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之朕即国家
37386000000059

第59章 广收妾媵多领俸

让两人平身后,朱由校见《武备志》几乎囊括战事的方方面面,将来完全可作为培养军官的军校教材,就对孙承宗说道,“让和兵部、五军都督府抽调人手将《武备志》重新校对、增补,孙传庭、徐国全也参与,后交由司礼监经厂刊刻成书。”

“臣遵旨。”孙承宗领命后借机将军务禀奏,“皇上,内阁请发帑金180余万赏赉各边军士,臣恐所呈报边军数目临期增减,乞皇上敦促兵户二部,待解银到时,着各边巡按御史按名分发。”

新皇登极,赏赐九边本就累朝祖制,如光庙就先后发了160万。经内阁、司礼监等议后,朱由校决定钦赏九边军士每名银2两,其中赏蓟辽昌易四镇88万余、宣大山西三镇42万余、延绥宁夏二镇15万余、固原甘肃二镇27万余。

虽内帑因停建三大殿多出200万,但朱由校又有因登极先后赏赐诸臣、军民、亲王、内官、边兵冬衣等开支,目前内帑已不到400万。加上今年的金花银、皇庄、皇店等收入尚未到库,明年又有冠婚,如果这180万发下去,宝源局将无银铸币,货币改革也就无从谈起了。

朱由校就想到辽东贪将何光先之事,便对二人说道,“边军劳苦,朕自然轸念。可据徐光启所奏,先皇所发一百六十余万,竟被贪将污吏侵克肥己,以致军士未沾实惠、不敷应用,先着各边巡按御史将前所发银两登记造册奏闻,之后再议此事。”

朝臣对边关贪腐早有耳闻,却没料到何光先竟张狂到用军马驼银归家的地步,经徐光启和熊廷弼各自启奏,天子已命其追赃还官并用尚方剑裁决。

黄嘉善知道之前左光斗、杨涟皆因此事参劾过自己,听闻后老脸一红,又见天子并没有否认赏银之事,就知趣的告罪,开了养心殿。

朱由校环顾了一圈殿内,见只剩下孙承宗和王承恩二人,先让王承恩给孙承宗搬来锦凳,然后便不顾形象的半躺在御座上,似乎自言自语道,“武备废弛、太仓空虚、边警频传、将贪兵弱、宗室靡费、赋田锐减、海盗不绝、朝臣攻讦……”

“皇上,重病须猛药。”孙承宗打断道。

朱由校自然知道这个道理,可这个药量却不好把握,苦笑道,“猛药须良医,若崔文昇之流,岂不坏事。”

东厂邹义奉命秘密处死的崔文昇,就是给光庙开了一剂猛药。治国亦然,不是杀一批反对者,强行推行新政就可以,如处置不当,不但会再上演一次全体京官逼宫,更可能让高迎祥、李自成之流提前造反。

朱由校想起一句俗语,端坐之后对低头沉思的孙承宗说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孙师傅可要助朕啊。”

“臣,万死不辞。”

※※※

在北直保定府境内的道上,近三千军士护卫着五辆马车,徐徐南行,第一辆马车中愁容满面的半百老人正是到河南履新的徐光启。

徐光启原为正四品少詹事,自代天巡狩返京后,就被朱由校破格提拔为都察院正三品左副都御使,赐尚方剑,总督河南军政,主新政施行。

经过君臣二人的反复商讨,确定新政的主要内容有多个方面。

推广高产的粮食作物如玉米、红薯、土豆;推广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河南省境内所有田土,无论皇庄、赐田俱须纳粮;徭役有偿化;免除所有加派、火耗;商税统一简化为十税二,免除其他杂税;春秋税留存一半归州府县、一半为宗室俸禄,即宗室俸禄不以份例拨付,而以留存量之半按爵位拨付;取消户籍限制,宗室、军民可自由择业……

徐光启之所以愁容满面,就是因为他知道,在即将推行的新政中,宗室、官绅、商人、贪吏利益将受到侵害,而州府县、农民利益得到维护,这当中最先触动的便是在河南的宗室。

河南一共八府十二州九十六县,经过历代分封、废国,今尚存七位藩王分别是洛阳福王、南阳唐王、汝宁(汝阳)崇王、开封周王、卫辉潞王、安阳赵王和怀庆(沁阳)郑王。

先从制度说起。

明初,太祖就将除太子之外的儿子封往各地掌兵来捍卫朱家的天下,后因有靖难和宁王谋反,历代皇帝就不断弥补这个漏洞,最后规定藩王‘出城省墓,请而后许;二王不得相见。’

这些藩王都是朱家子孙,失去了政治上的机会,且不准从事士农工商各业,禁锢成了高级囚徒,使之徒有虚名,坐縻厚禄,贤才不克自见,知勇无所设施。他们俸禄又难以维持奢靡开销,他们便钻祖制的空子,广收妾媵多生小孩,求增加禄赐。

祖制规定‘宗室年生十岁,即受封支禄’,即宗室生孩子满十岁即可在宗人府造册,由朝廷供养。

藩王岁俸中米麦约在一万石左右,其爵位只能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皆封郡王,享两千石;郡王嫡长子袭爵,其余诸子封镇国将军,享千石。由此往下类推为八百石辅国将军、六百石奉国将军、四百石镇国中尉、三百石辅国中尉、二百石奉国中尉,奉国中尉诸子世袭;亲王女儿顺序封郡主八百石、类推其余为县主六百石、郡君四百石、县君三百石、乡君二百石。

由此可见,藩王要想获得更多的俸禄,唯一合法途径便是多生小孩。

徐光启1604年对宗室人口增长分析后,在撰述《农政全书》中写道,“夫谓古民多,后世之民少,必不然也。生人之率大抵三十年而加一倍,自非有大兵革,则不得减。”即人口每30年翻番,这和后世统计如出一辙。

以在开封府的周王为例,明初就藩时仅一人,到万历三十二年时已繁衍到五千余。而此时,整个宗室在八万以上,这还仅是在宗人府玉牒上的人数。

这么多宗室子弟皆由朝廷供养,在万历四十二年,全国宗室俸禄就已经达到3075万石,远超出全国田赋总额的2836万石。

只说河南,全省春秋二税实征、起运数以万历六年为例,春税征麦61.7万石,起运1.7万,留存60万;秋税征米176万石,起运29万,留存147万。留存有部分作为吏禄、军饷开销,约三分之二会提供给各王府作为藩禄,还远不能支。

河南在嘉靖时每年留存约84万石,但宗禄就要192万石。收支的差额到朱由校时已更巨大,就造成诸如‘自将军以下,多不能自存’、‘宗禄缺五十年不支’、‘至有轻毙人命、凌犯尊长、原发高墙(在凤阳的宗室监狱)以邀口粮免饥寒者’等现象。

为解决上述问题,自嘉靖帝始对宗室管制,并在万历十年形成条文--《宗藩要例》。其内容可归结为:限制妾媵人数,降低人口出生率;通过奏减、折支减少原定俸禄;宗室受俸提高到十五岁;削减不必要浮费。

但,然并卵。

……

世人都知道要解决财政赤字无非开源节流,开源即加收商税、赐田照常纳税、开海禁,节流即大幅缩减宗室支出、尽快结束辽东战事。

徐光启也知道这道理,但他更知道,要实现却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