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二次元叶夏的二次元
37567200000015

第15章 周刊少年

猛地睁开双眼,叶夏从床上坐了起来。床头的闹钟还在滴嗒不停地走动着,已经四点了。

虽是昨晚十二点多才睡,但他却没有感觉到丝毫倦意。

这些天睡得越多越少却越来越有精神,这也是穿越自带福利之一吧。

随意地收拾了一下后,叶夏就来到了千叶公园,有些黯淡的夜色显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的征兆。

一套八极拳完整地打了下来,他微微吐出了一口白气,听说把拳法练到高深境界时能贯气如虹。

围绕着公园,叶夏缓慢地跑动了起来,一圈又一圈的路途中,眼光不时地在周围扫动着。

没有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伊老没有来吗?

也许没有像如同想被家长表扬的小孩子一般夸张,不过叶夏心中还是有着淡淡的失落感。

回到房间后,叶夏收拾好心态就查找着有名的出版社。

没错,也许是因为比较熟练了,漫画的进展一下子快了起来,到今天已经画完一话了。

不过光有名可不行,还得重视新人呢,而恰恰眼前这个就符合要求。

集英社是日本的一间综合出版社。

公司的名称有“睿智汇集”的意义,与白泉社、小学馆同样属于“一桥出版集团”。

且这个综合出版社除了发行《周刊少年Jump》、《non-no》等杂志以外,还出版了文艺书、小说等书籍。

但是集英社最有名的当属《周刊少年Jump》。

1968年7月11日,本刊以《少年Jump》名义发行8月1日号,正式创刊。

创刊时为双周刊形式,于每月第二及第四周的星期四发售。

1969年10月宣布形式转为周刊,并改于毎周星期二发售,直至2003年5月再改为毎周星期一正式发售。

吉祥物标记为Jump海盗。

《周刊少年Jump》目前为日本发行量最高的连载漫画杂志。

与讲谈社的《周刊少年Magazine》以及小学馆的《周刊少年Sunday》被称为三大少年漫画杂志,是三大漫画杂志之首,也是日本现象级漫画杂志。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它对于新人的条件也是非常优渥的。

虽说新人甚至到一线漫画家的地位,其稿费都是按照页数来算的。

而一般刚出道得到承认的漫画家,其稿费是一页5000-7000日元。

但集英社却有所不同,他们是看漫画质量以及编辑们的分级来算的。

普通过稿可签约一般质量在水准之中的稿费就是5000-7000日元,而水准之上就是7000-10000日元。

如果,稿子质量高则就会提到第三档,也就是潜力新人档。

那时候就会有更高的薪酬。

不过因为这只是集英社编辑部的审核以及承认。

所以如果读者有所不满,导致在周刊少年jump排名下降的话,那么稿费就会相应的下调。

这也是集英社为了激发新人创作动力的手段。

毕竟大部分画漫画之人,虽说都是因为热爱这个行业。

但是如果没有经济上的回报来支撑他们的话,再多的热情也会被冷那。

能赚到钱,那么对于漫画家就是一种鼓励,更能激发其灵感创作,这也是保证质量的一种措施。

而在之上就是一线漫画家了,到了这种级别其稿费一页基本上都是2w-5w日元来算的。

而对于顶尖漫画家,叶夏可没有奢望到靠这本漫画达到那个级别。

也许只有《海贼王》、《火影忍者》之类的才有可能。

不过没有人知道的是,一桥出版集团的大部分股权都掌管在叶家手里,叶氏集团是它的幕后主人。

因为是叶家未来的继承人,家族的大部分企业他还是有所了解的。

虽说如此,不过它也不会因此而为自己大开方便之门。

毕竟自己从未在公司亮过相,除了公司的高层人员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外,其他人可都不知道父亲还有子嗣。

微微苦笑一声,这也是因为以前的自己太过让父亲失望了吧。

叶夏收拾了一下画稿后就决定趁今天早上就把它给投了,也省得一直挂在心上。

如今新人投稿不再是像以往一般带着画稿去杂志社直接递交,而是用扫描仪扫描画稿上传电脑后再发到相应的网站等待审核的。

虽说叶夏还没来得及买扫描仪,不过像素较高的手机也可以,所以他足不出户地就将漫画投了过去。

而现在网站的模版也大体构建了起来,那么也是时候放一些内容上去了。

叶夏扶着脑袋沉思了一下,那写点什么好呢?还是说画漫画。

不过漫画什么的也太麻烦了,初期累积人气还是要用小说呢。

突然想到什么,叶夏打开一个空白文档就写起字来。

第一章青云

时间:不明,应该在很早、很早以前

地点:神州浩土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第二章小凡

青云山麓脚下,离大城“河阳”还有五十里地的西北方……

《诛仙》,一本堪称是仙侠经典的文学。

可能有人会疑惑,这可是中国的小说,日本人能看得懂,而且接受吗?

叶夏对此毫不担心,因为其实在很久以前,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自并入中国版图后,汉语就被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到了学生的学习中,而且是从小就开始了。

甚至每周还会有一堂文化课来由老师来讲授华夏的传统文化。

也因为人口的原因,每年都会有不少人去往中国内部定居,相应的中国大陆也有移民来日本的人。

所以说在这两个看似是因为战争关系而不得不联合起来的国家,内部其实早已密不可分了。

无论哪个国家想要分裂,国民都不会答应,而且双方的经济效益还会受到很大的损害。

至于说为什么不直接用汉语取代日语,那当然是因为认同感。

没有了解就没有话语权,为了不让日本那么抗拒并入中国这件事,政府决定采用温水煮青蛙的方法。

先逐步文化同化,甚至给予极高的自治权增加认同感,那么到最后实行的措施也就不会有抵抗了。

那时的日语可能就是伪汉语了吧,甚至可能都消失了,毕竟语言才是文化的核心。

这些其实都是叶夏根据周围人的态度以及从网上搜寻资料了解到的,这也是促使他写这本小说的原因。

有些好笑地,叶夏拍了拍脑袋,那天问安艺伦也的担忧还真是白费心机了。

中国很厉害,日本果然还是崇拜强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