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爷!”陈科发愣的时候,鲁肃又回来了。
陈科望着去而复返的鲁肃,略显奇怪的问道,“怎么了?鲁校尉!”
“侯爷!有件事情,不知当问不当问!”鲁肃答道,
陈科笑了,说道,“什么事情?既然来了,哪里有不当问之理?”
鲁肃坐了下来,问道,“不知,侯爷攻下丹阳等三郡后,打算如何处理?”
陈科望着鲁肃,看了一会儿,说道,“鲁校尉,坐下吧!你是如何考虑的?”
鲁肃坐下后,开口说道,
“攻下三郡后,袁术将军可能会派太守,将军考虑过没有?”
陈科点了点头,迅速的应道,“县官不如现管,攻下三郡,立即派人管制三郡。鲁校尉和周泰、蒋钦负责丹阳以及水军事务,吕岱负责会稽郡,吕范负责吴郡。”
鲁肃琢磨了一会儿,才说道,“既然侯爷已经有所打算,那么,末将请侯爷,将丹阳郡的政务,现在就交由末将处理!”
陈科望了一眼鲁肃,又望了望张猛,张猛见陈科望自己,就问鲁肃,
“鲁校尉,你现在要丹阳郡政务权,是什么打算?”
鲁肃答道,“末将已经派人去合肥,通知合肥的丹阳军,从阜陵港直接入丹阳郡。若不对现行的丹阳政务进行修正,丹阳郡的门阀大户,不知我军底细,对我军心存疑虑。
末将考虑,先行实行整套政务,一方面,消除丹阳郡百姓对我军的疑虑;一方面,瓦解丹阳各县守军。末将以为,只要政务到位,加上我军兵威所至,丹阳郡各县,除了周昕重兵屯守的宛陵,其他丹阳各县,均会望风而降。”
陈科咧嘴一笑,望望张猛,对鲁肃说道,“鲁校尉听令,即日起,行丹阳郡守之职,除兵事以外,丹阳郡一切事务,鲁校尉均可自行决定。”
张猛听完陈科的话,点了下头,不吭声,埋头继续看各路送来的战报去了。
鲁肃起身,高声应道,“末将,领命。”
……
让陈科意外的很,鲁肃没有赶去合肥,直接动身去了秣陵。一到秣陵,鲁肃废除了紧急状态令。
到达秣陵以后,鲁肃四处张贴安民告示,并许诺,即日起,丹阳郡的粮食收成,废除五五制,改用合肥通行的四六制。与此同时,鲁肃发布了一个新条令,凡是开垦的荒地,不论户数大小,一律报官,二年内免租,第三年半租。这个新政令,还是陈科有次闲聊时,和鲁肃说的。
与此同时,鲁肃强硬的公布了还田令,凡是过去占用农户的田地,在一月以内,全部归还农户。拒绝执行的,不论是哪家豪门望族,一律驱逐出丹阳郡。
在最短的时间内,鲁肃将合肥通行的政令,迅速发布到各县。鲁肃的政令一公开,各县的豪门望族,看到新政令巨大的好处,对自己并没有坏处,就纷纷向鲁肃示好,退还过去的田地,表示要遵守鲁肃的政令约束。
合肥的丹阳军,从阜陵港进入丹阳,一如鲁肃所说,没有碰到抵抗,石城、丹阳、芜湖、湖熟、句容等县,望风而降。不到半月,如鲁肃所说,除了周昕屯守的宛陵,丹阳郡北九县,全部改换了门庭。丹阳郡的南六县,出于周昕军兵威,暂时没有改换门庭。不过,陈科已经安了心。
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宛陵的周昕紧张万分,除了从会稽郡调入五千兵外,周昕征集了总共三万多名新兵,企图固守宛陵,等待时局变化,拖死陈科军。
不征兵倒好,周昕一征兵,丹阳郡南四县,立马翻脸,投靠了屯守春谷的陈科军,使得原本就压力重重的周昕,处境更加艰难。
……
陈科接到丹阳郡南四县县长偷偷送来的投诚书,笑呵呵的拿给张猛看,
“看看,周昕走投无路了,只要我军抵达宛陵,这些新兵蛋子的战力,咱不提,单是内部兵变,就够周昕吃一壶的了。”
张猛也笑了起来,笑完了,沉声对陈科说道,
“侯爷,属下已经查明,周昕在宛陵,还有五千精兵,加上从春谷败回的三千兵,以及从会稽增援过来的五千兵,其精锐军伍,尚有一万三千。内部兵变不太可能,还得打上一仗才成。”
陈科听了张猛的禀报,琢磨了一会儿,才说道,
“那倒是!看来,想不动身,还是不行的呀!不知周泰和蒋钦那里,办的怎么样了!”
张猛迅速的答道,“周泰和蒋钦那里没有消息,周昕封锁异常严密,整个宛陵城,已经限制出入,我军斥候探听不出什么。”
陈科点了点头,笑笑说,“应该没问题吧!我们是不是该动身了?”
