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水浒厚黑
37426800000016

第16章 吴用施妙计

公孙胜可以说是北地第一高手,但是其实名声不显,只有顶尖的高手才知道公孙胜究竟有多可怕。林冲让位于他,就是因为他的师父周侗和罗道人都是武术界的宗师人物,神交已久,所以知道公孙胜的厉害。

晁盖和公孙胜多日相处,知道了他的手段,因此公孙胜说他和郭盛伯仲之间,让他心中吃惊。要知道公孙胜年长力长,二十多年来勤练武艺,无一日间断,又得内家真传。郭盛才多大?哪怕娘胎里开始练都应该比不上公孙胜的啊。

也是晁盖不懂其中道理,内家拳注重养生,进步并不如外功那么有效,但是越老越厉害。

晁盖认识到了郭盛的厉害,也愈发有兴趣想要看看这个年轻人能做出什么事情来。他并不是王伦那种缺乏自信的人,而且他和王伦不同的是他有不弱的手下。

刘唐这个外地来投的高手可以六十回合左右打败郓城都头雷横。林冲这个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也要靠他立足梁上,还有秦明、花荣、黄信这个朝廷军官,没了他晁盖的梁山泊,他们还能去哪里立足?

加上公孙胜,这一共六个人就是他不虚郭盛的原因,何况郭盛也是个明白事理的年轻人,自己诚心待他,难道他真能下作到对自己不利?

秦明也对郭盛产生好奇,知道他的手下胜了林冲这教头的喽啰。但是他抹不下脸面去看,只在心里道郭盛武艺不弱,会练兵也是应该。

各方关注之下郭盛专心练兵集训,这一练就是两个多月。从春天练夏天,这天郭盛正在赤日之下看着这二百人赤膊上身挥舞长枪。

是的,他们现在已经不再是用哨棒练习,而是真刀真枪的。就算是分队演习,也是长棍包上麻布点些石灰,正儿八经的打。

朱惇站在一旁,大喝一声道:“刺!”

二百人同时“哈!”一声,然后迈步前刺。声音整齐划一,气势力道都很惊人。这就是郭盛两个月来的成果,但是郭盛心中却没有得意。两个月时间其实太短了,队列只是基本的成型。

二百人实在太少,在一场战斗之中根本就是沙漠的一滴水。郭盛只能精益求精的操练他们,以求把他们的作用最大化。

就在郭盛想着下一步怎么做的时候,有喽啰来报,寨主急招各位头领到聚义厅,有要事商议。

晁盖能有什么事儿?郭盛心中有了一点预想。难道是宋江在江州惹出的祸事?

既然是寨主相招,郭盛自然不能慢了,嘱咐朱惇正常训练之后喊上吕方往聚义厅去了。另一边杨林也从房舍出来,和他们并在一起。

等到郭盛他们进了聚义厅,看到一个陌生人坐在头领的交椅上和晁盖吴用攀谈。晁盖见他们进来,两厢介绍,果然是江州两院押劳节级戴宗。

等到头领们都陆续来了,戴宗当众把宋江醉酒吟反诗的事情说了一遍。

这也是宋江后世招黑的地方之一。按理说都是好汉,应该是铮铮铁骨。可是宋江为了躲罪装疯卖傻,如果能由此躲过去了,还有人会赞他机巧。可是却被一顿棍棒打的露出底细,连造反的大罪都认下了。

宋江毕竟不是习武之人,虽然细读他装疯卖傻的腔势没有看出半点智慧,但是被屈打成招也不能怪他不够硬气。要知道武松这样的硬汉也曾被屈打成招过,发配孟州时,刚入安平寨,武松要硬吃下一百杀威棒。还扬言道:“我若是躲闪一棒的,不是好汉。从先打过的都不算,从新再打起。我若叫一声,也不是好男子!”“要打便打毒些,不要人情棒儿,打我不快活。”

结果后来攀上张都监,滋润日子过了舒坦了。蒙冤下狱,被知府一顿板子打的招认自己不曾犯下的偷盗之罪。

郭盛神游天外的时候,整个聚义厅已经开始乱糟糟了。秦明和燕顺拍着桌子要带人去打江州救宋江,花荣也是失了冷静,任由他们叫嚷。

连山寨之主的晁盖也要点齐兵马,准备先向着江州行去,到了地方再打探情况,实在不行就强行攻打。

吴用却劝道:“哥哥不可,此去江州路途遥远,军马开去沿途一旦被官府得知,怕是江州知府会先坏了宋公明性命。吴用有一计策,只要戴院长走一遭,定可救回宋三郎到山寨。”

“贤弟快说,莫要急煞了我。”晁盖赶紧问道。

秦明、花荣那厢也看向吴用只等他说出妙计。

吴用捋须道:“如今蔡九知府却差院长送书上东京去讨太师回报,只这封书上,将计就计,写一封假回书,教院长回去。书上只说‘教把犯人宋江切不可施行,便须密切差的当人员解赴东京,问了详细,定行处决示众,断绝童谣。’等他解来此间经过,我这里自差人下山夺了。此计如何?”

