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吾道南来
37108800000047

第47章 顶风踏浪入敌后

绍兴三十一年(1161)九月,苏州大洋(东海),浙西副总管李宝率舟师北上;狂风大作,波涛如山。

“启禀李副总管,”船舱内,一军士膝跪在他的座前,“西北风力太劲,迎之非利,可否回港稍待几日?”

“咄,一派胡言!”李宝大声训斥,“前些日子,山东豪杰魏胜,已领其徒数百人攻占海州,现本官之子公佐,也在其城,兵少将寡,亟待增援,北上大计,不复可摇,敢有再出一语者,定斩不饶!走,本官陪汝等,到舱外看看!”

李宝领人来至舱外,极目海面,狂风怒号,舟船四散,不成队形。

“此乃老天爷,欲待检试李宝耶?”他转头慷慨告谓左右,“本官此心,坚如铁石不变!拿酒来!”

一军士捧着酒壶,递到跟前;李宝接壶在手,双膝跪下,闭眼默默祈祷,并酹酒于海……

大风竟然慢慢变小,李宝大喜,起身挥手:“此乃天助本官,加速前行!——”……

海州(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山,数十座山头连绵不断,最高峰百丈有余,山型秀美,竹木葱茏。

山下沟涧纵横,溪流潺潺;湖泊星罗棋布,涧河如带,美不胜收。

山下州城,正被金兵围攻,烽烟四起;城中军民奋起抗击,浴血相搏……

李宝船队即将抵岸,他手握长槊,以佩剑在船板上,画了一个圈,大声说道:“各位将士,前面就是海州城,此处已是敌界,非复吾境,当奋力而战!”

“遵命!”众将士挥刀持矛,跳船涉水登陆;李宝奋勇当先,接敌奋击,将士们无不一以当十,奋力砍杀。

魏胜和李公佐,领着数百人从海州城内杀出;金兵大出意外,惊恐不已,匆忙逃离……

“爹,爹爹!——”李公佐(20出头)满身血污,手执长矛,踉踉跄跄地冲到跟前,差点跌倒。

“公佐,”李宝迎上前去,一把搂住儿子,手拍他的后背,“怎么样,受伤了吗?”

李公佐裂开厚唇,憨笑着:“没事没事,皮外伤呢!”

“李副总管,您儿子,这个!”魏胜跟随其后,扬起拇指赞誉,“这些日子,多亏令郎佐领州事,募兵守城,坚守待援,否则,后果甚难预料!”

“爹爹,”李公佐转身介绍,“这位就是魏胜——魏先生,为人十分正义,忠厚良纯;他曾数次渡淮经商,跟吾朝官员有过不少交涉!”

“魏先生,您好!”李宝与魏胜先握手,后拥抱,“本官代表朝廷,欢迎你们兴兵反金!”

“李副总管,您好!”魏胜长得高大魁伟,豪爽而义气,“俺们苦于北方饥馑,及畏惧金兵杀戮,故相率而来,只求一饱以逃生耳;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你们盼来了!”

魏胜,字彦威,生于1120年,宿迁(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出身农家,靖康元年(1126),金兵犯宋,虏走了徽钦二帝,不久,宿迁沦陷于金。

少年魏胜,看见家乡父老,饱受金兵的蹂躏,对金兵恨之入骨,发誓要练就一身本领,为乡亲们报仇。于是他跟着大人们学骑马、练射箭、耍刀枪。

绍兴四年(1134),韩世忠督兵于淮楚一带。六年,置司楚州。魏胜刚满了16岁,怀着对这位抗金英雄的无比崇敬,以及对金兵的刻骨仇恨,他携家带口迁居楚州,并且应募投军,成了一名弓箭手。

绍兴10年(1140),正当抗金捷报频传,势欲直捣黄龙(金国都城)的时候,赵构却耽心自己失去帝位,在秦桧的唆使下,严令各部停止攻击。

次年五月,“在淮十余年而金人不敢犯”的韩世忠,也被移驻镇江,抗金的大好局面就是这样被葬送了。魏胜心中不甘,决定私下观察金兵的动向,刺探他们的情报,于是便隐匿在山阳。

宋金议和之后,魏胜经常乔装成盐贩、工匠,渡过淮河,到涟水、海州、沂州等地,去刺探金国军情。

绍兴三十一年(1161),魏胜再次渡淮侦察,发现金主完颜亮到过海州、涟水一带活动,聚集粮草、制造器械,并在各地征兵,准备大举南侵。

他把这一系列的军情,呈报给楚州的知州蓝师稷,建议派遣精锐,趁金兵不备,袭取涟水。但是,蓝怕负责任,不敢采纳魏胜的建议。

于是,魏胜自告奋勇,聚集了三百名自愿参战的义士,对他们打气说:“现在金人一心想攻打咱们大宋,而绝不会想到咱们也会去打他们,这正是我们收复失地的绝好机会!”

