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云梦河山
37345700000034

第34章 朝议出征

不说杨璟在这段有闲的时光中认识了以上两人。一日,杨璟从外面回来,看见公主抱着两个多月的小女儿,在院子里晃悠,她问杨璟:“夫君,我好像听到外面又有军号声声,莫非又有什么大事发生?”“聪明如沁儿这般,确实如此,蜀中地区有数个州县叛乱,且势力愈发强大,所以皇帝诏令王达再次挂帅,领大军前去出征平叛。”“啊!你也要去吗?”听着公主满是吃惊和担忧的问话,杨璟笑着上前接过女儿,满是慈爱地看着怀中女儿粉嘟嘟的小脸,然后说道:“我要是去的话这会还能在家吗?乱军之中大部分都是难以生存的百姓,错实不全在他们,我怎忍心下手啊。”虽然杨璟是这样回答,但是实际还有一个原因他没说,跟着这位王大帅出征实在不安全啊!

“那就好,那就好,这出征打仗总归是有危险,你现在可是做父亲的人了。”听着公主好像一颗心放肚子里的话,杨璟又看了会小女,然后将其交到丫鬟的手中,慢慢踱步到书房去了。可能知道他有话说,公主也跟着进去了。看着这间虽然称之为书房却布满刀枪铠甲的屋子,只有这里或许能提醒着自己心中之志。杨璟上前取下自己的亮银卧龙枪,手摩挲着枪身,不知为何,每次拿起这杆枪的时候心中总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平静。

他对着跟进来的公主说:“沁儿,实不相瞒,我虽然没有前去蜀中,但还是要去前方的。我已对陛下禀告过了,要去淮北那里了,以整合那里的各个豪强,形成一股力量以对付北方敌寇。”“何日走?”公主扶着门框问,杨璟上前扶着公主坐下来,然后继续说道:“后日朝会之时,我提出来此事,朝廷正式行文,大概十日后就要出发了。”

“你想去就去吧,我知道,收复故土是你的理想,我也答应过支持你,也没有谁能拦的住你。战场之下须得处处小心,不可逞强就是。还是那句话,你现在已经不是一个人了。”眼看公主边说着一边眼泪就要掉下来了,杨璟拉过她的手,笑着安慰道:“你就放心吧,夫君我是谁你还不了解啊,我杨璟一向胆小,怕死的紧,肯定能完好无损回来的。”

这天的朝堂上,百官们纷纷言说国家大事,当然也与意见不合的人吵吵闹闹。杨璟看着这热烈处好似菜市场一般的朝堂,不禁好笑。等基本言完了大事,杨璟才上前言道:“启奏陛下,臣杨璟有一事奏报。淮北沛、梁、谯、濠、固等州县,自宁京立朝以来,因处于敌寇和朝廷之间,长年兵荒马乱,也由此形成数百大大小小的豪强势力。他们因财力较厚,为保家产,趁着慌乱,各用手段,组建名目各异的队伍,建立大大小小的坞堡,而因北方逃难民众众多,这些势力也愈发强大,弱小者占据山林,强大者割据州县,甚至有的竟称王称公。臣下认为若能够整合这些力量,稳固淮北之地,将来有一日便可从东南两面夹攻中原,收复失地也是指日可期。当然若是贼寇若能先占领该地,则江南危矣,朝廷或将付出更多精力组织防御。多年观之,这些势力虽然客观上抵挡了北方敌寇的继续南下,但他们对朝廷却是并不完全欢迎,其中有的倾向朝廷,有的倾向敌寇,无论如何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今闻北方贼寇已开始大举向这些势力用兵,其中有心怀朝廷者请求支援和保护,臣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不仅能够收复人心,而且可以借力打力,统合这些势力,使淮北彻底再次成为朝廷所辖。所以臣请命前去淮北,收复心向朝廷的势力,并剿灭一切敌对者,以占领此地,并稳固之。”

