清高的气节。

全诗采用比兴手法,诗意温雅深邃,然又自然贴切,无造作之痕,有平易之风。起承转合,前后呼应,诗意贯通,结构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