魏胜率领三百义士,连夜渡过淮河,一举占领了涟水城。

占领涟水城后,魏胜严令部下:不准擅杀一人。他对城中百姓说:“涟水本是大宋的国土,你们原是朝廷的百姓。自从淮北被金侵占后,大家饱受金虏蹂躏。我的家乡宿迁比涟水沦陷还早,深知做亡国奴的痛苦,现在金主背信弃义,又要南侵,难道你们不要回归朝廷,和我一起收复失地吗?”

百姓们听了之后,万分激动:“我们做梦都想回归大宋,给金人当奴隶的滋味早就尝够了!”

当下,就有数百人参加了魏胜的“忠义军”,在涟水百姓的全力支持下,忠义军直向海州进发。

当时,海州的守臣名叫高文富,是一个死心踏地投靠金国的汉奸。他听说魏胜占领了涟水,便派兵前往缉捕。

当进兵到离海州城南80余里的大伊山时,只见魏胜挥舞大刀,一马当先,其余战士紧随其后,居高临下,伏兵齐出,奋勇冲杀。高文富于是拨马而逃,退入城中。

忠义军本来只有五六百人,强攻当然不行。于是,魏胜就命令一部分勇士绕道海边,假作从海上登陆,又叫部下在州城四面广树旗帜,多举烟火以为疑兵。

这样一来,高文富以为魏胜人马众多,吓得紧闭城门,虽有数千军兵,却不敢出城一战;并将青壮百姓,驱赶到城上,昼夜不息,为他守城。

魏胜派人刺探,得知这个汉奸既胆怯,又不得人心,于是派人到各城门,向守城百姓宣传:“金人弃信背盟,无名举师,欲犯淮南。你们原本都是大宋子民,朝廷念你们饱受金人摧残,派我等来此解放百姓,收复失土,惩治汉奸,你们可速开城门,协助我等共擒高贼,忠义军绝不扰民。”

守城百姓喜从天降,立即打开城门迎接魏胜,并自动充当向导,直向州衙发动攻击。

高文富与其子安仁,率千余牙兵拒守,负隅顽抗。

魏胜派遣数十名勇锐之士,星夜攀登城楼,以作内应;自己则率领部队,趁拂晓之时,发起猛攻,与高安仁大战于谯门之内。

忠义军勇士以一当十,把高安仁及其爪牙全部消灭,活捉了汉奸高文富。

忠义军拿下海州后,魏胜权知州事。他派人告谕怀仁、沭阳、东海诸县,各地望风归顺。于是,大举减免租税、释放罪囚、打开仓库、接济贫民、犒劳战士。

忠义军军纪严明,深受百姓拥戴。魏胜自兼都统制,广募忠义,以图收复失地,旬日问便有数千壮士应募。他把部队分为五军,并将此情况报告境上帅守,希望能够得到军装器甲。

然而,楚州蓝知州素来胆小怕事,生怕惹火烧身,虽然明知金人将要背盟南侵,但因畏惧朝廷议和派的势力,不敢上报,以致魏胜的忠义军,长期得不到武器装备。

为了解决兵器问题,左军统制董成准备攻打沂州。魏胜使人侦探后告诫董成;“我们现在器甲未备,而金兵又有数万人开往沂州,将军不要轻举妄动。”

董成性急,率领一千多人袭击沂州,经过激烈的巷战,斩敌三千余人,并得器甲数万,这时金兵援军已到,董成赶紧组织人力搬运器甲,并且亲自断后。只见金兵纷纷爬上屋顶,居高临下抛砖掷瓦,打得董成几乎溃不成军。幸亏魏胜及时接应,这才转危为安。

事后,本该追究董成擅自行动,使部队损伤惨重的责任,其罪当斩;但魏胜念他作战骁勇,且夺得敌人器甲,因而准其将功折罪。

金主完颜亮听到魏胜攻陷海州,夺取军械的消息以后,立即派海州同知蒙恬镇国,率万余金兵前来攻打海州。

魏胜得知后,设伏兵于险隘之处,自率精兵进抵离海州二十里的新桥迎敌,与金兵展开殊死大战。

金兵凭借人多势众,步步紧逼,魏胜佯败,且战且退。正当金兵得意之际,突然后队伏兵大发,金兵一下子乱了阵脚。

魏胜率队杀了个“回马枪”,蒙恬措手不及,被魏胜一刀斩下马来。金兵失去主帅,更加慌乱,被斩千人,投降的数百,其余都仓皇逃遁。

这一仗取得胜利之后,魏胜所部军威益振,山东人民均欲前来投附。魏胜深感自己兵马尚少,又无朝廷后援,于是传檄山东百姓:“你们暂且集合起来,结寨自守,以待王师到来。”