“此计大妙。”晁盖赞道,随后眉头一锁道:“倘若不从这里过,岂不是耽误了大事。”

“这个不妨事,我们一方派人远近都去探听,一方让戴院长暗中打听,总能等到。”公孙胜道。

“那蔡京的书信该由谁来书写?”晁盖又问道。

“这个更不用哥哥费心,小生曾在济州城里结交一个秀才。那人姓萧,名让,因他会写诸家字体,人都唤他做“圣手书生”,这天下盛行的苏东坡、黄鲁直、米元章、蔡京四家字体自然不在话下。兼之又会使鎗弄棒,舞剑轮刀,请上山来坐一把交椅也是要得。”

“好,只要能救宋兄弟性命,就请萧让来坐一把交椅又如何。”晁盖拍腿道。

也不去问萧让爱不爱来,就好似恩赐一样的态度让郭盛看了无语。别说是秀才出身,州城安家的萧让了,就算是宋江成了囚犯也不愿污了清白之身上山从贼啊。

“戴院长口音与当地不同,可去城里找萧让家里言‘泰安州有寺庙里要写道碑文,先送五十两银子在此,作安家之资’赚他出城之后,在按照咱们约定的时间路线把他带上山来,自有人去接了他一家老小上山。”吴用道。

晁盖道:“书有他写,可是也要有个图书印记以为凭证吧。”

“小生还有个相识的也在济州城里。本身姓金,双名大坚,开得好石碑文,剔得好图书、玉石、印记,亦会鎗棒厮打。因为他雕得好玉石,人都称他做玉臂匠。可伙同萧让一起诳上山来。”

见到吴用安排的滴水不漏,晁盖也就放心由他去安排了,计划定好还是大吃一顿。因为有宋江的事儿,也无人有心饮酒,戴宗吃完就先下去休息,一路奔波几日不休不眠确实累了。

次日大早。吴用先给了戴宗百两银子用来安萧让和金大坚的心,然后让他下山去,约定好时间和路径,嘱咐一定要把这两人带到。

又叫王英、郑天寿、杜迁、宋万四个带几十个喽啰兵去路上截着戴宗他们。

山下的朱贵也早有安排,备齐几辆马车由杨林带着去城里,只等戴宗他们出城去了就把这两家人赚上山。

作为江州劫法场,白龙庙小聚义的前奏剧情,郭盛没有过度参与,反而看的津津有味。他当然不会跳出来以后世者的角度来批判吴用的计策。

虽然看起来很合理,但是其中细节,蔡京和他的儿子蔡九交流时习惯语句和蔡京的私人印章什么样式有谁知道?其中一处出了疏漏那就是致命的错误。

但是这些事情是不能提的,如果晁盖不去江州走上一圈,揭阳岭三霸怎么上山来?

山上等了一天,王英他们总算是捆着萧让和金大坚上山。到了聚义厅,只说请他们修书事。人在屋檐下,萧让和金大坚只能答应。

吴用稍微一提上山入伙的事儿,萧让扯住吴用这当年的旧相识,哀求道:“我们在此趋侍不妨,只恨各家都有老小在彼,明日官司知道,必然坏了。”

吴用笑笑,没有再说话,只是好吃好喝款待一天。

等到萧让和金大坚酒足饭饱之后和吴用一起商议怎么写回书。然后萧让和金大坚赶工做出来之后被吴用挽留一宿。

戴宗早一步拿着回书走了。郭盛也打听清楚了,这个戴宗也没有原著的那个会神行道术,只是身手敏捷,步伐矫健,善于跋山涉水,从江州到梁山泊也是走了三五日光景的。

萧让和金大坚歇了一宿,第二天一早找吴用辞别,又被各位头领留着吃了酒。等到萧让和金大坚觉察出事情不对决意要走的时候,杨林终于把他们的家眷带上山来。

看到自己的亲人之后,两人终于知道了吴用的打算。回到聚义厅看着这昔日好友笑眯眯的道:“两位,昨日你们说得愿意和我们一起在山上聚义,整日快活,只是因为挂念家中亲人,怕受了牵连。所以小生连夜安排人把两位的家眷接来,这样既能全了咱们兄弟情义,也能让两位安心。”

这还能安下心吗?萧让和金大坚相视苦笑,只能答应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