……
陈科率军向宛陵进发的时候,庐江的李通,送来书函,表示要放弃庐江北四县。原来,汝南的黄巾越闹越来凶,南逃的百姓越来越多,李通的压力越来越大。李通异常担心,战时,敌我不分,这部分南迁的百姓,若有黄巾,背后一击,李通根本就无法防备。
陈科赶紧写信,告诉李通,庐江北四县的防守,不论有多艰苦,坚决不能后撤。不仅如此,陈科还要求李通向北进一步,将防线沿淮水布防,从芍湖一直布防到大别山。至于南逃的汝南百姓,需要进行仔细甄别,甄别好的百姓,护送到合肥,再南迁到丹阳郡。
张猛对陈科的进一步布防,感到费解,陈科不得不向张猛解释,南方少马,建立水军,沿淮河布防,结合淮河南岸的步军,是守备合肥的最佳办法。一提到马,张猛的头也变得大起来,毕竟对水军不懂,张猛也就不再吭声。
合肥的邓合,送来书函,信中说,已经在丹阳郡找到不少出过海的水手,也找到不少造海船的工匠,询问陈科,是否开始动工,建造出海的船只。
陈科看了邓合的来信,和张猛仔细商量了一下,最终确定,目前以内江防务为主,应建造内江船只,至于出海的船只,等将来的经济实力足够时,再行考虑。
合肥的独孤卑,送来书函,函件中说,镇压了六安县的一次暴乱,斩首黄骧余孽八千余人。在函件的最后,独孤卑特意提到,寿春的陈温,从南逃的汝南百姓中,增招了上万流民,陈温的兵力,已经达到四万人。与此同时,庐江的陆康,也从南逃的汝南百姓中,增招流民上万,庐江陆康的兵力,也达到两万人。因为军伍扩大了一倍,陆康已经来函表示,无法像过去那样,继续提供箭支粮草。
“都在增兵,侯爷,您看……”张猛看完独孤卑的信函后,询问陈科,
陈科反问张猛一句,“流民训练成兵士,上战场,需要多少时间?”
“训练得法的话,三个月,就可以上战场!若要讲效果,最好是一年后。”
“若配备全套步弓兵装备,你觉得,以寿春、庐江的经济实力,他们办的到么?”
张猛摇了摇头,想了想,才说道,
“用来守备还可以,用来进攻,没有办法配备那么多的装备。”
“那就是了!他们的目的是守土,不是扩疆。只要他两不招惹我,无所谓!”
“可日后,若陈温与我军不睦,我军如何攻打陈温呢?”
“这可没什么好办法!咱们现在还是干好手头的事情吧!将来的事情,将来说吧!”
张猛一笑,说道,“要不,派人过去策反?”
陈科突然对张猛神秘的一笑,不再言语。
张猛看着陈科的表情,恍然大悟,也不再吭声,只是一个劲的点头,看着陈科笑。
等陈科率军抵达宛陵时,鲁肃送来信函,函件中禀报,已经重新组建丹阳北九县的丹阳降军,大约一万三千余人,已经开始水军训练。函件最后,鲁肃询问陈科,是否将合肥来的五千兵增援陈科?对最近实行的政令,是否有疑义?
陈科和张猛琢磨了半天,觉得,应该将那五千丹阳兵,调来历练,若一支军伍总不打仗,肯定会变朽的。对于鲁肃实施的,和自行颁布的政令,陈科只给了二个字的评语——继续!
……
先期来宛陵城的周泰和蒋钦,在周昕对宛陵实行封锁以前,都顺利的进了城。一进城,周泰就找到了宛陵的老友,将所有的家兵,分批分批的,安全的转移进宛陵。
周泰和蒋钦两人,在城里左等,陈科不来;右等,却听说,鲁肃已经攻占了丹阳各县。两人惊讶不已,看来,攻占丹阳郡的首功,肯定轮不到自己了,得赶紧想办法,立个次功,也是好的。
于是,周泰蒋钦俩人,跟着朋友,天天在宛城里四处转悠,查看地形,查看宛陵军力配备情况。等周泰对城内的军防,全部摸透,陈科终于率大军赶到了宛陵城。
陈科驻扎到宛陵城外,并没有急着攻城,只派弩骑营的将官,围着城池,向城内放箭。箭上,绑上鲁肃新发布的政令,和张猛发布的释免令。陈科希望,这种做法,能够瓦解守城兵士的军心。
陈科的意外手段,让宛陵城内的周昕恐惧万分,原本,新增招的兵士,就军心不稳,加上各县纷纷叛变,兵士或多或少,都知道了些。加上陈科采用的攻心战法,说不准,不晓得哪一天,守城的兵士,就开了城门。
不得已,周昕将守城的兵将全部换了岗,将自己的亲兵,全部派了上去。周昕又颁发了紧急通告,若有拾信不上交者,一律按通敌处理。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加派了巡防队,专门负责拾拣城外射来的攻心箭。
周昕派人拾拣攻心箭,城外的陈科并不在乎,那是肯定的。不过,周昕这一招,急坏了城内的周泰。周泰发现,自己没有办法将宛陵城内的情况,通报给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