沂州有数十万百姓,结寨于仓山。金兵围困日久,形势十分危急,派人前来求救;魏胜得知之后,立即分兵前往。

到达仓山之后,魏胜率部冲开敌阵,直赴寨中。敌军伏兵袭来,魏胜手持大刀,单骑断后。金兵以五百骑兵,将魏胜团团围住。只见他挥舞大刀,驰突四击,待他冲出重围时,自己已身受数十处枪伤。

金兵只敢在后面用箭射击,临进寨门,魏胜坐骑被流矢射倒,他便下马步行入寨,金兵蜂拥于后,却无一人敢于上前交战。

魏胜入寨以后,金兵围攻愈紧,并且断绝水道,企图困死寨中军民。寨中饮水用完之后,魏胜带领军民宰牛杀马,取血当水,仍然坚持斗争。

正当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天降暴雨,敌人的阴谋彻底破产。金兵计划失败,反而攻寨更急,并且四面设营。

这种反常行动引起了魏胜的注意。他料定敌人必定要移兵海州,才这样虚张声势。乘金兵不备,魏胜避开金营,偷偷回到海州,招募士卒参战。不久,金兵果然撤去仓山之围,移兵海州城下。

先头部队刚到之时,魏胜立即出城迎战,连着打了好几个回合,均获小胜。此后,大队金兵齐到,箭矢如雨,一箭射中魏胜鼻唇,打掉上牙,他这才撤回城中,指挥固守。

金兵依仗人多势众,将海州团团围住,四面猛攻。魏胜率领全城军民,坚守城池,还不时乘夜色出击,使金兵得不到休息。金兵围攻海州七天,非但没有得到半点便宜,反而伤亡惨重,只好离去。

从此,魏胜威震山东,不少金兵只要看到绣有“山东魏胜”的大旗,就仓皇退走。

魏胜胆略过人,骁勇善战,利用敌人惧怕自己的心理,秘密制作了数十面旗帜,交给诸将。每当战斗激烈的时候,他们就突然竖起“山东魏胜”的大旗,使得敌人分不清真假,一下子乱了阵脚,慌忙逃窜。

由于魏胜忠义军的牵制,使完颜亮不能全力举兵南下。虽多次分兵攻打海州,但均以失败告终。

魏胜当初起义之时,既无州郡粮饷之给,又无府库仓廪之储。然而,他在海州推行工商、劝人粜粮、课纳酒税,榷取盐纲,保障了军队的供给。

他又根据海州的地形,筑重城,浚沟壕,塞关隘,造战车,使海州成为扎在完颜亮脊背上的一根芒刺。

魏胜的“忠义军”在海州节节胜利,威震苏鲁,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朝廷并不知晓。幸亏李宝派遣他的儿子李公佐,深入敌后刺探军情,方才得知这一切。

“魏先生深明大义,英勇杀敌,尽忠为国,本官早有耳闻,必定从速上报朝廷,给予钱粮与嘉奖!”李宝与其一见如故,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委屈先生,忝任修武郎,同判海州;本官这次,船队所带粮秣、器杖不多,先派人去领取一些,以示犒劳!”

“好的好的,多谢多谢!”魏胜感动不已,转身吩咐随从,“你们几个,赶快传令下去,感谢官军打赏!”

“魏先生,不,魏同判,”李宝眼光深远地叮嘱着,“金兵虽然败走,估计很快还会委派大队人马,前来清剿;吾等尚需周密筹划,巩固海洲防务!”

“是是,下官必定严肃所部,协力同心,共拒金贼!”魏胜伸手邀请,“走走,进城进城,俺们边走边聊!”

“魏同判,今日天色将晚,”李宝叮嘱地,“烦请先生,明日从速派员,联络山东忠义军各部,共襄义举,以侍官军进攻,且为声援。”

“遵命,”魏胜抱拳拱手,爽快地回答,“这附近的日照、胶西、临沂,尚有赵开、刘异、李机、李仔、郑云等不少豪杰,各以义旗聚众,下官笃定遣员,前往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