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淮南鸿烈传
37250300000003

第3章 欲招魂梦起笙歌

案:阳陵刑徒墓:汉景帝阳陵,始建于前152年。前146年,景帝下诏“免徒隶作阳陵者”。这里的“徒”即指因犯罪而被处以刑罚强迫劳役的人,也被称为“刑徒”。1972年,在阳陵刑徒墓的挖掘中,发现了上万具非正常死亡刑徒骨架。有身首异处的、有被腰斩的,还有两人被系一铁杠的骨架。据专家推测,它们很有可能是不堪重负,因反抗被处死的刑徒尸骨。

刘陵定睛细看,只见此人斗笠遮到眼睛上方。眼神深邃,直觉上是个狠角色。最让人放心不下的,是他颧骨上有囚徒专属的刺字,显然是受过黥刑。正在犹疑之间,小山已上前一步答话:“淮南王帐下客卿淮南小山,冒昧造访山林。有劳阁下拾回铜镜,敢问阁下如何称呼?”

黥刑男子没有回话,伸出粗糙厚实的手在铜镜背面花纹抹了一把,将铜镜递到小山手中,转身就要离开。刘陵注意到他眼神和手指都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

小山急忙叫住他:“足下留步!我等方才不慎迷路,林深雾重,可否请足下指点方向?”

男子微侧回头,问:“你们要去哪里?”

小山敛衽答道:“吾等受淮南王之命,入山寻访隐士晋长。”

男子漠然,问:“你们找他何事?”

小山心中已了然一二,恭敬回答:“淮南王曾言,国中贤士隐于野,乃君候之过也。听闻晋长先生身具高才异能,愿以比两千石迎先生下山。”

男子失笑:“他不会下山的,你们请回吧。”

小山道:“自当遵从晋长先生意愿,不敢勉强。只是未尝一见先生尊容,难以回府复命。”

男子思索了一会儿,道:“那你们跟我来吧,他在山顶一处悬崖上有座木屋,只是今日不一定在家。看今天时间,你们上去就来不及下山了,在屋里住一晚倒是无妨。”

小山心下大喜,再拜:“叨扰阁下。”

男子走在前面,一行人紧随其后,一路上倒也没再遇到什么凶险。只是刘陵的衣服全湿透了,贴在身上颇不舒服。小山欲把狐裘给刘陵披上,刘陵嫌累赘,没去穿它。走在路上,看到楼蜃也同样浑身滴水,不由得看着他微微一笑。他居然羞红了脸转过头去。

越往高处爬云雾越重,刘陵心想小山也太轻信于人了。如果这人真有本事,再熟悉地形,把刘陵们十二个人杀了也不是难事。想要提醒他,却碍于男子就在旁边,没法开口。

直到夕阳西斜,一行人终于走到了一座山崖。气息豁然开朗。似乎是经常锻炼的缘故,这具身体走了一整天,劳累程度也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比刘零原来的体格强得多了。护卫们自然训练有素,只有小山,明明早已气息不稳,名贵的绿袍也有多处划损,仍在勉力坚持,未曾要求停下来歇息。此时上了悬崖,他才体力不支地找了块石头坐下。

高崖正中,一棵巨大的梧桐树煞是醒目,正生长得茂盛,清风吹来沙沙作响。树下是一栋不大的木屋,建造得却有讲究,木板连接严密,不露一丝缝隙。

男子绕过木屋,观望云海。暮色披在云霞上,波澜起伏。更高处却是晴朗无云。他转头笑笑,说:“看来今晚不会下雨。”随后他走进小屋,取出一篮蔬果,道:“我不吃荤腥,你们要吃果子就请便吧。附近虽然也有野鹿野兔,但若今日染了血腥气,以后它们便不敢来附近玩耍了。还请军爷们克制一晚。”

刘陵这才想起来,自从早上到现在,她还一口食物都没吃过,但腹内并不十分饥饿。想来在现实中,也只过了十几秒钟而已。

小山笑着谢绝了:“我们此行带了足够的干粮,不劳阁下费心。”刘陵暗自点了点头。他们人多,只要不吃对方给的食物以免中毒,即便打起来,也不至于落到下风。

男子也不以为忤,自己抓了一个果子啃了起来,道:“晚间山上风大,可以找柴火烤烤火。再嫌冷可以进屋来睡。只是屋子狭小,军爷人多,不能全都进来。”

小山道了谢,众侍卫燃起了篝火,围坐着吃起干粮来。刘陵的衣服走了一下午的路,已经干得差不多了,此时被火一烤,从里自外暖和起来。食物分量十分充足,小山说本来没打算第一天就能找到晋长,所以带了三天的粮食。干粮冷硬,食之无味。左右刘陵也不饿,啃了两口就放下了。吃完东西,小山吩咐侍卫们在外面烤火歇息,领着刘陵和楼蜃进了木屋。

进屋后,只见屋内陈设颇为精致,内壁缝隙用茅草灌浆堵塞,十分挡风。男子正在床上箕踞而坐,见人进来也不改换姿势。看小山等人规规矩矩地跪坐下来,男子道:“我是山野粗人,散漫惯了,军爷们也随便坐吧,切莫行那繁文缛节。”

