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男,浙江周树人,恶魔果实能力者,青青草原扛把子……咳咳,不对,走错片场了。
不过差不多这么个意思,你只要知道这是个厉害的不行的男人就行了,不是那个方面,我说的是书法。他是一个被后世尊称为“书圣”的男人,人家喝酒即兴写下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不知道迷住了多少粉丝,听说李世民死了都要把它带进棺材,后世更是在江湖上引起了一阵腥风血雨……好像有点不对,不过差不多就这个意思了。王羲之之后书法写的好的也不少,比如他的儿子王献之,再往后颜筋柳骨瘦金体,都为世人称道,但是却再没有一个被世人公认的书圣了。所以说,王羲之这个“书圣”的名号是杠杠的,很有含金量,24K纯,不像后世什么人都能混个教授、专家的名号。
更何况在南北朝还没有那么多人能在书法这坛子上跟王羲之分一杯羹,不像后世有诸多其他书法流派例如草书,楷书的名家从王羲之身上分走他的光环。草书的扛把子得等到唐朝的怀素和尚,楷书的头把交椅也得等到唐朝的颜真卿,柳公权。现在南北朝的书法界还是行书一家独大,王羲之在书法界的头把交椅也是稳的不行。
虽然心中早就有了猜测,有了铺垫,不过秦宇自己亲自从母亲嘴里听到“琅琊王右军”这几个字的时候,还是有点大惊失色。
王氏看着儿子大吃一惊的样子,不禁莞尔一笑,看着自己的儿子,缓缓道:“怎么,宇儿小小年纪也知道琅琊王氏的这一份传承?”
她当然知道自己的儿子肯定知道琅琊王氏这四个字代表着什么意思。自己的儿子自己最清楚,秦宇年纪虽小,却常有惊人之语,异于常人之事。简单说就是不比寻常,与寻常的儿童相比显得异常早熟,她曾与昔日的闺中密友如今同为人母的好友通信,互相讨教育儿经;也曾向自己的兄长询问过族中蒙童启蒙教育之事,还知道自己领地内平民的小孩大概是什么情况。寻常的儿童三岁开始识字,五岁开始诵诗,请老师开始启蒙更是要等6、7岁之后。可自己的儿子不一样,他虽然也是三岁左右开始识字,但是速度却异于一般的蒙童,而且学的越来越快,更难得的是仿佛生而知之一般,能疏通书中文字,将之理解的七七八八。对于儿子异于常人的表现,王氏自然是很欣喜,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是秦府嫡长子,自然是越有本事越好。她欣喜的将秦宇的这一表现写信告诉了她兄长,但是兄长的回信中不光有对这个外甥聪慧的喜爱,还有对王氏的一份提点:早慧夭寿!
道法自然,既有所长,必有所短。他这个外甥既然不光白白胖胖还有神童之姿,那么恐怕在别的什么地方就有缺陷了,若是应在了早夭上就不好了,所以他特地提点一二,让王氏去道观寺庙里求个护符,点盏长生灯,再去铁匠铺打个大大的长命锁给自己这小侄儿带上,将命锁起来,如此方可保证万无一失。
王氏自然无不应允,浔阳郡内有名的道观寺庙都去挂上了号,还特地去过庐山东林寺和西林寺,想拜访两位主持大师,可惜都缘悭一面。
许是那些护身符、长生灯、长命锁起了作用,秦宇长到五岁还未曾生过什么大病,就连感冒发烧也很少有,一直都是健健康康的样子。王氏心中自然认为是满天神佛起了作用,每月初一十五的香火钱从来不断。遇上重大的日子,还会带上秦宇一起去参拜。只有秦宇自己心里暗暗嗤之以鼻,心里想着我身体好是因为我一直注意着,勤洗手洗澡,防着病从口入,还把丫鬟调教的好,让她们也注意卫生,省的传染给我。等以后这都要编成一本《基本卫生注意手册》的,这可不是拜出来的。当然心里怎么想的不要紧,秦宇表面上还是毕恭毕敬的参拜着,太早熟也不好,早知道自己应该更晚点认识字的。可惜自己再怎么样也不可能一天到晚都是那种熊孩子的模样,还好没有被人当成怪物的什么的切片研究,也就是偶尔出去烧个香磕个头,这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或许太早熟的原因,王氏眼里秦宇都是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少有蒙童的天真烂漫,做事一直都是不慌不忙,显得十分稳妥,因此难得一次看到他如此吃惊的模样,竟然忍不住调笑了一句。
秦宇听到这句话,只能在一边低着头痴痴的笑着,一边回话:“母亲大人说笑了,琅琊王右军之名,天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只是母亲之前一直未曾提起,如今突然得闻,难免有些惊讶罢了。”
王氏点了点头,继续说:“我原先还有些担心,若是司马先生教你诗书礼仪还好,我是不劳费心了,但是教你练字习字,”在这里顿了顿,身上突然有一股强大的自信:“我还真怕他教的不好,不过幸好他还有自知之明,不然我还不知道该怎么跟他开口。既然这样,那你每天先去先生那里学习,等到先生教完你之后,再来我这里,我虽然不是王家嫡女,未曾对着书圣真迹临摹练习过,但是书法在我们王家乃是必修之艺,因此也有堪称书法大家的叔叔伯伯们教导,虽不说能登堂入室,但是教你想必还是绰绰有余的,不过宇儿,我得跟你提个醒,书法一道,在之勤学苦练,书圣也不例外,你万万不可懈怠,不然一手鬼画符出去,见字如见人,不说你脸上无光,知道你来历的恐怕还要质疑起我王家的家学渊源了,你平日里调皮捣蛋,我也不曾管教你,只当小孩子生性烂漫,不过这件事你可得给我上点心,不然就给我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