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搜神录
3719800000020

第20章 从轰炸东京到竹笋锅巴

《搜神录》第二卷|巴蜀录|第十九章|从轰炸东京到竹笋锅巴

这个故事是我爷爷在解放后做迫做纤夫时,从涪江到嘉陵江再到长江渝州码头,听重庆人讲的抗战时期的有趣故事。背景二战时是日本空袭山城渝州时,发生的趣事从“轰炸东京”到竹笋锅巴:

抗战时期,日本飞机对重庆进行狂轰滥炸。那时,只要空袭警报一响,全城便乱成一锅粥,人们扶老携幼,提包扛箱,往防空洞里钻,接着全城便死一般寂静。日本飞机三架一排,从黄山那边一排排地飞过来,那翅膀在阳光下闪着银光,飞机肚皮上圆形的红疤疤也看得一清二楚。只听得飞机尖叫着向下俯冲,屁股后面便开始“下蛋”,一个接一个。轰隆!轰隆!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山城在呻吟,两江在流血……

能对付日本飞机的只有“乌棒”,那是美国飞虎志愿队的战斗机。只要“乌棒”一冲上天,日本飞机便胆战心惊,炸弹一丢,屁股一翘就开跑。稍微跑慢一点,便要被“乌棒”咬住,拖一股浓烟,往那嘉陵江里栽。

那时候,东水门滴水岩河边停着几条铁壳船,还安得有炮,老百姓称之为“军舰”。有一天,一架日本飞机躲过了“乌棒”,从东水门城墙上一擦而过,顺势丢下一颗炸弹。那炸弹好大,黑洞洞的一坨,从芭蕉园城墙边落下来,把城墙边的一棵大黄桷树也打折了大半边桠枝,一头落在离“军舰”不远的地方。

偏偏那炸弹没响!那炸弹像一个山猪儿,在沙滩上钻了一个又大又深的洞,藏了起来。滴水岩下躲飞机的人都跑出来看热闹。也怪人们不懂,万一爆了,岂不冤枉?“军舰”上的士兵跳下船来驱赶人们,一个劲喊:“定时炸弹!定时炸弹!”人们仍不愿散开。

后来请来了工兵,挖那定时炸弹,先挖成个大坑坑,河水便灌进来。没有抽水机,便找来戽水篼,戽了挖,挖了戽,折腾了大半天。不知谁一锄头挖下去,嘣!锄头尖尖冒火,吓得人撒腿就跑,一个个趴在沙滩上。炸弹仍没有炸。又挖,又戽,终于将那定时炸弹挖了出来。嘿嘿,你猜那是啥?竟是一条圆不圆、方不方,比条桌还长一两尺的大石头!

大家全都怔住了。有人说,这是日本人的新式炸弹。有人说,日本人肯定发了疯;有记者跑来采访,认为小日本飞机从武汉来,飞一两千里路,驮来一条石头,肯定是炸弹用光了,把石头拿来充数……

第二天,好几家报纸都在头版头条登出消息来,有的还发表社论:“石头当炸弹,日本鬼子穷途末路。”

那“定时炸弹”被抬到城里,还办了一个展览。后来,小日本投降,抗战胜利,修“精神堡垒”(现为解放碑)时,那石头作了奠基石。其实,抗战期间日本飞机驮石头来丢是常事。据说,江北廖家台河边的沙滩上,至少有两三颗这样的“定时炸弹”。东水门外白鹤亭巷子里有一个凉水井,据说其栏杆石就是这种“定时炸弹”做的哩。不过,近年来城市建设太快,人们再也找不到了。

抗战时期,达官贵人云集陪都,重庆餐馆业迅猛发展,川菜名声大振。有一菜本名锅巴肉片,乃用上等糯米做成锅巴,用油炸透,黄亮亮的,用大盘端上,当着客人面,将一大碗三鲜肉片倾倒其上,只听得吱吱吱地炸响,谁能不吞口水?刚好美国飞机从航空母舰起飞,轰炸了东京,于是有人便将此菜更名为“轰炸东京”。

当年,白天日本飞机成群结队来轰炸,炸得重庆城满目疮痍。到夜晚,各餐馆大肆“轰炸东京”吱吱吱——!此伏彼起,满城炸响,真个是一边灯红酒绿,一边怨声载道。时人撰联云:前方吃紧日日紧,后方紧吃顿顿吃。

这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现象引起国人愤慨。《新华日报》、《大公报》等报刊不知发过多少文章予以抨击。前方将士回到后方,眼看这荒唐景象,也深感不满,诉诸蒋介石。蒋介石耳朵都起了茧疤,终于下令查处。重庆市市长贺耀祖发布命令:除经政府特许,专用于招待国际友人之餐厅外,其他餐馆一律于民国X年X月X日之前改为经济食堂。凡有违令者,罚款若干。敢于阻拦者,严惩不贷云云。

那些餐馆老板没把这命令当回事儿。自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以来,这只打雷不下雨的事还少吗?何况吃客那么多,嚷着要好的吃,你不端出去,想讨打讨麻烦不成?于是,家家餐馆依然故我,夜夜照演“轰炸东京”的好戏。哪知贺耀祖这人偏又认真,时限一到,即派警察沿街一家一家餐馆进行检查。可怜那些不识时务的老板们,被罚的罚封的封,才知道这湖南佬的厉害。

