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仙侠沸血青铜之裂鼎英雄传
375800000003

西周时,司徒掌管王畿以内的土地分配与劳役,宗伯掌管礼仪和祭祀。司徒的职位比上卿低,但祭公的逢迎拍马之技却绝不下于虢石父,近来也颇得幽王器重,隐有后来居上之势。

因为此次大典不同于一般政事,尤须征调大批劳役,祭公便乘势绕过虢石父这道坎,直接向大王奏禀。虢石父顿有一种被刻意架空的感觉,苦于无处插手。

见虢石父出殿,祭公与宗伯长揖施礼,祭公更是面带些许炫示的微笑,让虢石父很不受用。虢石父冷哼一声,甩袖而去,连装一装的兴趣也欠奉。

也许是宣王在姬宫涅的心目中还存有那么一点影响,姬宫涅在审阅祭典司仪名单时稍稍正坐了些,但并没有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便通过了这份刚刚由宗伯送来的奏章。

骊山脚下,青铜坊。

落日的余晖中,一队十余人的虎贲骑兵疾驰而至,领头的大兵头插黑羽,高举一卷羊皮,百步之外便高声喝道:“大王令!”

费敖明白,他等待的已经来了。

费敖依周朝惯例受封为士,成了这个时代最下等的上等人,同时令他次日动身,往镐京效命于大祭典。

五百余铜奴也都被赏赐给了费敖,成了他的私有。但他依然不能给他们自由,因为即便是主人,也不能轻易改变奴隶的奴籍。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杀死他们,却不能给他们以身份与自由,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滑稽与无奈!

如果他现在向司徒府申请消除铜奴奴籍的话,只会当作一句笑话,除非他们不想再为大周造出一件铜器!

第二日,费敖用自己所受的赏金购来三车粮食与部分消暑药材,向铜奴们略作交代后,便孤身上路,踏上去往宗周镐京的大道,连行囊也没有带上半个。

烈日如火。

天地如熔炉。

大路上的灰土隔着一层牛皮鞋底仍然烙烫着行人的脚板。

这绝对不是一个适合赶路的日子。

但费敖并不觉得,因为他的身体,几乎就是用烈火锻炼出来的。

他内息流转,灼人的暑气即刻消于无形,心中一凉,脚下陡轻。他放手飞奔起来,速度比大周王室的虎贲骑兵也慢不了多少。

他等这一天,已经等得太久!

镐京地处关中,西拒诸戎,北滨泾渭,南依群山,三面皆可倚山河地势,建雄关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其所在平原为泾、渭两河经千万年冲积而成,沃野千里,水系发达,舟楫风帆时时相继。自周武王灭商定都于此,二百多年间,历经十二代天子,先后开官道五十余条,四通八达,车舆往来不绝。

费敖尚未踏进镐京城,便已感受到了京都的繁华,果非残存在记忆中的荆楚城邑可比。只是不知这巍峨雄伟的城墙之下,又埋藏着多少百姓工奴的残骨?

城门大开,等候入城的百姓却不敢举步,因为正有大队人马慢吞吞地入城。

五十余骑骑兵领前开道,马步悠然,不徐不疾。紧跟着的一名光膀子壮汉双手树起一面旌旗,旗高两丈有余,旗长逾八尺,中绣一云纹大字——“申”。旗杆有碗口粗细,一看便知举旗人的孔武有力。其后是近百名步卒拱卫着的一辆超大豪华车舆,车身高轩宽敞,外壁雕饰精美,由六匹马缓缓拉动,不颠不簸,连车篷前悬挂的铜铃也不响分毫。大车后隔着数十名步卒便又是五辆马车,车型虽然较小,但雕饰豪华不亚于前车。队尾又是五十余骑骑兵,与队首遥相呼应。

看这些兵士,个个身形彪悍面色油黑,眼中精光闪动,虽是汗如雨注,却没有一个人伸手揩拭一把,予人一种狠猛无情的印象。数百百姓垂首站立路旁,很少有人敢于抬头正视,也不知心中是敬是畏。

宗周镐京,天子之城。

可以如此毫不避忌地大讲排场的,诸侯中唯有一人而已。那超豪华大车中端坐着的,除了当今天子的老丈人申伯之外,还会有谁?

费敖心中暗哂:以他们这种摆谱的走法,从申国到镐京没有十年八年是走不来的,莫非从十年前宣王尚健壮如牛的时候申侯便已动身来参加他的周年祭典?申伯的威风炫耀得也太过火了吧!

小半个时辰后,百姓方获准出入城门,但必须经过严格搜身。大祭典在即,城内诸侯齐集,戒备自然森严,否则稍稍一个差池,守城官便是万死难赎的下场。

费敖虽怀藏铭鼎短剑,但因有王令在手,守城小兵哪敢过问,立即恭敬放行。

踏进都城的那一刻,费敖心中豪气顿生。

“大周镐京呵,我,费敖,已经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