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从康熙走向民国
37207000000029

第29章 0030.逆命顺天(五)

南明永历元年,曾举办过一次科举考试,是自明崇祯爷自缢煤山后,明政府举办的唯一一次科举。仅管只剩下苟延的半壁河山,烽烟战火遍地皆是,但心存做官的人,仍是多如牛毛。这些文人仕子之中,有的是满腔报国的热血忠义,有的却是为了聊慰先祖意愿,有的更是为了在朝代余息之际,趁机捞上一笔。

南方诸省学子,纷纷汇聚在广东肇庆,正所谓壮志酬情尚未许,徒劳一场脚力空。

开恩科,取仕子辅国的丑陋事实,不过是为了填空国库的紧张。自九品主薄乃至三品大员,都有着明码标价,只需缴纳一定的捐银,便可以领到朝廷委任的虚名官职。其中不少真才实学的仕子,为朝廷分忧,四处借钱以求官位,得到的却是些山东某县丞,河北某布政司的官职。

长江以北,早已是清廷管辖之地,拿着北地的官职任命书,徒一张白纸矣,哪个敢越江过去上任?

更多出自寒门的仕子,费尽万苦千辛赶到广东,连张试卷都未瞧见,便注定了结局。不但壮志难酬,而且还要忍受着纨绔子弟,领着某某钦点进士,某某钦点进士及第的牌匾,敲锣打鼓在街道上游行。

如此朝政,如何能不亡?

王国辉凭着一手好字,得到吏部尚书齐凯的赏识,谋得吏部编纂职位。虽然也是个不入流的虚职,但心系天下的王国辉,借着吏部的便利,将大明能臣干吏熟记在心。史惟义与施士信当时在吏部都有档案,只是好景不长,满清铁骑踏过长江,广东沦陷后,王国辉不得不逃出吏部。

“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强制政令下达后,为苟且于世,王国辉将头发尽剪了去,自此做了假和尚。

“高僧真乃忠义之士!”史惟义听完王国辉的自述后,不禁赞道。

“过誉了。”和尚苦笑道,“区区发肤,与大好河山相比,实在微不足道些。”

“如今乱世当临,我意欲复汉人河山,奈何几经奔波,终无所获。”朱以洪哀叹道,作为现代文科状元,可谓是精通历史,只是如今活在当下之中,所学书史早已面目全非,也不知该如何了。

“殿下既是大明皇室后裔,何须妄自菲薄呢。”和尚宽慰道。

“呵呵。”朱以洪苦笑,“我意欲借吴三桂之势,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复兴民族。怎奈何吴三桂狡诈奸猾,亲疏不分,只给我虚名空位,还提防不已,难以作为。”

“殿下身怀仁义之心,气吞寰宇之势,假以时日必成大器。”和尚赞道。

“高僧言重了!”朱以洪苦笑,如今自己都不知该何去何从,怎还敢坐论天下?

“绝无半点虚言!”和尚摆了摆手,坚定道,“人之骄横乃是本***成大事之人,必先戒其骄躁之心,以万民天下为先。历朝历代横空而出的枭雄数不胜数,终败在骄横之心上,取之于民而不知体恤于民,占据几亩的地盘,便急于称王称霸,如此之人何以服众于天下?“

“高僧妙言。”史惟义赞道。

“殿下为民除暴那兵将,便可见仁义,吴三桂不信任殿下,却仍陈书利弊,足可见忠勇。然我这无赖和尚,几度激怒殿下,却仍可沉着处事,足可见其智。这般大仁大义,大忠大勇的智士,何愁大业不成?”和尚娓娓道来。

“谬赞矣。”朱以洪道,“如今我虽明为吴三桂义子,实则官不过七品,无兵无权,屋檐之下抬不起头来。”

“元末之时,天下群雄并起,太祖皇帝以朱升九子箴言由小渐大,由弱而强,一举扫荡群雄,开创二百余年的大明王朝。”和尚顿了顿道,“建文帝时,永乐首辅姚广孝也是以九字箴言,辅助燕王开创一段永乐盛世。如今老和尚也愿送殿下九个字,如能一应而时,必成大业。”

“愿闻其详!”

“积名望,攒实力,以自立。”和尚继续解释道,“时下能与清廷抗衡唯有吴三桂,殿下仍需屈膝其下,攻伐建功,积累在吴军中的声名。大功让于他人,小功揽在怀里,即可收住锋芒,又可免除他人的攻击。以仁义为本,万民为先,打造一支自己的军队,一旦有变,便可进退自如。”

“吴三桂刚愎自用,且公私不分,长久以往定不是满清的对手。”和尚眉色凝重道,“如今清廷大军屯兵江北,大战一触即发,望殿下早作准备,加快步伐。”

“高僧真乃国士也!”朱以洪赞道。

“老朽不过乡野和尚,怎堪得国士二字?”

“永乐首辅姚广孝,不也是和尚嘛!”朱以洪大笑道。

众人皆大笑。

次日朝会之上,朱以洪奏报兵士扰民之事,不过听从王国辉的意见,并未道出鲁俊辉的名字。吴三桂听罢后,脸上并无怒色,只是随意问了声,“都是谁的部下在扰民生事?”

“父皇!”淮王吴应显站出身道,“着实有些兵士入城后不自律,吃了些白食,不过都是些零碎小事,并不严重。”

“皇上!”朱以洪意欲反驳,却被一旁的史惟义扯了扯衣角,忍住不发,闷声立在一旁。

“军法无情!”吴三桂佯作气愤道,“散朝之后,各位军统将军务必告诫部下,万不可扰民滋事,否则严惩不贷。”

朱以洪明白王国辉的用心,如今大战在即,吴三桂更需依赖拼死沙场的将士,在如此节骨眼上,怎会严惩那些兵士将领呢。况且鲁俊辉又是吴应显的先锋官,若是咬死不放,不但未必能以军法处置鲁俊辉,搞不好自己还会惹上杀身之祸。

“方丞相,军粮,赋税筹备的如何?”吴三桂问道。

“回禀皇上,数日以来,臣与诸位日夜不停,筹得粮草十万担,所征收的税银,大部分用于粮草购买上了,所剩无几。”方献德道。

“嗯。”吴三桂艰难的点了点头,“兵部尚书整备大军,随时出发。”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