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之朕即国家
37386000000034

第34章 最远最毒鲁密铳

入会极门东向南,在文华殿斜对面即内阁,为辅臣票本清禁处。

内阁大堂东,刘一燝、韩爌围在方从哲的书案前,讨论王安来传达的裁撤宝泉局之事,最后终于形成一致决议。

次辅刘一燝和韩爌走到在太师椅上喝茶的王安面前,刘一燝将诏书递给他,说道,“王公公,我们商量过了,这旨意内阁不能票拟,裁撤宝钞提举司到是可以,可户部下辖的宝泉局熔炉就有四百五十余处,这些年来大明提供制钱以千万计,仅凭工部宝源局产量,如何能应付天下所需?”

皇帝的旨意,大部分都是司礼监负责草拟,交由内阁票拟再交皇帝批红,之后由司礼监交还内阁,内阁让翰林院庶吉士正式誊抄,尚宝监用印,然后交由六科校对,无误之后抄送相关部门去执行,六科与御史一块儿进行监督。少部分例行旨意如前文提到的先皇遗诏、登极诏之类就通常由内阁草拟。

内阁不统领、监督百官,也不能指挥诸司,仅仅是辅政机构。当遇到不合适的旨意虽可以像刘一燝一样进行反对不票拟,但无封驳权,‘封还执奏’权在六科。‘封还执奏’有时间限制,万历时规定六科对过往章旨均须在五天内作出批决。

皇帝诏令的起草、诸司奏启的批答,如未经内阁票拟则称为中旨、手敕、内批,多会被文官们抵触。虽然中旨也可以下发,但能不能被认真贯彻就存在疑问了。通常内阁碰到类似的问题都会与皇帝据理力争,争取说服。

方从哲执掌内阁多年,对财政窘境也束手无策,在桌后高声附和道,“是啊,前几日皇上要征兵辽东,本是好事,户部兵部也多方筹措粮草,将不着急开支的事项都延后了,这关闭各地宝泉局,以后庞大的开支何以为继?皇上在养心殿吗?我要面陈,请皇上收回成命。”

王安在一个小太监的搀扶下,颤巍巍起身,说道,“今天一早,皇上便带着王承恩去内教场了。”

方从哲思及近日之事,生气了,终于从桌后站起,走进王安说道,“什么?前两天游西苑,现在倒好,又跑内教场去了,你们司礼监是在干什么的?皇上年少,你们都一把年纪了,也不懂事吗?”

韩爌觉得此事不对劲,将方从哲拉倒一边,小声说道,“阁老,还记得神庙借内操要求户部每年进马料银七万余两之事吗?今上才借中使冬衣从工部搬进内帑八万余两,这是不是又在打太仓银的注意?”

内操,就是在宫中选精建太监三千人进行武装训练,最早始正德皇帝。正德皇帝好武,常年在豹房办公,他在端午节曾令内操众太监分为唐营、高丽两营,相互对攻,规定唐营必须获胜才可以,否则受罚。万历十二年(1584)时也在端午节组织内操宦官进行骑射表演,并且非常严格,以致数人因中暑而死,不过因为后来内外皆反对而终止。虽然内操停止,但建制尚存。

万历时期的内操虽然只延续了两年,但他一直以内操的名义从户部搬银子,将太仓、光禄寺、太仆寺银刮取殆尽,直到最近几年才结束。

“不会吧,今上才十六岁,哪里会如此贪财啊,而且上午,今上也已先帝颁赏文武百官、军民等银币共42万两及绢、布等也已经拔出来了啊。”

韩爌瞧了瞧正和刘一燝争执的王安,再次附耳小声说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阁老得劝皇上早开经筵,定日讲官。否则长此以往,今上一定会被内官给带坏的,近侍王承恩也应该发配南海子充军。”

南海子,在京师城外向南二十里,周长18660丈,是专门为皇宫育养禽兽、种植蔬果之处,中有海子三处,因京城中亦有海子,故名南海子。

净军,由宦官组成,有武装武装扈从、彰显天威的军事性职能,但更多的是皇室苦役。有负责大内洒扫的,有在钟鼓房负责打更的,也有负责守皇陵、种菜的,南海子净军就是负责种菜的。

方从哲深以为然,“对,我就觉得此事蹊跷,走,我们去养心殿等着,今天无论如何也要皇上收回旨意。”

※※※※

内教场在豹房和五龙亭(北海)之北,南北宽120米东西长400米左右,教场内有振武殿、恒裕仓、省敛亭等建筑,因武事悬停已久,致使如今场内杂草身高及腰、极为为茂盛。

李如柏自北安门入宫,后在王承恩的带领下来到教场外,还未入内,便听见里面枪炮声大作,宫阙悉随之震动。他今年已经67岁了,早没了当年随着父兄征战沙场的骁勇,自从回京便无法面对诸多流言蜚语与批评指责,一直闭门不出,完全变成了一个胆小如鼠的老头,如今听到炮声,仿佛又回到了辽东。

李如柏面色苍白,稀疏的眉毛下是细眯的小眼,清瘦的脸上皱纹密布,暗红的嘴唇已经有些干裂了,他用有些暗黑的枯手拉住王承恩的衣袖,问道,“王公公,这里边是?”

