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云梦河山
37345700000075

第75章 破敌定局

不几日,王达率部就来到了宁京城外,声称要诛杀奸佞,勤王保驾。这边杨璟亲自把守宁京城池,文枫率部与王达对战。两军摆开阵势,王达上前便又是说一通道理,无非是让楚王一系尽快投降,不然踏平宁京。文枫见他是王达,当下大骂:“王达贼子,祸国殃民,害我三哥,今日间定取尔人头。”说着便率人冲了上去。

王达大笑:“你这小儿,阵势不小,却在两千人,还不够我大军赛给牙缝。”当下便也命令前军出击,要全歼文枫,双方立时战成一团。就在这个当口,面向战场的几个城门忽然大开,数千骑兵呼啸而出,当这些骑兵的速度达到最快之时,刚好杀尽了敌阵之中。这些从未与南侵的敌寇交战过的士兵当然没有面对骑兵的战斗经验,很快整个前军上万人就陷入崩溃,纷纷向后逃去。

当杨璟骑兵杀出来的时候,经验丰富的王达就暗叫不好,没想到这宁京居然有这么多的骑兵部队,他还以为同样是草包的禁军呢。眼看前军迅速就败下阵来,王达便果断指挥全军压上,誓要把文枫等陷入步军泥潭,然后逐一歼灭,虽然这样伤亡定然不小,可是总比失败要好,并且他已经想过了,只要歼灭了这支队伍,宁京就没有什么绝对的力量了。

就在大军厮杀,王达遐想的时候,忽然听到后军大乱,一片人嘶马叫之声,很快便听得有亲卫报告说:全军后方突然杀出五千骑兵,将士们措手不及之下已经抵挡不住了。王达闻言一边让部下前去迎敌,一边再次陷入疑问之中,这宁京城什么时候居然有万余骑兵了?想了半天忽然反应过来,怕是前线的骑兵被调回来,他们来的也太快了吧。意识到这个之后,王达知道大势已去了,既然能调来上万骑兵,那肯定还有更多步兵,只怕自己是完了,当下便下令让已经陷入混乱的手下将士撤退逃命。

这一撤,便成了溃败,文枫率上万骑兵是沿路追杀,在“降者不杀”的呼喊下,眼见已经无可能成功的士卒纷纷丢下手中刀兵,跪在一旁投降。但是文枫此时依然在追击,他感觉当年连破敌军大营的那股豪气再一次的涌上身来,并亲自冲在最前面,而目的只有一个,杀了王达,为三哥报仇。

追了有数十里,终于追上了逃跑的王达及其亲卫,眼见逃不掉,王达他们便回身准备遇文枫厮杀,不过王达还是先问道:“不知这位将军是何名姓,为何一心要置王某于死地,料王某应该没得罪于你吧。”文枫双目圆睁,怒喝到:“你等把持朝政,安插亲信。排除异己,屡害栋梁,为了一己之权,竟置国家于不顾,自是罪大恶极。你问我是谁,那我就告诉你,我是车骑将军郑石、征东将军杨璟、奋勇将军林越的结义兄弟,尔等妒忌我大哥功绩,谗言陷害,派出监军,导致其被围身亡;我三哥林越更是被尔等无端陷害,装作山匪将其乱箭射死,还派去刺客暗杀二哥,如今就是我报仇的时候,这一支箭就是从三哥身上取下来的,今日间就用它要了你的性命。”说着拔出一支羽箭,并拉开了弓弦。

王达闻言,心中一惊,纳闷地想到:怎么这杨璟还有一个兄弟。然后刚想张口辩解,就见一支羽箭射来,直入口中,贯出脑后,然后王达便含着不敢置信的目光摔下马去,身亡而死。随着文枫这一箭的射出,部下将士也是纷纷张弓搭箭,紧随王达一起的士兵们也都纷纷落马而死,没有留下一个活口。

就在宁京城外刚开始厮杀的时候,城中的王盛不知为何突然出降了。他命令御林军和一干手下出宫跪降,并表示拥立楚王为皇帝,即刻登基,条件只有一个,保全王家老小性命。这让杨璟暗暗叹息,若是等文枫战胜归来兵围皇城,那么就不是这么容易善了的了。为了尽快的平稳内乱,稳定朝局,楚王接受了王盛的出降,并且在登基以后感念王氏为朝廷延续,国祚南迁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并没有下令将其处死,只是不准其为官,并处罚了大量的家产,而其敌王达也以厚礼葬之,亦有追封。

随着王盛的出降和王达身死,这场由皇位和权力争夺而引发的朝廷斗争也落下了大幕。最后楚王登基为帝,王氏等人虽然保有了性命,但眼下这权力也缩小了很多,而一心支持楚王的陆氏、杨璟等则得到了极大的好处,像陆、谢等门第迅速崛起,占据朝中多个位置。杨璟则被授予车骑将军,封安侯,而文枫也得到了极大的封赏。

待皇帝下葬,朝局安稳之后,杨璟肯定是要再一次的北上出征了,中原和山东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河北还有大片的土地需要收复,大片的百姓渴望解救。明日就要出征了,晚上,杨璟将其弟杨铮叫到一间密室,有些事情需要交代。

两人说了一些闲话之后,杨璟开口道:“铮弟,明日我就又要出发作战了,有些事情得说一下,虽然你现在已经在朝中为官,但是有的东西可能你还是不懂。”“兄长请说便是。”“这第一件嘛,父亲身体越发差了,你要多加照料,大嫂家里也多过去帮衬,还有这几个孩子,你尽量也多管教,你也知道咱们几家的状况,都是长年在外征战,难免顾及不到家中,现在幸好你已经长大了。”“兄长请放心,这些我自会注意。”

“这第二件,就是因为你已经为官,虽然现下官品很小,但也有时刻谨记要小心谨慎,这朝廷斗争十分复杂,一不小心或许就酿成大祸,特别是要少说话,这祸患向来从口中而出。”“兄长,现在楚王已经做了皇帝,掌权的要么和我们亲近,要么还是亲家,为何还要如此这般?”

“铮弟啊,你说的不错,我与皇帝交情很好,这确实能保我们数年富贵。可你想过没有,世事无常,将来怎么办?数你之后怎么办?哪有记一辈子的恩情,特别是向我这种对皇帝有大功且又有兵权的人,向来都是十分忌惮的,毕竟楚王和皇帝还是有所分别的,考虑问题的角度也不会一样。退一步来说,就算皇帝一直对我们很好,但是哪天皇帝不在了呢?我等如此,那些世家亦是如此。”

“兄长,我明白了,你说的确实有道理,我懂得如何做了。”“这第三嘛,就是你以后有空的话去寻找一个偏僻安静之地,我们不可能一直住在这宁京城中的。”“兄长,我记住了。”“可能你不太明白此举何意,这朝廷不会永远平静的,说不定哪天就会再起波澜,我们不能一直陷入其中。还有这北伐之事,我觉得难啊,朝中一直有人扯后腿,朝廷的兵力财力也都并不充足,还有这南方的豪门世家、普通百姓对北伐表现的也不是过于支持,毕竟他们又不曾受到伤害,想要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实在太难了!”

听着杨璟的叹气,杨铮问道:“兄长,既然如此,那么你为何还有坚持出征,誓要收复故土呢?”杨璟苦笑着说:“这万里锦绣河山,是不可能送给那些虎狼之辈的,否则我们都是千古罪人,这北伐一事,总有人要去做的,我们做不到,那么祖祖辈辈必须接着去做,总有那么一天,这江山社稷归为一统,黎民百姓得到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