听了杨璟的话,众臣又开始热闹起来,有的认为杨璟说的有道理,有的则反对。赞同者认为早就应该如此,反对者则多是因多线作战,国力难继。只见一人上前奏到:“启奏陛下,臣反对扬武将军之言。原因有二。一来,王司马正在蜀中平叛,每日间粮草消耗已是不少。如此时再同淮北开战,不仅兵力不够充足,国库消耗更是惊人,时间若久,则国力难以为继。且因兵力不足,粮草不足,胜了还好,若是败了,有可能导致这些势力全部倒向敌方,更为直接地对朝廷动手。”

皇帝闻言来了一句:“萧爱卿说的有理,那第二个原因?”听得皇帝夸赞,那人还来劲了,更加高声的说道:“这二来嘛,前番扬武将军也曾言,这些势力割据自立,称王称公,这分明是对朝廷的极为不敬,今北方敌军来袭刚好能够假人之手剿灭之,更不应该出兵保护,以臣看来,任期自生自灭为好啊,若双方打得胶着,朝廷刚好能够坐收渔人之利。所以臣反对。”

杨璟听了简直是无语这人的脑子了,他不由得说道:“这位大人所言实是大谬,若朝廷不出兵,首先这些势力之中心向朝廷着则变为对朝廷不满;其次如果敌寇打败了他们,那淮北之地淮北之民岂不沦为敌手?这最后若是这些势力不敌反而倒向对方,只怕马上会掉头南下进攻庐州、淮南,何来渔人之利?杨璟认为,出兵淮北非为这些势力而去,而是为了北地百姓,为了朝廷故土,更是为了江山社稷。”

杨璟也是激动起来,继续说道:“方才听闻大人姓萧,不知可是兰陵萧氏?”闻言那人极为不满地哼了一声,然后十分高傲地说:“算你有见识。”一副嘲笑杨璟寒门的样子。杨璟不以为意继续说:“兰陵者,山东之地也,与彭州相近,在地理上属于北方,那就是说大人祖上也是北方之人。可方才大人所言却是不管不顾北方的土地和百姓,这岂不是数典忘祖乎?”

听着杨璟的嘲讽,堂上一片小声,那人却是气的吹眉瞪眼,指着杨璟道:“你……你……”然后忙对皇上说:“陛下,臣绝无此意,杨璟乃恶语伤人也!”这时又一大臣上前禀奏说萧大人言论荒谬,杨璟所言有理,朝廷应当照办。等安静下来后,宰相王盛出来说:“启奏圣上,扬武将军之言确实有理,然朝廷确实无有更多的粮米和充足的兵力,不知这该如何是好?”皇帝闻言也点点称是,然后看向杨璟,那意思分明是问他有何主意。

不过杨璟早有对策,他奏到:“臣知晓朝廷的状况,所以臣考虑从彭州抽调三千兵马即可,朝廷能够支撑三千军马半年之用即可。抽走三千人对彭州影响不大,且山东反抗者众多,敌寇自顾不暇;三千人半年的食用我想朝廷还是拿得出的,而半年之后,江南各地的粮食就成熟了。”

王盛点点头:“按照杨将军所言,确实不耗费朝廷的兵钱粮。只是我有一疑问,三千人马能够取得胜利吗?若失败或可真如萧大人所言,那些不满朝廷者直接兵出江南。”皇帝也是看看他,同样有此疑惑。杨璟上前抱拳说:“别人我不知道,三千人马杨璟暂时足矣,不过想要连续征战,扩大战果,稳固淮北,则还需要陛下准我在当地招募兵马,并就地食粮。请陛下降旨,如若失败,杨璟不会苟活。”“杨爱卿有此信心就好,军令状还是不要立了,朕这就下旨。”听得皇帝维护,杨璟也不在多言。最后皇帝圣旨:封杨璟镇淮将军,十日内出发,从彭州抽调三千精兵,征讨淮北,且准许日后自募兵马并就地食粮。朝廷众臣也都同意了,反正这些地方的人口、粮食朝廷又见不到一分,若是杨璟成功反倒可能收上赋税。