王承恩一笑,上前扶住他,脚步不停,“万岁爷说这些天闷在宫里太久,让兵仗局带些火器来教场试试威力,顺便透透气。”

李如柏心下稍定,几乎是被拖着进入教场东门的,举目望去,教场内的杂草此刻布满弹坑,远近不一,但最远的也没有超过教场之外。

王承恩带着李如柏沿着石梯来到居北朝南、高三丈的点将台上,此刻朱由校正身穿青素服、头戴乌纱翼善冠,起身离开黄花梨龙椅,上前从魏朝手中接过一把鲁密铳,把玩后对远处做瞄准状。

“罪臣李如柏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鲁密铳是鸟铳的升级版,由赵士祯私人掏腰包根据番鸟铳改进而来,一样是火绳抢,它比鸟铳略重,在8斤左右,枪管也加长到了四尺五寸,全长在6尺(一米八)以上,用四钱火药,三钱铝弹,所以威力更大,射程能达到100步(约150米)。

朱由校没理会上来便跪在地上的李如柏,因为他在内官试枪的时候便发现火铳的各种问题,“魏……王国臣,你了解过没有,这鲁密铳在辽东普及率高么?”

王国臣就是的魏朝,他掌兵仗局后就要求改名,反正这时代也没有身份证,朱由校也就随他了。他所管辖的兵仗局就是专门管理武器的,所以今天就让他率人拉来部分火器试试威力。

据王国臣说还有天威大将军、神武二将军等因炮太笨重、场地不够大,就没有拉来。今天弄来的只有在50斤左右的虎蹲炮、威远炮、涌珠炮、连珠炮,它们的试射效果来看都不尽人意,皆在400米内。而火铳当中也只有这被称为鲁密铳的威力尚可,其他诸如铁铳、鸟铳、大小铜铁佛朗机虽造型各异、各有用途,但都有各种问题存在。

“回皇上,鲁密铳虽然射程远,但因为过重,在辽东的普及率不高,大约在5000门左右。”李如柏没敢私自起身,但见王国臣面色扭捏,思索片刻后,代为回答道。

这时的火器品种相当丰富,除了以上所述,仅提供给给辽东官兵的就有轰雷三将、飞电四将军、捷胜五将军、灭虏炮、旋风炮、神炮、翼虎炮、三五眼铳等。

“恩,这铳先做几点改进,这个托,得改进,握铳的姿势没错,右手单手,这个托应该靠在右肩上以稳定,保证射击精度,形状嘛……哎,晚点给你画个图吧。”朱由校还是不理李如柏,拿着鲁密铳对王国臣边比划边说道。

朱由校发现自己好像描述不清楚,便省略掉了,铳因为不是用子弹,后坐力不大,也着急,据说这样设计是为近战当斩马刀使。

朱由校看惯神剧对武器也不算小白,继续说道,“第二点,就是得加一把配合鲁密铳使用的刺刀供官兵随身携带,待敌人近身之前就插到铳口,当刺刀使用。第三点,今天试的几种铳,包括炮都有填装弹药过慢的问题,回头和工部商量看看有没有方法将火药定装,多试验,确定每次需要用多少火药才能发挥最大威力又不至于炸膛。。”

让王国臣复述一遍见无误,朱由校便让他带人见火炮和各种轻火器带走。在点将台上就只剩下跪在地上的李如柏、魏进忠和王安,他回到椅子上后,才叫李如柏起身。

“罪臣最该万死。”李如柏还是伏地不起,磕头道,“臣让万历爷和泰昌爷都为难了,请皇上赐罪,自求速死。”

朱由校无奈,让一个老头给自己下跪,还真不习惯,便又起身,亲自将他拽起来,拍拍他膝盖处的灰尘,说道,“皇祖和皇考都没有怪罪爱卿,朕也不会。萨尔浒之战,你是有错,但朕认为罪不至死。”

朱由校回到龙椅端坐后说道,“呵呵,换个角度来说,还得感谢爱卿给朕留下2万多名官兵呢。所以,今天叫你不是问罪的,而是想让你给朕办两件事。”

“皇上,赴汤蹈火,罪臣在所不辞,请皇上示下。”

“没那么严重,这第一件事晚点让魏进忠给你详谈。朕想问的另一件事是,你征战多年,知不知道,军中现在还有没有擅长研制火器之人,朕觉得火铳还可以更好。”

“这……”李如柏沉思良久,“杨镐曾经有位幕僚,叫……茅元仪,此前在辽东时,罪臣见他再收集各种兵器样式,据他所说是想编辑成书,已经两年过去了,不知道结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