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仙侠国宝迷踪之争:大漠伏龙
369900000151

三、天山历险(1)

让时间重新回到1922年的夏天吧,穆典赤因为族长穆罕麦病危,便同穆劲威一起准备上天山采圣药给族长治病,在途中遇到了李志远、李楚悦兄妹和阿力克。

经过商定,李楚悦由穆劲威带着去见族长穆罕麦,劝说他接受来自德国的外科手术专家希勒的治疗,而李志远、阿力克则陪同穆典赤共上天山。

当天晚上,穆典赤他们一行5个人就住在了天池边。

夜晚,李志远坐在天池边,望着湖中的那一片银带偶尔在微风下摆动,就好一条银蛇在闪动,不禁神往。他问穆典赤:“典赤兄,你看,这湖面上的景象像不像一条银色的蛇在动?。”

穆典赤望着那条“银蛇”有些出神,并没有回答。

李志远继续说:“听说天山雪莲,又名“雪荷花”,当地维吾尔语称其为“塔格依力斯”,哈萨克人则称雪莲为“霍加雀普”,意为“百草之王”,可以起死回生。愈是年深的愈是巨大,充满灵性,可以经受零下30℃严寒的考验,被称为圣药。“

穆典赤慢慢地回过神,淡淡地说:“不错,每年7月至8月这个时候,正是新疆天山野生雪莲花盛开的时节,然而也就是这个时候,3000米以上雪线附近都会有大批人前来疯狂采挖。野生雪莲是靠种子繁育的,盗挖者将它们连根拔起,使其连开花结籽的机会都没有,导致天山雪莲数量锐减,越来越少。但是这些大多数人盗挖的只是庸品,而充满灵性、能够起死回生的圣药,如果没有真主安拉的指引,是根本找不到的,甚至看都看不到。而我这次上天山,则无论如何也要找到它。”

李志远疑惑地说:“看不到?那你如何知道它们在哪?”

穆典赤凝视着头顶的那一片星光点点的夜空,郑重地说:“知道!一定知道!因为那里有带翼的银蛇在飞!”

李志远吃惊地看着李志远:“有带翼的银蛇在飞!?”

穆典赤说:“是的。”

李志远说:“难道你看过?”

穆典赤说:“没过!不过我相信,我很快就会看到的。”

李志远还是不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有带翼的银蛇?而且还会飞呢?”

穆典赤固执地说:“这个世界本来就有很多不可思意的事存在。我们族里的先知不止一次地告诉过我,他曾在10多年前见过一次,他相信那一定是真主安拉在预示着他什么。”

李志远便不再说什么了。

第二天中午,穆典赤他们顺利地由天池南岸到达了博格达山区,李志远命令2名手下留下看马匹。

穆典赤、李志远、阿力克再次检查了一遍行装,确定没有什么缺漏后便出发了,接近傍晚时,他们到达了雪线的边缘,此时他们已走到了海拔3000米左右的位置。从雪线开始,上下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景像,一边是绿色葱葱,树木天,各种五颜六色的鲜花盛放其间,而一边则是白雪皑皑,苍凉突起的巨石遍布其中。

李志远并不知道他们到达的是什么位置,而穆典赤看起来也并不想说什么,他只是淡淡地说:“今晚我们就在这一带扎营吧,你们俩在这里不要乱动,我先到附近看看,确定一下安全地点。”

李志远并不见怪,他明白穆典赤对他和阿力克还是不够信任,因为在此之前他们确实没有接触过,根本谈不上有什么了解。

阿力克虽然也算是个本地人,但他显然以前并没有上到过这么高,而且是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见到这样迷人的景致,不由地大声欢呼起来:“太美啦!真是太美啦!”

穆典赤立刻板起了脸:“阿力克!请你立刻闭上你的嘴好吗?因为我可不想还没出发就送了命。”

阿力克有此不知所措,他恼怒地、恨恨地说:“为什么要闭嘴?”

穆典赤冷冷地说:“原来你是一点经验也没有,我看你还是赶快下山去吧,我可不想你白白地把命送了,要知道很多事不是只凭勇气就可以成功的。”

阿力克涨红着脸,拳头捻得紧紧的,刚想说什么,就被李志远拉到了一边,他低声说:“阿力克,如果你不想回去的话,还是什么也不说的好。穆典赤让你闭嘴也是为我们大家好,虽然这里并没有所说的那么恐怖,但危险还是存在的,所以大家还是小心为妙,要知道,从这里开始确实是不能随便高声说话的,以免引起雪崩。”

说到这里,也许很多人并不了解什么是雪崩,那就让我们花点时间来认识它一下吧:积雪的山坡上,当积雪内部的内聚力抗拒不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拉引时,便向下滑动,引起大量雪体崩塌,人们把这种自然现象称做雪崩。也有的地方把它叫做“雪塌方”、“雪流沙”或“推山雪”。

雪崩,每每是从宁静的、覆盖着白雪的山坡上部开始的。突然间,咋嚓一声,勉强能够听见的这种声音告诉人们这里的雪层断裂了。先是出现一条裂缝,接着,巨大的雪体开始滑动。雪体在向下滑动的过程中,迅速获得了速度。于是,雪崩体变成一条几乎是直泻而下的白色雪龙,腾云驾雾,呼啸着声势凌厉地向山下冲去。

