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洛神王朝
37483800000075

第75章 礼部尚书

原来关莹出身陕西雍州的修行世家,在河西是名门望族,处置药材马匹等商贸生意,与关陇权贵交好,家资亿万。

关莹的曾祖父名叫关北山,是当年名动天下的武道盟主,当年修行秩序尚未奠定而成,灵脉之地尚未开采完毕,而汉阳居士留下的遗产过于庞大,珠玉在前,关北山以一介布衣独自入世,奇遇机缘连连,纵横南北塞外,甚至出过海到达南海仙山寻求表海兴盛的灵脉之地。

最终修成正果,以百家杂学融会贯通,以气化玄,独树一帜,成为第一位不使剑不习剑道的修行大能,武道境界仅次数十年前失踪不见的始祖汉阳居士和几位开山剑修,即便当年七剑派和佛门三派的修行宗主,见到关北山也得叫声前辈。

几十年过去了,关家武道之学没有好的传人,后人也无人能企及关北山武道天下第一的境界......

也有传闻说是当时关北山步入皇城,与制定天下修行秩序的荀姓国师约法三章,献出毕生所学,放弃修行之业,与关陇权贵合作,以保家族气运兴盛,在关陇富贵百世。

总而言之,家族凭借关北山在修行界的威望和名气,做起了生意,收购良田,和当地官员豪门交好联姻,逐渐在河西之地立了足,成为一门势力.......

虽与修行之途再无过分交集,但人生飘渺百年,不如做个富家翁,修行之道未必能延年益寿,苦多乐少,又何必执着?

........

关莹的父亲是家中长房嫡子,虽然出生富裕,但自小沉迷先祖风光,喜好养气练虚,可惜天资不够,自家修行传承又没剩下多少,到了晚年也难言大成。

他和妻子只生得一男一女,长子名唤关义,本来他是想把关义送上名门大派学习修行练气之法,日后成为修士,以圆自己年轻时的梦想。

可惜关义生性顽劣,不服管教,乖乖,谁愿意放弃大好家业,抛弃富贵窝温柔乡去远离家乡的宗门吃苦?

修行?剑道?学了又能怎样?天下第一又能怎样?钱才是王道!

好不容易连哄带骗把关义带到山门,结果不出一个月,山门长老亲自把他送了回来,说公子乃天下一等一的天纵奇才,自己门派地小人竭,实在教不了关义这等天才。

关义还在那哈哈大笑,很是得意,他父亲早就气的火冒三丈,要不是长老在旁边,他早就赏关义几十鞭子了。

“唉,犬子令人心寒啊…”

关父看着后来纵情玩乐,寄情青楼酒铺的关义,不由感叹道。

好在关父老来得女,十年后生下了一个女儿,便是关莹。

关莹和她大哥关义大为不同,虽然机灵聪慧,但向来体谅长辈,从不违逆父母的意思。

关父年纪大了,自知难以再得贵子,为了圆自己未能完成的修行梦,等关莹十一二岁时,不顾夫人的反对,执意把关莹送到了岐山昆仑派学习剑法。

关莹倒并不在意,反正岐山离河西的家也不算远,在岐山呆着倒也不错。

加上她天资聪慧,悟性极佳,又是关北山的后裔,备受照顾,在昆仑上下弟子中脱颖而出,深受姬风远掌门器重,也算剑术有成。

关义声色犬马,他父亲实在看不下去了,心想自己百年之后总不能就让这个废柴接管家业吧,于是给他在长安找了个差事,给了他一笔银子,让他滚去长安经商磨砺了。

关义虽然修行不成,读书也不成,但为人圆滑机灵,懂得变通,他在长安商道如鱼得水,经营一家不小的银铺,也算有所成就了。

.......

“这位仁兄就是欧阳超小兄弟吧,果然一表人才,嘿嘿,真是人中龙凤。”

绿袍的关义嘻皮笑脸,油嘴滑舌,欧阳超怎么看都不能把他和关莹的兄长联系起来。

“关…关公子你好。”

欧阳超看着关义,总觉得他好像个奸商。

关义清了清嗓子,揽住欧阳超的肩膀,摇了摇手中折扇,低声说道:“欧阳贤弟听说你是青城山的高徒,久闻青城山掌门修为高绝,为人英武豪爽,可否日后欧阳贤弟帮我向贵派掌门带个话,我想和他见上一面….”