晚上用过饭后,外面忽有一人来访,自称刘侍中,听得对方官职,杨璟只得出去接待。门前看到那人时,杨璟发现这人就是白天朝会时站出来支持自己反对萧大人的那个大臣,原来官居侍中。杨璟在大门前先向他行礼拜见,毕竟对方不仅官职较高而且年龄得比自己大两个还多。那人还礼后和杨璟一起向内堂走去,宾主落座,那人开口:“老夫姓刘名观,忝为侍中,今夜冒昧来访,还望杨将军海涵。”杨璟也抱拳回到:“刘大人说哪里话,白天刘大人为在下直言,在下感激之至。”

说了几句客套话之后,刘观说到:“将军可能觉得老夫来得十分突然,且以前你我并无交情。”杨璟点点头,刘观继续说:“实则不然也,将军上次北伐之时,你我两家便已是来往。”“哦,我想起来了,莫非那汉州太守及其兄弟刘正……”“将军说的是,那兄弟俩正是老夫侄子,说起来还要感谢将军兵贵神速救了被围困的刘正。”“哪里哪里,大人客气了,若不是刘正守城有能,汉州太守全力相助,我亦无能为也。”

两人又客气了一番,刘观言道:“今夜老夫冒昧前来,实为两件事,一来是因将军提出收复淮北之地,老夫在这里替家乡父老向将军谢过。”说着站起身来像杨璟郑重行了一礼,杨璟慌忙让其坐下,然后惊问:“大人姓刘,莫非是沛县刘氏?”“将军聪慧,老夫祖籍正是沛县。”“失敬失敬,原来是帝王之后。”刘观叹了口气继续说:“听闻家乡父老言,淮北大地,各豪强林立,百姓受着豪强和北贼的双重压迫,大量的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加入这些豪强的队伍,有的甚至为了吃口饭,给豪强修坞堡之时生生累死。其惨状比着南迁百姓不遑多让。老夫时常想做些什么,却无奈种种难为也,今将军不仅提出此事,还要亲自出征,所以老夫是十分感谢。”

“大人莫要客气,在下此举是为了北方受苦的百姓,为了朝廷的江山,不能说是为了大人一家一姓啊。纵然是没有大人亲人,在下也是要如此做的。”杨璟呵呵笑到。“听闻杨将军一向光明磊落,气度不凡,今日见果非虚言,刚才这句非是为了一家一姓,换是他人是万万不会当面所说的。”

杨璟这不知他这话到底是夸他还是损他,只得转移注意力问道:“大人所说有两事,那这二来是什么?”“哦,是这样的,老夫膝下三子,老大老二都是读书习文,唯有这小儿刘豪,自小闹腾,不服管教,喜好舞刀弄棒,偏又生的比较雄壮,力气非常人可比。老夫只得随了他的性子,专门寻人教了他些武艺。现在这小儿已将近十八,天天吵闹着要沙场打斗,老夫实是无奈。今恰闻将军将要出征,所以想把小儿托付将军,一是可以让将军管教,二来是想为小儿谋个前程。不知老夫这般徇私将军能否答应?”

听得是这般如此,杨璟说:“大人哪里话,常言道:学成文武艺,卖于帝王家,男子汉大丈夫既然学了这些就应该征战沙场,建功立业。如此人才,杨璟我是多多益善呢,不能说是徇私也。只怕长久在外征战,大人心里不舍得啊!哈哈。”刘观也是笑道:“那就多谢将军,来日就让小儿过来听你安排。”然后双方再次客套后,刘观告辞离去。

明日就要出征了,公主一边不舍一边还是为杨璟收拾着行装,杨璟则打磨着自己的武器铠甲,公主问到:“那支枪还带不带?”杨璟稍微一愣才知道她说的是玲羽的凤鸣枪,“斯人已逝,唉,放在那里吧。”杨璟长叹一口气,一会仿佛又想起了什么,他对公主说:“沁儿,前日去师傅家告别,听得子仪说她的婚事可能就在这年内了,如果到时我没法回来的话,你也替我准备份贺礼。”“不用你说,我知道,我和子仪的关系好着呢。”杨璟笑笑不在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