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言灵帝国
36968000000001

第1章 命运

新历三百四十七年新年第一天,在鹅毛大雪之中,大洛帝国的京都洛城在打更人的号子中迎来了新年的第一缕阳光。

东直门大街,原本直通皇宫的御道,也是全洛城最繁华的街道,这条长达十里的御道是大洛帝国立国以来举办庆典的地方,尤其是十年前翻新拓宽之后,每逢佳节这里就会聚集无数百姓庆祝,尤其是除夕夜这样的节日。

但是现在这里却是一片地狱般的景象,不计其数的戎装军卒在各自清理自己的武器,粘在戈矛剑戟的碎肉和鲜血也许不够醒目,但是大街中间,是连厚厚的白雪都不能掩盖的尸体和血迹会让窗缝和深巷里的目光明白这里发生了什么。

寒风吹过,簌簌落雪不停的从树梢上落下,落地时瞬间被血浆融化。

一场屠杀刚刚落幕,因为密密麻麻的尸体都是穿着舒适的丝绸和温暖的皮氅,他们既没有铠甲也没有武器,自然也没有战斗的能力。

皇城门口,一个中年男子一身闪亮的银甲,正跨坐在纯白的骏马上,一手轻挽着缰绳,一手紧握着镶满了五颜六色的宝石的剑柄驱马而行,那战马迈着小碎步得得的跑到一顶停在城门洞里的官轿边。中年男子飞身下马,摘了头盔夹在臂弯,弯腰对着轿子里说:“宰相大人,幸不辱命。”

轿子里传来一个中年人的声音:“好,惟英辛苦了,带弟兄们且去好好休息一下。“

”喏!“这将军冲轿子里的人立正抱拳行了一礼,轿子边上站着一个整个人都裹在貂皮大衣的男子,他阴郁着脸递过一叠纸张:“楚将军幸苦。”

楚惟英笑容满面的接过银票,翻身上马离开了。

轿夫抬起轿子,步履稳重的直接进了皇宫。

洛城地处帝国北方,冬季的气候一向是酷寒非常,落雪更是频繁,昨夜一场大雪,御道上满是扫雪的的宫仆,看到轿子远远的过来,他们就像是受惊的鸵鸟一样跪下来把头深深的埋进积雪中,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轿子晃晃悠悠的走到了中元殿前,白玉堆砌的阶梯栏杆上曾经精美的雕刻已经被经年的风雨打磨的不再清晰,数丈高的柱子上的红漆也早已斑驳,甚至远远看去,都有裱窗的锦缎也不再严整,耷拉的一角放出了个黑魆魆的洞,如同一只偷窥的贼眼。

帝国安安稳稳的走过了的三百多年,这座作为整个帝国权利中心的议政大殿也见证了这三百多年里这座大殿里的人们如何操持着庞大帝国的命运。

十二位皇帝在这里即位继承大统,六十四位宰相在这里就职执政掌国。

轿子里的人是唐清,大洛帝国的现任宰相。不过他今天此行的目的却不是这里,轿子毫不停留的转向去了别处。

穿着貂皮大衣的人叫做江贺,他是唐清府上的管家,按理说这等身份是不能出现在皇宫中的,但是大洛如今都在这主仆二人的掌握之中,跟别说这小小的皇宫了。

江贺将一沓纸折子扔了出去,散落在台阶上薄薄的落雪中,一个跪在不远处的老太监听见声音,手脚麻利的爬起来,低着头跑过来将雪中的奏折捡起来抄在手中,转身就向着台阶上跑去,转眼间便进了中元殿。

这座年久失修、四处漏风的中元殿是帝国朝会之所,也是皇帝批政之处,不过去年宰相夏至朝会革政罢朝之后,这里就再也没有大臣们进来过这里,但是之前数年不理朝政的皇帝吕执却一改往日作风,开始每日勤勤恳恳每天来这里批政。

抱着奏折的老太监径直跑进了偏殿的暖房,啪的一脚踢开门。简陋暖房里既没有貌美的宫女伺候,也没有肃立的太监听留,甚至连记录皇帝起居录的史官都没有,只有一个中年太监坐在炭盆边打着瞌睡,算是陪着上首坐在案几后正提着红笔批阅奏折的皇帝。