欧阳超心知青城派和西川官员素有关联,这关义找他约见青城派掌门,八成是想托关系和西川官场打好关系。

欧阳超又并非傻子,平日他跟长辈话都说不上几句,哪里会主动帮忙引线牵针?

关义见欧阳超无动于衷,眼珠一转,正打算另编说辞,步步为营,不料肩膀一阵吃痛,回首一看,原来是他妹妹关莹。

关莹一脸鄙夷得看着他,道“诶,你以为你压低了声音我就听不见你在说什么,我们来京城是来办正事的,可不是来给你拉生意串关系的。”

关义哈哈一笑,全无兄长架子:“贤妹这话说的,我这也不是为家族事业操劳么?”

关莹哼了一声,道:“谁不知道你赚了钱就往醉花楼里头跑,敢情这几年你往家里送过几分钱?”

关义嘻嘻哈哈道:“我这也不是看家里头不缺银两花么。贤妹你看你练剑练的皮肤都黑了些,我日后送你瓶西域上好琼脂玉露,美容驻颜,你看好不好。”

关莹柳眉一皱,脑袋一撇,自知奈何不了他这个兄长。

......

上官天策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心急于那个心中美目盼兮的王小姐,看现下艳阳高照,唯恐耽搁了时辰,直教人家不满意。

当下赶忙拱手称道:“这…..时候也不早了,我与礼部尚书的…..的那个公子有约,关兄实在失礼了,在下先行告辞了。”

上官天策可不想再耗在这里,耽搁时日,刚说完话,转身就准备开溜。

“哎呀上官公子别急啊,在下也是同路,同路啊。”

上官天策疑惑得转过了头,一脸不信的看着满脸嬉笑的关义。

关义笑了笑,摇了摇扇子:“在下呢,与礼部尚书的二公子是故交,今日尚书府大摆宴席,邀请各位京城人士,我身为二公子的至交好友,自然得去的了。”

“啊?尚书府今日大摆宴席?”

上官天策一脸错愕,他本以为今日是自己和王小姐单独相处,同桌对饮。哪里知道原来这天尚书府有宴会,自己不过是顺便被请去罢了。

关义上前了几步,低声道:“嘿嘿,可不是么,听闻尚书府的王大小姐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色,今日能得以亲自一睹芳容,可见是三生有幸,不负余年啊。”

这关义哪里知道上官天策中意那王小姐,只见上官天策正一脸不善得看着嬉笑的自己。

关义深谙商道,善于察言观色,眼看上官天策面色不佳,赶忙嘿嘿打住了。

.....

既然都是同行,四人也不多加废话了。

一行人快步疾行,朝那城东的尚书府走去。关莹和上官天策知晓关义为人,都懒得和他说话。

于是关义一路上就缠着欧阳超,一边讲什么金瓶梅***的读后感言,一边讲什么青楼酒铺遇到的奇闻艳史。

欧阳超本来懒得听他说,但碍着面子还是听了下去,过了会竟然聚精会神,感觉这关义讲的倒还挺有趣的,哪天一定拜读一下那几本奇书。

礼部尚书王正德是当朝太后的侄子,他身为关中王家的代表人物,凭借自身品行学识,加上宫中裙带,积攒资历,可谓朝中栋梁之臣。

就是那有内相之称的司礼监太监李自忠李公公,对王正德也是客客气气的。

王正德生性古板强硬,执拗倔强;他作为礼部尚书,对礼仪极其看重,对家中管教严厉。但他近日作为钦差大臣,受命前往山东赈灾。不然上官天策再大的胆子,就算是晋阳著名世家的长公子,也不敢贸然去尚书府私会他那宝贝女儿,非得挨上一阵厉声责备不成。

......

“哎呦,这不是上官公子么?诸位里面请。”

尚书府前,一个家丁引众人入府。

欧阳超看府中虽然占地大,但论装饰摆设,还是远差洛阳的汉公府一截。

上官天策心想这王老尚书生性节俭,没想到这么多年府中还是这般简约。

“我擦….”

欧阳超刚一踏入尚书府台阶,心里就一下子叫了出来。

因为面前正站着前不久还在琅琊阁中站着的刘汉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