却说一队警察查到机房街(现民族路)一家餐馆,已是晚饭时分。跑了一天,肚皮早咕咕乱叫。那老板“海”过袍哥,江湖上混熟了的,急忙招呼警察老总们入座。厨师立即忙碌起来,厨房里火焰熊熊,油烟弥漫,不一会儿就摆满了一大桌。那老板亲自送上最后一道菜,乃一盘锅巴,一大碗三鲜肉片。吱吱吱——!一阵炸响,刺激得警察老总们眼睛都绿了。

“这,这是轰炸——”老板刚要吐出菜名,猛然醒悟,改口道,“这道菜叫竹笋锅巴。”警察们都怔住。

“锅巴,是最下贱的东西了,”老板脑瓜子转得比磨子还快,“连叫花儿都不吃,说是梗牙巴,吃了嘴巴都要打起泡。这竹笋满山都有,猪都不吃。这肚条乃猪的下水货,农民都嫌脏,丢到粪坑沤肥料的东西。所以,这是最经济的菜了。政府下了命令,我等敢不服从?还请各位老总包涵包涵。”警察们全都咧嘴微笑,嘴馋得竞流出口水来,滴在那桌子上。“请啰!”风卷残云,片刻便杯盘狼藉。于是,这家餐馆合格,准予继续营业。

于是,各家餐馆纷纷效法,将“轰炸东京”又更名为“竹笋锅巴”。吱吱吱——!那炸响声在山城重新响起,直响到抗战胜利,东京不再需要轰炸,才逐渐稀落下去。不过,即使现在说起“轰炸东京”,老一辈的重庆人也还要感慨一番哩。

其实有些话本来不便在这里说,但茶涼仔细思考,不说又好像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其实我们冷静分析,为何日本飞机有的只是喜欢扔石头,不扔炸弹了?难道真是如同那些爱造花边新闻的记者所说日本真是穷途末路没炸弹了改扔石头了?非也!茶涼认为能开得起飞机来扔石头,怎么就没资源扔炸弹?又或者说开得起飞机长途跋涉就为了扔石头还不如扔小纸条发表劳什子的安民告示或宣传“大东亚共荣”的手册了!

原因究竟是什么了?也许我的一番话会被你们误会我。但我请你们冷静分析一下,日本当时国内也是被军政府把持,老百姓过的很不好,一头牛就可以买卖一个少女的青春。到了中后期年轻人大多还是在学校里被征收,本是天真烂漫该泡妞该玩耍该求知识的受父母保护的花季年龄,却要加入到某些人的阴谋中作为炮灰和牺牲品。那他们也是人,也有良心,或多或少的也许受了日本的武士道影响啊!要他们打仗冲锋与中国军队硬碰硬或许他们中的一部分还能接受,但是对手无寸铁的无辜老百姓下手,不是每个人都是天生的一副无恶不作的心肠。正如同我们国人和其它外国人一样,有好人也有坏人。很明显扔石头的是那部分有良心的好人,为啥了?因为作为军人,他们不得不服从命令。毕竟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嘛,但是命令来了,除了命令之外还有良心!于是乎出于职责所在,他们必须开出飞机去空袭,但是至于扔什么东西下去,这就是良心使然了!

我说这个并不是我偏袒日本人,无独有偶啊!茶涼的家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啊,不信你们可以查。茶涼的老家在涪江边丰谷镇的对面{丰谷酒的发源地},靠近三台的河段的河岸边就被日本人扔过几个炸弹,当然没有爆炸!有的人会说是不是扔到水里打湿了呀?不是!首先那种炸弹是金属外壳不会进水,落水也会引爆,这点你们看过大多影视剧的效果了,虽然那是定点爆破和火焰喷射器的道具效果,但是那些没威力的道具都可以做到防水,那么连鱼雷都能生产的日本军工产品怎么会生产出劣质的炸弹?当时茶涼的启祖父是当地的保长,在听说日本飞机扔下炸弹之后,出于责任必须带领政府的人去检查!老百姓虽然都凑上来看热闹,但毕竟不敢靠太近,谁知道这个铁疙瘩啥时候会爆啊!但是政府的人来检查之后确认这个炸弹连引信都没有拆怎么会爆炸了?问题就来了,也许老百姓是认为日本人虚心大意,但是因为启祖父是前清的秀才,又是地主阶级受过教育后又接触过新式文化,抗战前期就把儿子{茶涼曾祖父}托关系送去当兵救国。启祖父对家人后来都是说,这些日本人受过军事教育,肯定不会那么马虎,再者说了飞在天上一眼就能看清楚底下。为什么不选择那些有价值的建筑物轰炸,还得飞的河边把几个没拆引信的炸弹扔到河滩了?可见日本人也是有良心的!

大家不要误会茶涼想表达的是,理性抗日,不要偏激,任何国家的人都有好人和坏人。多看点当时国内航历史书,那些年同胞们和日本人民在当时都是战争受害者包括士兵,都是受阴谋分子的蛊惑成为了别人手中的没有生命尊重的工具或者说炮灰。不要一棒子打死所有日本人!同时不要再去砸车了,那些都是自己国家的人买的!你们还是助长国内某些不法分子,乘着跟随你们的冲动,威胁开着日系车的车主,不给钱就砸车。等等种种令人不齿的行为!总之咱么国家一直号称礼仪之邦,一定要秉承文明、理性、平等的价值观来对待过去发生的不公正的事情,让将来我们以爱和包容与他们化解世代的怨恨,只有放下仇恨,才能走出地狱到达天堂,毕竟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嘛!希望将来两国邦交更加友好,作为亚洲人一起应付困难,守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