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云梦河山
37345700000004

第4章 国家动乱

刚过完节,杨璟、文枫拜别大家又匆匆来到邺州袁师傅这里,继续抓紧时间学习。不说杨璟文枫在这边学文练武,那朝堂之内的形势果然如师父所言开始争斗起来,不在是表面上的你整我夺,甚至已发展到兵戎相见,真真是腥风血雨。

原来先皇崩后,新皇是个痴人,在做太子时就有很多人上书先皇改立太子,但不知先皇聪明一世为何糊涂这一时,就是坚持没换太子,哪怕在是坚持嫡长制度也得选一个正常之人吧。新皇继位,由于皇帝什么都不去管,当然也没那能力,这国家权力首先被遵遗诏辅政的太傅杨竣把持,杨太傅有着很强的权力欲望,到处安插亲信,扩张势力,结党营私。

但是,太傅之举却被皇后贾氏看在眼中并深恶痛绝,当然贾氏也并不是什么好人,她也有很强的权力欲,传言其一心向汉吕后看齐,尽管自古规定后宫不得干政,然皇帝如此,乱套也就自然而然了。这贾氏就私下里结交众亲王,隐约透露铲除杨竣之意,虽然众王们对于杨竣专权极其不满,却又慑于其威不敢贸然行动。但是总有那么极个别的胆大的,楚王就是这样一个,面对未来可以大权在手的情况,他心动了。

保卫皇室安危的禁军,现在当然也是被杨竣的人掌管着,但是这样的人大多都是将领,下面的底层并不全是,其中就有楚王之人,平时不显山露水,这时就可以发挥威力,虽然并不多但足够了。于是不久,杨太傅就在去宫里得路上被诛杀,听闻杨竣一死,其他众王纷纷响应,杨竣势力瞬间土崩瓦解,其同党广受牵连,杀的杀、流的流。朝政大权又来到贾氏和楚王手中。

杨竣虽死,但是南面不远的许州还有一个汝南王,他也是托孤辅政之臣,手握大军,镇守许州,保卫洛神。贾氏对汝南王也并不放心,不久就矫诏命汝南王进京,汝南王虽心有怀疑但仍不信贾氏敢真的动手,结果汝南王进京后被害。

贾氏专权后,所谓同患难不能同享福,她很快觉得楚王也碍手碍脚的,使自己不能尽得其权。汝南王被害后,许州的部下将领对于汝南王的死十分不满,他们要朝廷给个说法,如若不然就要打进帝都“清君侧”,贾氏有点害怕了,但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她阴命手下与那楚王喝酒,然后在酒里下毒,结果楚王不备,中毒而亡,然后贾氏对许州汝南王部下说是楚王害了汝南王,现在楚王已伏诛,许州众将看事已至此也只好安静下来,但是很多人都能看出这种安静只是暂时的。

贾氏做完了这些,以为朝廷安定了,也如那先太傅一般,安插亲信,结交党羽,至于皇帝,他又不懂得这些,供起来,吃喝玩乐不碍事就行。但是贾氏有一点是没法和杨竣相比的,虽然都是擅权结党,但是杨太傅可是会治国的,虽然权倾朝野,但是仍能使天下有条不紊,稳定发展;但是贾氏玩弄阴谋诡计还行,做这些却不如了,是一个典型的阴谋家而非政治家。

贾氏控制朝廷后,每日间只知吃喝淫乐,甚至无故杀人,其亲信更是搜刮抢掠,迫害百姓,很多人靠此很快就变成了富翁,当然这抢掠之事本朝也不是没有先河,当年那互相斗富之人不就传言经常劫掠客商。官员只知搜刮玩乐,不知治理地方,劝课农桑,教育百姓,此时不去迫害百姓已经算好官了。

果不久,又因气候寒冷,关东之地爆发了蝗灾和瘟疫。幽、并、司、冀、秦、雍六州大蝗,草木及牛马毛皆尽。又大疾疫,兼以饥馑,流尸满河,白骨蔽野。朝廷对此无动于衷,百姓难以活命,纷纷进入山林做那拦路剪径之举,一时之间盗贼蜂起。或许这还不是罪严重的,由于严寒干旱,北地百姓也是为了生存就如师父所言,纷纷南下劫掠,边疆的帝国百姓开始倒霉,轻者粮食财富被掠,重者性命难保。虽然此时还是小股规模,但已预示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即将发生,边关守军已是看出事情的严重,将领们的奏折书信已是纷纷飞往帝都。