老太监惊醒了炭盆边上的那位,皇帝却时不为所动,仍旧提着笔在写些什么,他似乎已经习惯了。

不见老太监有所顾忌,嘶哑的嗓音从他乌黑扭曲的嘴里冒了出来:”这是宰相大人方才送来的。“说着便把奏折扔到地上,然后扬长而去了。

王公公站了起来,先是关上了门,然后才弯腰将地上的奏折一本一本的捡起来,仔细的用袖子擦干净了粘在奏折上的泥浆和雪水,然后呈到皇帝的案几上,轻声道:”陛下,歇了吧,天已经亮了。“

皇帝闻言抬头看了眼王公公,又看了看悄悄爬上窗纸的晨光,挥了挥手便当是回应了王公公的话。

王公公叹息一声,坐了回去,往炭盆里渐小的火势中添了两块木炭。

皇帝仍旧翻阅着一本本的奏折,一本一本的提笔写上自己的批示,一晚上的成果就是案几边上满满一筐已经批注过了的奏折,里面没有一本不是皇帝深思熟虑之后才写上自己的批示的。

虽然这些批示都将起不到任何作用,但是这已经是这屈辱的皇帝最后的”权利“了。

不过没有人知道皇帝内心的想法,明日的命运如何谁都不会知晓,即使陷身绝境,也说不定有翻身取得胜利的一天,每天埋头于这些奏折中,既让宰相放松了对自己的警惕,同时也在一点一滴的积蓄自己的力量,毕竟这里奏折里承载的,都是一个国家运转的关键——被软禁的皇帝无法通过这些奏折做些什么,但是他可以通过这些奏折知道些什么。

翻开刚刚送来的奏折,里面熟悉的字迹告诉了皇帝很多事情,第一是奏折上的内容,昨晚除夕东直门大街,太学学生集体向百姓散播谣言,声称皇帝被宰相软禁宫中,妄图鼓动百姓冲击宫禁,被紧急进城的覆阵军包围,经一个晚上的辨别之后,到今天早上,散播谣言的太学生无一逃脱,全部伏法。第二是已经墨迹已经完全干透,这奏折至少写完了有一整天了。第三是这笔迹正是宰相的笔迹。第四是太学生事件是宰相一早就安排好的。第五是这个事件是宰相对皇帝的警告,因为几个月前皇帝称赞了一个送太学名册入宫的太学生的学业,而宰相一直在致力于斩断皇帝和宫外的一切联系。第六是宰相故意亲自书写这本奏折,目的是告诉皇帝,这皇宫已经成了铁桶一般的围牢。第七是京中的百姓已经不再是天子之民了,宰相多年假借自己的名号发布的暴政已经让他们开始仇恨自己。

”德章,走吧!“皇帝站起来,将刚才的奏折扔到了炭盆中。

边上的太监叫做王德章,是自小陪着吕执的贴身太监,吕执登基后他就是皇宫的太监总管。

王德章站起来给皇帝身上披了一条厚厚的绒布披风,然后拉开门领头走了出去。

皇帝背着手一路慢慢的往后宫走,一路看着白雪填满了目光所及的一切,甚至连这往日觉得可容纳天地的皇宫都被填满,高到檐角瓦片,低至碎石小径。不是宫人偷懒,只是不知何时大雪又开始落下,不大一会功夫就湮没了宫人的劳动成果,只有一串串的脚印在那里告诉别人,这里应该是有一条路。

大洛帝国的皇帝,这个天下应该最有权势的男人被软禁了多久了?应该有快满五年了吧,皇帝已经不记得了,也许从记事起就陪着他的王德章记得,但是吕执不想问,不知道还能好受一点,当初是他自己选择了将一切托付给自己全身心相信的唐清,发现自己被软禁后也是他自己选择没有选择第一时间夺回一切,而是乘此机会涤荡大洛。

既然是自己的决定,即使再苦,也要走下去!

宫禁之大,每天都有几千人在这座围笼里忙忙碌碌,但是他们的忙碌始终与皇帝无关。皇帝每天都会在皇宫里到处溜溜达达,但是路上遇见的宫女,太监,侍卫,无一不是对皇帝视而不见,对他们而言,这个所谓的皇帝只是一个笑话了吧。

但是也无所谓了,放在以前,也许皇帝还会生气,骤落云端,任谁的心里都要不舒服的,但是想想心中的秘密,吕执又在偷偷的笑:任你们看吧,到时候吓掉你们的大牙!

“去看看小绿萝吧。”吕执走下一座廊桥时突然开口。

皇帝口中的小绿萝是皇后所出,帝国长公主吕珞,也是皇帝唯一的子女。

“哎。”王德章应了声便改了个方向,二人仍旧缓缓前行,风雪却愈来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