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江自东流
37418100000109

第109章 忤合之术

忤合之术的关键在于第一,是什么是忤合?

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覆相求,因事为制。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凡联合或者背反,都要有合适的计谋。每次转化都有不同的形势,要按照不同的客观条件、不同的时代背景反覆探索研究,要根据不同的形势采取不同的应变方法。圣人要安身立命扬名立外必须遵循事物的规律行事,观察事态变化的适宜程度,因此知道成败得失,凡事预先预知,再按照预先的计划促进事物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第二在与如何出计谋?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无常与,无不与;无所听,无不听。”

世上没有永远高贵的事情,处事没有固定不变的准则,要择善而从。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事物贵贱转换,力量大小转换,要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来做。而圣人也知道这个事物转换的道理,所以他们也没有不参与的事情,只有不常久参与的事情;没有不听的事情,只有没听到的事情。所以圣人不会去拘泥于固定的事物,但是不会固定某个事物,因为事物是要相互转换的。这句话鬼谷子告诉我们在外在势力夹缝中,要求我们要选择对我们有利的方向来做。并且势力双方势力都是相互转换的,没有固定的永久的强者。

“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

成在事业而合在计谋,可以认同他为辅助的君主;同合这个君主必然背离那个君主,计谋不能忠于两个君主,必然会出现反往和背离。圣人要给一个君主出谋划策,必然违背另外一个君主的意图。而鬼谷子告诉了我们,圣人是要安身立命,驾驭世道运行,言传实教和扬名立外的,圣人是没有不参入的事情,没有不听的事物的。那么圣人的计谋需要给自己带来那些好处之外,还要驾驭双方势力,而不固定某一方,沿着事物有利的方向进行,那么圣人又要如何才能做到谋于双方的?首先第一,要什么事圣人都要参入,主要从实际行动中了解实际情况,就要做到什么事情都要尽量参入。第二条路径就是什么话都要听,听各方面的信息。第三,不要一直停留在一个观点,观点会随着时间而转变的。第四,就是不要主观站在对一方有固定的思维方式上。再次制订计谋时,单挑计谋只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有害。最后实施时,必先谋虑计定,而后行之以飞箝之术。

这个计谋用在两角关系,只有双方关系,你能游刃有余的控制住,并且能相互转换双方势力,并能给自己安身立命,扬名立万,那你就已经是圣人了。

先让我们来看一则苏秦同时控制齐国和燕国的过程。看苏秦是如何玩转这两国的。咱们来看苏秦说服齐国归还燕国土地的事情。故事可以慢慢看,但是首先,燕国刚立太子,苏秦需要取得太子的信任,去齐国说服齐王,退给燕国10个城市。苏秦回燕国后,受到重视。苏秦这一下子就彻底把燕国控制在手中了。苏秦这条计谋从燕国来看肯定是对燕国有利,对于齐国来说对齐国也有利,为什么一条计谋会对双方都有利?这就是周围的环境不一样,对齐国来说,苏秦是站在齐国与秦国的双方来看的,他给齐国出的计策是对齐国有利的,对秦国无好处的,齐国当然会听从。而这个计谋背后是先前苏秦跟燕国之间的计谋,这个计谋就是燕国与齐国两国之间的计谋,这个计谋对燕国有利。但是对齐国无好处。而齐国是没有看到这一层的。这一下子,苏秦就能安身立命,扬名立万了。

第三就是能有效转换各方形势。“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求合。”如果圣人能有效转换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行事,那就能协四海,就能控制天下。这个用于人,伊尹和吕尚都是跟自己君主离离合合的,然后求合。

那么如何转换两者关系?刚才那个案例是苏秦没有转换两者关系,只是利用了两者关系,根据形势来出对一方有利的计谋。而下面的这个案例就来看看苏秦如何转换齐国与宋国的关系,而最终对燕国有利,劳师胁弱齐国的。这完全就是转换两者关系而达到另外一个计谋的计谋。这个计谋还是苏秦从齐国与秦国的角度来看的,但是这个计谋明着是对齐国有利,不帮助秦国,对秦国无益,暗地里确实对齐国无益,直接破坏齐宋关系。

另外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张仪破坏齐国与楚国关系。张仪以利益引诱楚国背离齐国,反过来又结合齐国反对楚国,最终秦国从楚国捞到好处。张仪的计谋,破坏齐楚关系,这个肯定对秦国有利,而对楚国无利益。而后联合齐国,这个也是对楚国无益,而对秦国有好处。这个三角关系是最典型的三角案列了。其实也是两角关系的衍生。这里的两角就是秦国与楚国。而齐国就是旁边的一颗棋子。

而三国就是一个三角关系的衍生,司马懿说服吴国偷袭荆州,偷袭荆州对吴国有利,损坏蜀国,但是间接帮助了魏国。诸葛亮说服吴国联合对抗曹操,也是对吴国有利,损坏魏国,帮助了蜀国的发展。都是一样的道理。

“非至圣达奥,不能御世;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实,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知,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最后这句话是对纵横者的基本功的要求。

在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商业案例,比如见到对面的竞争对手,了解各方面跟竞争对手有关的事情,了解他的敌人是谁。然后给他建议一个对他有利,对他的敌手有害的计谋,而这个计谋隐藏的背后是对你有益,而对竞争对手无益。比如你的竞争对手的敌手比他的影响范围大,那么你建议他扩大经营(或者建议多元化),战领城市中心,那么自然他与你的竞争就会变小,那么你面临的压力会小。他在你对面的店投入的精力就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