但是,由于贾后乱政,很多朝政部门已然瘫痪,享乐的享乐,保命的保命,谁还会去关心这些百姓财物被抢的小事,甚至在他们看来都不算事。毕竟战争还没有发生,就算发生又当如何。更何况,天天闲的发慌的贾后还准备在干一件事,这件事对她来说如鲠在喉,她想废立太子。

新皇即位不久就遵照制度,立了嫡长子为太子,但是在太子却不是贾氏所出,并且又相当聪慧,最重要的是和贾氏不对付,为了以后长远打算,贾氏把攻击矛头开始指向太子。

乱象初显,总是有很多人喜欢浑水摸鱼,推波助澜,太子太傅赵王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赵王在之前的大潮中不仅安然无恙,反而能有高位,靠的是与贾后的关系亲近,因为他时常讨好贾后,所以被贾后一时十分信任,甚至掌握了禁军。但是赵王并不是真正听从贾后的,他的内心也有很深的权力欲望,他在等待那样一个时机,一个一举掌权的时机。只不过目前看起来他还是很听话的。

太子和老爹父皇,完全两种人,十分聪慧,所以贾氏用了很多方法也无可奈何,毕竟废太子这样的事情,这并不是一个矫诏就能做成的,国之储君是天下人都关心的事,很多人的利益都关联其中。但是太子虽然聪慧,但架不住年少张扬,贾氏就准备利用这个几乎唯一的破绽。这一次她找人与太子喝酒,并将太子灌醉,然后让太子照抄一篇事先写好要皇帝退位的文章,然太子由于太醉,有一大半未抄完。贾皇后又亲自模拟其笔迹补完,呈送给皇帝,皇帝看了太子手书,要处死太子,皇位之事无亲情啊。贾后要皇帝马上执行,但是有人看出了其中的蹊跷,于是就进行了劝阻,贾后不依,于是大家就进行了长时间的争论,最后决定先将太子软禁起来。

赵王此时希望依次为借口秘密推翻贾后及其党羽,但其手下有一人命为孙修,此人却道:“若此时杀后,太子将来必将承袭大统,然太子生性聪颖,亲近贤能,恐将来并不用我等,此一也;赵王现在与皇后相近,外人亦以之为同党,废太子若复位,我等恐是焉知非福,更有甚者,此乃为取祸之道,此二也。是以此时不能为之”。商议过后,赵王同党认为先等一等,并怂恿贾后杀了太子然后为太子报仇,以此获取最大利益。

赵王等人不断向贾后建议杀了太子,以此断绝大家要太子复位的念头,不久,太子在软禁的宫殿之中发现中毒身亡。时机终于到来,赵王以此为借口,联合众人,打着为太子报仇的旗号,发动禁军收捕贾后及其同党,贾后先被废为庶人然后被伪诏赐死,其同党大批被捕被杀。赵王自封为相国,部下孙修等人都被封大郡,握有兵权。按说赵王已经达到了目的,掌握了大权,然而他心中像着魔一样并不满足,不久之后,赵王不顾天下悠悠之口,竟然废了皇帝,自立为帝。这下大乱正式拉开帷幕。

赵王自立为帝,肯定有很多人不满或是不服,甚至也有人认为你可以做皇帝,而我为什么不能。于是许州的齐王,西都的河间王,邺城的蓉城王首先起兵造反,对帝都的赵王发动了进攻,赵王战败被杀。而事情并没有完结,反而愈演愈乱。长沙王、东海王、东安王、庐江王纷纷卷入战争。与此同时,北地数国的部民因气候原因,开始大规模破关南下,其中据说还有这些帝国王侯们请的外援,真真是引狼入室。

战争的范围越来越大,从最开始的帝都一城,已经逐渐扩大到河水两侧,东到彭州甚至山东地,南至许州,西边秦川的西都,北边据说已知并州大地,当然河阳不远的邺州理所应当的受到冲击,更何况城中还有一个蓉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