雪崩具有突然性、运动速度快、破坏力大等特点。它能摧毁大片森林,掩埋房舍、交通线路、通讯设施和车辆,甚至能堵截河流,发生临时性的涨水。同时,它还能引起山体滑坡、山崩和泥石流等可怕的自然现象。弱小的人体遇到它,后果是可想而知了。因此,雪崩被人们列为是积雪山区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

有些雪崩是在特大雪暴中产生的,但常见的是发生在雪已经聚积于一定地点之后。雪崩的原因之一是在雪堆下面缓慢地形成了深部“白霜”(在地平面上开始形成的冰的六角形杯状晶体)。其晶体由原始雪粒的蒸发,以及同时在地面附近以蒸汽凝结为较大较致密的冰晶,而形成松散的阵列,这样就在地面附近雪堆内部形成了一个软弱带,带中的“白霜”颗粒在上层雪开始顺坡下滑时,就会充当起润滑剂的角色,不仅加速雪下滑的速度,而且还带动周围没有滑动的积雪。

人们可能察觉不到,其实在雪山上一直都进行着一种较量:重力一定要将雪向下拉,而积雪的内聚力却希望能把雪留在原地。当这种较量达到**的时候,哪怕是一点点外界的力量,比如动物的奔跑、滚落的石块、刮风、轻微地震动,甚至在山谷中大喊一声,只要压力超过了将雪粒凝结成团的内聚力,就足以引发一场灾难性雪崩。例如刮风。风不仅会造成雪的大量堆积,还会引起雪粒凝结,形成硬而脆的雪层,致使上面的雪层可以沿着下面的雪层滑动,发生雪崩。

然而,除了山坡形态,雪崩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人类活动。据专家估计,90%的雪崩都由受害者或者他们的队友造成,这种雪崩被称为“人为休闲雪崩”。滑雪、徒步旅行或其他冬季运动爱好者经常会在不经意间成为雪崩的导火索。而人被雪堆掩埋后,半个小时不能获救的话,生还希望就很渺小了。

雪崩的发生是有规律可寻的。大多数的雪崩都发生在冬天或者春天的降雪非常大的时候。尤其是暴风雪爆发前后。这时的雪非常松软,粘合力比较小,一旦一小块被破坏了,剩下的部分就会像一盘散沙或是多米诺骨牌一样,产生连锁反应而飞速下滑。春季,由于解冻期长,气温升高时,积雪表面融化,雪水就会一滴滴地渗透到雪层深处,让原本结实的雪变得松散起来,大大降低积雪之间的内聚力和抗断强度,使雪层之间很容易产生滑动。雪崩的严重性取决于雪的体积、温度、山坡走向,尤其重要的是坡度。最可怕的雪崩往往产生于倾斜度为25°~50°的山坡。如果山势过于陡峭,就不会形成足够厚的积雪,而斜度过小的山坡也不太可能产生雪崩。

和洪水一样,雪崩也是可重复发生的现象,也就是说,如果在某地发生了雪崩,完全有可能不久后它又卷土重来。有可能每下一场雪、每一年或是每个世纪都在同一地点发生一次雪崩,这一切都取决于山坡的地形特点和某些气候因素。

雪崩分湿雪崩(又称块雪崩)、干雪崩(又称粉雪崩)两种。它们的形成和发生有不同的地貌和气候条件。

湿雪崩也许是最危险的,湿雪崩一般发生于一场降水以后数天,因表面雪层融化又渗入下层雪中并重新冻结,形成了“湿雪层”。在冬天或春天,下雪后温度会持续快带升高,这使新的湿雪层不可能很容易就吸附于密度更小的原有的冰雪上,于是便向下滑动,产生了雪崩。湿雪崩都是块状,速度较慢,重量大,质地密,在雪坡上像墨渍似的,愈变愈大。因此摧毁力也更强。这种块雪崩的形成区通常在坡度稍缓的雪坡上。因为陡坡上的粉雪(松散的雪)要几乎崩完了,才会轮到相对的缓坡,发生块雪崩。它的下滑速度比空降雪崩更慢,沿途带起树木和岩石,产生更大的雪砾。但一旦卷入块状的雪崩体中,就决不会有像遇到干雪崩那样幸运了。而且它一旦停止下来会立即凝固,往往令抢救工作十分困难。

干雪崩夹带大量空气,因此它会像流体一样。这种雪崩速度极高,它们从高山上飞腾而下,转眼吞没一切,它们甚至在冲下山坡后再冲上对面的高坡。一般而言,大雪刚停,山上的雪还没来得及融化,或在融化的水又渗入下层雪中再形成冻结之前,这时的雪是“干”的,也是“粉”的。当此种雪发生雪崩时,气浪很大底层也容易生成气垫层。探险队遭遇此类雪崩时,人可以被裹入雪崩体中并随雪崩飞泻而下。但是干雪崩对探险者致命的威胁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