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老哈尔滨的故事
37488900000051

第51章 三太太失踪案

邓旭园说,陶老太太始终不相信女儿就这么一声不响消失得无影无踪;她总以为女儿是一时受了荣家委屈,一时想不开,赌气走了,等气一消,人就会回来。可是左等右等,女儿一直没消息。老太太又跑去闹女婿,把荣连贵闹得身心憔悴。

荣连贵无计可施,万般无奈之下,到警察局报了三太太失踪案。

案子报上去,第二天警察局长就带着几个警员来到“鼎新泰”,于是工厂从院里到办公小楼热闹起来。警察局长对这个案子特别重视,亲自办案,将荣连贵、总务科长老宋、花园洋房那边的佣人和伊老师逐个找来,逐个调查了解三太太失踪前的情况,企图从中寻出破案线索。到了中午,荣连贵要陪警察局长和警员们下饭馆喝酒吃饭;他倒不再乎那几个酒钱,主要是工夫陪不起;厂里厂外每天有那么多事需要他处理,“产供销”一条龙,哪一个环节上出点事,都会停摆;现在被案子缠身,顾不上了,工厂眼瞅要停产。荣连贵一股火上来,嘴上起了一溜火泡。他向二舅讨主意,二舅说,要不撤了案子吧。他就提出来撤案子。警察局长说,不可以,这个案子惊到了全市,甚至惊动了张大帅,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最后,荣连贵只好依二舅的主意,装病,躲进医院。

本以为躲进医院,既能避开警察,又能指挥生产。

没承想,警察办案积极性太高,挡都挡不住,追到病房里来,扩大侦察范围,扩大了解对象;警员们让荣老板回忆自娶三太太入洞房以来所有的生活细节;赶上太太和二太太来探视,又逮住两位太太盘问个没完,笔录做了几大本,通过仔细地条分缕析,企图查出三太太失踪之迷。警员们白天黑夜不休息熬红了眼睛,荣老板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嘱咐老宋好好伺候着。老宋不敢怠慢,除了一日四餐(当间有一餐夜宵)保质保量,烟呀茶呀点心水果呀也是充足供应。警员们连轴转,这就造成警员家属来找他们要钱买米买油,警员兜里没钱,只好找老宋借。老宋当然不能不借。有的家属在医院找不到自家警员,就直接向老宋借,老宋当然也不能不借。荣老板住院的消息,当天就被传出去。

这一来,惊动就大发了。“鼎新泰”产品的销售商和设备维修供应商们,纷纷来医院看望荣老板;本区本市的走了,外县外市的又来了,每天来客不断。为了招待源源不断涌来的客人,老宋在病房外间专门僻出一处接待室,每天开流水席,24小时不断,热酒热饭热茶卯足劲儿地供应客人。荣连贵在医院住了十天,究竟花了多少钱呢?邓旭园说,足有上万元的消费。坊间有知情人作了一首打油诗,是这样写的——

“鼎新泰”报了失踪案,

警察局全体总动员。

荣老板不堪干扰藏起来,

躲不开警员家属来借钱。

荣老板住院不忘搞慈善,

救活一个医院,救活一个饭店。

二十天后,案子终于破了。那天,警察局长亲自率员到“鼎新泰”宣布案子侦破——凶犯已捉到,案犯王小三供认,于一个月之前某日(即三太太失踪那天),他在尼古拉教学广场,见一位身穿貂皮大衣女子,从一辆出租马车下来,走进尼古拉教堂,不久又走出来,转乘另一辆出租马车,沿大直街向东走去。他尾随于后,马车走到马家沟荒野附近,黑貂女人下车,王小三见左右无人,将她劫入小树林中,劫去财物,将她掐死,抛尸马家沟中。王小三所供细节,与报案人所提供细节,逐一吻合,毫无舛错。警察局长随身带来厚厚卷宗,给荣老板一一过目,并告知王小三杀人犯,已押入死牢,等待伏法。

荣连贵虽已身心疲惫,对破案一说,将信将疑。陶老太太也是半信半疑。

伊琳娜听到这个结果,并不觉得好笑,倒越发加重了自己的不安,照此破案结果,梦儿已不在人世,难道这是个不好的预兆吗?

她接连几天从恶梦中惊醒,全身被汗浸湿。

“伊琳娜,你别再遭罪了,”加尼雅心疼地劝道,“咱们还是把真相,告诉荣老板吧。”

伊琳娜犹豫起来,犹豫了很久,说:

“不行,我们对三太太是有承诺的,我们应该坚守自己的承诺!”

“可是别忘了,荣老板是我们的恩人呀!”

一提到恩人,伊琳娜又揪心地疼起来。

“我有个主意,”加尼雅说,“你给三太太写封信去,把这边的情形告诉她,让她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好不好?”

伊琳娜采纳了加尼雅的主意,按照梦儿留下的唐菊香的地址,给梦儿寄去一封信,将她走后家中发生的一切作了报告;建议梦儿在巴黎给荣老板寄回一封信来,以免去他和陶老太太的挂念。

寄往巴黎的信,飘洋过海,要走五十多天;如果寄信回来,又是五十多天,加起来,百日有余。伊琳娜和加尼雅只好耐心地等待她的回信。

这封信寄出后,伊琳娜的心情轻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