刘陵听了这话立马盘腿坐下,刚来西汉,真真习惯不来他们跪坐的姿势。小山看着刘陵的眼神充满诧异:“翁……阿陵。注意礼数。”

刘陵被他一叫感觉身上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寻思着早晚要习惯这个坐姿,便不情不愿地跪了起来。

男子笑笑,不予置评。刘陵注意到他摘下斗笠后,脖子上有一圈淡淡的疤痕,似是刑徒戴久了刑具后留下的痕迹。不由得暗赞一声游戏组制作精细。

“不巧,晋长今天不在。你有什么话就和我说吧,等他回来我转告于他。”男子这么说道。可这间屋子只有一张窄床,看这人轻车熟路的样子,显然是屋子的主人。

小山心领神会,不予点破。只是点头道:“如此便有劳阁下了。夜长无事,亦可闲叙一二。”说着从怀中取出一幅绢帛,徐徐展开,递给男子观看:

“传闻此乐谱乃上古随国国君曾乙亲制,先生以为,此乐如何?”

男子接过乐谱,凝神看了半晌,点头道:“精妙绝伦。”

小山听他夸赞,心下欢喜,道:“府中乐师多不解其意,还请先生指点一二。”

男子道:“自秦以降,帝王多欲依照古礼,重现古乐。奈何年代久远,战火频催,乐谱中所载器乐样式和如今通用样式已相径庭。我幼时曾听家师略略谈起,只能与你说个大概。”

小山恭敬道:“请先生赐教。”

男子继续道:“曾乙编钟用65枚铜钟,分三层八组设置,用乐工五人,两人持木棒,三人持木槌。一钟有二音,敲击钟的正面和侧面均可敲击……”

说着手指乐谱,一一解释给小山听,小山留心记着,频频点头。刘陵也探了脑袋去看,奈何符号复杂难明,看了一会儿就放弃了。

两人话毕,相视而笑。

小山刚进屋便瞥到墙上悬挂着凤萧,案上安放着鲟鼓,于是有意牵引话题道:“先生以为,乐者何用?”

男子淡淡道:“小者感人心,中者驯百兽,上者化万民。”

“吾闻昔者曾子哀吟而山鸟飞落,师旷鼓琴而百兽率舞。先生以为此言虚耶实耶?”

“伶伦曾在昆仑山北听到凤凰鸣叫,雄鸣为六,雌鸣为六,以成十二律。凤凰乃百兽之主,若得其音,借以号令百兽,想来并非难事。”

这段对话刘陵凝神细听,才得以跟上节奏。不得不佩服古人学识渊博,说起话来就是雅致。

小山玩味道:“不知阁下之乐,已到第几层境界?”

男子笑笑,不说话。

小山知趣地转换话题道:“在下以为,百兽并非皆可驯化。人有上贤下愚,物有清浊之体,唯其中者,方可移也。”

男子答:“诚哉斯言。陆地之物易感,水物、飞鸟为难。穷尽先民智慧,亦对许多灵兽无能为力。至于粪土之虫,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小山道:“阁下久居深山,想必对如何与牲畜相处,颇有心得?”

男子若有若无地笑了一下,道:“新来的头两年,得处处顺着此山的规矩,慢慢的山中之灵就会把我当成此山之物,不加刁难。像你们这样贸然进山,如果没有铜镜护体,不知道能不能过去今晚。”

这句话听得刘陵一身冷汗,于是插嘴问道:“听闻山中老魅食人,不知是真是假?”

男子哈哈一笑:“老魅为灵体,不食人肉。食肉的都是灵兽。可是灵兽用刀剑可以损伤,老魅却必须得道方士才能对付。淮南王府人才济济,想必这面镜子的主人,就是个中高手吧?”

小山含笑点了点头。刘陵记得这面镜子的主人叫伍被,也是淮南八公之一,想着下山有机会一定要去拜访他,多学点本事回来。

男子接着说:“可惜这面镜子还未饮血,镜面混沌无光,未能发挥其威力之十一。否则岂止对妖魅有效,连灵兽见了也要俯首。”

这时刘陵才意识到这面镜子的珍贵,万一刚才在钩蛇那里被弄丢了,那个伍被岂不是要扒了小山师父的皮才能解气。

小山淡淡道:“在下一介儒生,说起方术,就外行了。”

男子亦笑笑:“我大字不识三个,那些事也只是粗人道听途书而已。”

小山正寻思着如何把话题往男子身上转,男子却已默默起身,转头看了看窗外,道:“天色不早了,今日请先歇息吧。”随即起身从墙上摘下一管洞箫,坐在窗边,月光从天边漏下,成一线汇聚在萧管的轮廓。

小山一瞬看得有些失神。刚想说些什么,却觉得眼皮甚是沉重,话未出口已昏昏睡去。

一夜清梦。

次日清晨,小山笑骂着叫醒了贪睡的侍卫和刘陵。刘陵发现那件狐裘大氅正严严实实地披在自己身上,心下一阵暖意。晋长不知何时已经离去了,一行人吃了点早饭,便准备回府复命。

下山的路上,刘陵叫嚷着说梦里看见了百兽起舞,小山点点头并不答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