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庸人自扰——班主任日记
37600600000064

第64章 万福山游记

2012.1.25

无州城东北三十里,重峦耸翠,山岭绵连。其中最高峰为万福山。

此山原名望夫山,因山顶有一高耸巨石,高几十米,重数万吨,兀然屹立,状如一人昂首远望,附近居民因而附会传说,说是山脚下一村有一妇女,常去山上凝望远在他乡的丈夫,天长日久,化为巨石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编造的故事,然而从山下远远望去,确实极像一个巨人站在山顶。

今天下午,我开车去游此山。同行者为我的父母,儿子,共四人,妻子因上班未去。从城里到此山脚下,用了大约半个小时。把车就停在山脚下村子的居民楼附近。

登山而上,山势陡峭,各种形状的巨石,遍山皆是。随着盘山小径逶迤前行,路边有清凉洞、母子石、老虎洞等绝佳景致。

清凉洞为三块巨石搭在一起,山洞下足可容纳几十人,造化之伟力实在骇人!母子石则为两石头垒在一起,接触处甚少,而上面的巨石偏能稳稳地存在亿万斯年,实是奇景。

老虎洞更大,上面石上刻着“原泰山中学旧址”等字,看来这洞里是当过学校的。不过我与儿子钻进去观察一番,感觉此洞面积虽大,而成人不能抬头,只能弯腰前行,如此矮的地方,怎能当做学堂所在?是为一大疑惑。

半山腰有山门,亦为巨石垒成,则是人力所为了。进此门后,再往上有极陡峭的几百层台阶,其状颇像泰山十八盘,只不过短一些而已。

台阶尽处,有一平台,平台上盖了十几间石屋,作为庙宇,有香火供奉。各庙宇内供奉着玉皇大帝、如来佛、观音菩萨、文昌老爷、泰山奶奶、关公、华佗等神仙。可见这里是佛道相融合的庙宇群落。

此处有一古佛洞,乃一天然巨石覆盖的洞穴,里面可容十几人,外面竖有石碑四五块,其中最古的一块碑,字迹已漫漶不甚清晰,不能全文诵读,但碑文末尾的刻碑时间尚能辨识,是嘉靖四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566年,迄今已快五百年了!

五百年的岁月如流水一般,疏忽而去,在这山上却没有发生多少变化。这古佛洞,立碑之人已是诧为古老了,时光又悠然过去了五百年,古佛洞还是那原来的古佛洞,并未增减一分一厘。站在这茫茫苍苍的山上,我不由慨叹,人生确实是太短暂了,单个的人真是沧海一粟,太渺小了!

从立碑的时代算起,五百年,已经又是二十代人过去了,永远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而江山无恙,永远是这样宏阔壮丽的江山!

另有几块碑上是捐款重修此庙宇的人名,时间是宣统四年。而宣统,就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年号,仅仅存在了三年,所谓四年已是中华民国元年,也就是1912年了!

看来无州小城确是鄙陋之地,立碑之人竟不知此时已是民国,清帝已经退位了吗?石碑后众多的捐款人名,也已漫漶不清,看着那无数重来复去的汉字组成的人名,我不由感慨,所谓的名声真是太虚妄、太飘渺了!

就算石碑上留下个名字又如何?后人也并不知你的详情,所谓名声只不过是那几个汉字在排列组合罢了!正如我以前写的一句顺口溜:

“文字何人能占定?出名只是字出名!”

我与父母、儿子在所有神像前皆磕头祷告,并在神前箱子里放了一些零钱。从庙宇群落往上走,又有一道山门,从此山门往上,就离峰顶不远了。此处又有几处山道极为陡峭,巨石嶙峋,上下颇难。

终于爬到最高山顶,望夫石赫然在目,石下有一平台,阔几十平米。望夫石旁,已人工修成了台阶,有几十蹬,由此而上,就到了望夫石旁的另一块巨石上,在此石上有一个妇女的石像,正是后人雕塑的望夫女神的像。

这就是山的最顶峰了。我们四人到此后,磕头,照相,而不能在此久留,因山风凛冽,冷入肌骨,而太阳已西斜,冬季日短,天快黑了,只好赶紧下山。在山顶上环视四周旷野,夕阳余晖之下,阔人胸襟,的为美景。

虽谚语曰“上山容易下山难”,而对不大的山来讲,下山毕竟轻快,二十分钟后,我们就到了山下,比上山几乎用了一个小时要快得多。到了车里,此时天色已黑,我开车回家,在路上只得缓慢一些,到家已是六点多了。

回家对妻子讲叙游山经历,又让她看了在山上拍的照片。她亦啧啧称奇,说真想不到就在无州城附近,还有此等风景绝佳的去处。我亦慨叹,无州人实在是不善宣传炒作啊!

此山之美绝对超过济南的千佛山,可是千佛山游人如织,而万福山上游人寥寥。我们游此山时,只遇到了另外的四五个游人。看来,下一步是扩大知名度,打出品牌去啊!

同时,山上也缺乏游玩设施,无人管理,当然这是缺乏经费所致。我看市政府如有人在此做篇文章,无州就又可得一知名旅游景区了。

说实在的,此山比钢城的棋山,要雄奇峭拔得多,不知何故,无州人去棋山的甚多,偏偏万福山上游人如此之少。看看饭店即可知道:棋山上的炒鸡店有几十家,而万福山脚下的酒店却只有两三家,对比实在是太过悬殊了啊!

万福山一游,实在是不虚此行。待下个星期天有空,我当携妻子再去游玩一趟,甚至可以作为我以后常去的休闲旅游地。去万福山绝对是“乘兴而去,尽兴而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