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末代汉侯
3682200000025

第25章 二章十节:新年定计

合肥本地的陈刘两庄人,二十四就忙过年去了;二十八,一万多号人安顿下来,松下一口气的人们,立即投入大年的劳动中。

这几天,突如其来的变化,迫使陈科、陶定满负荷的运作起来。

陶定先写信给徐州,汇报了情况,从徐州又筹集一批粮草,从徐州方面报来的消息,这批粮草的到来,足够合肥的一万多人,支撑到来年四月。陈科则马不停蹄,四处布置,一边布置,一边将后续事务,转交给陈三。

新情况的出现,使得陈三陶方等人也忙碌起来,一切都显得乱哄哄的。

战马来了,不是陶定要的五百匹战马,而是一曲骑军,陈科心花怒放。尤其让陈科高兴的是,战马都装备了马镫,还有二十套备用马镫,五十把备用马刀。

年三十终于到了,新年如何过,几个人争论了好几晚,也没争出结果来。直到年二十九,陈科才决定,合肥的新年庆祝,从初一到初十,进行兵士大比武。一方面,奖励优秀兵士,促进兵士之间交流;另一方面,希望形成固定的兵士选拔模式,最终期望,则是形成合肥的尚武精神。

——————————————————————————————————————

陈科居中,陶定居右,陈三、陈四、邓合居左,陶方、陶南居右,吃过年饭,兵卫送上茶水不久,歇了一会,等大家安静下来,陶定开口说道,

“今天是年三十,忙碌了一阵子,该总结一下了。同时,明年的新情况,大家也说说。陈校尉、我,还有陶方、陈四,十五一过,就开赴南阳;合肥的事,陈三、邓合、陶南,你们三人要担待起来。嗯,陈校尉,你先说说吧!”

陈科拿出张纸,放在桌子上,扫了众人一眼,

“今后的集会召开,不管有几个人,每个人都需要将需要说的,和准备说的事情写好,准备发言,集会后,还要将集会中相关的事情,整理记录下来,以备下次集会检讨。这种方式,一开始,大家会不习惯,所以,特别强调一下,一定要做,并坚持下去。这样做有三个目的:

其一,防止集会中,想到哪说到哪,导致集会的盲目胡乱讨论;

其二,每次集会,先评估上次集会的任务实施情况,再讨论新的任务计划,做到有理有节;

其三,这种集会记录,本身就是任务考核。”

“大家都明白了么?”陈科将纸向众人扬了一下,众人点了点头后,陈科接着说,

“这段时间,刚来合肥,事情特别多,大家都很辛苦,也很尽心。不过,各位表现出来的能力和精神,让我非常满意。这里,特别提一下陈四,陈四,这段时间,你做的非常好。

年后的计划,陶校尉刚才提了一下,我这里,仔细说说。

我、陶校尉、陶方、陈四、率队伍去南阳的袁术大军,参加讨董联盟军行动;

陈三,陶南、邓合,你们三人,今后负责合肥的开发事务。

陈三负责合肥基建、田屯以及相关事宜,陶南负责各工坊及相关事宜,邓合继续发展各地行商,此外,还要为合肥发展,提供粮草以及物质器械。

大体上的任务分配,是这样的。基本上,可以这样理解,合肥的事,内务归陈三,外务归邓合,工坊发展归陶南。此外,合肥新募部曲的训练,陈三需要担待起来。

这么说,都明白了么!”

众人纷纷点头答道,“明白了!”

“好,先说说田屯的事情!大家有什么建议提的?”陈科望着众人,停了下来。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所措下,场面安静了下来。陈科挨个望了过去,一圈下来,没有人应声。

场面变得尴尬起来,陈科不在乎似的,好自以暇的坐着,在那里静静的等待着有人发言。

尴尬的气氛,弥漫开来,营帐里静悄悄的,剩下陈科,在那里慢慢的品茶。

见众人均不开口,陶定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

“大家不用拘束,我先说两句吧!田屯是最基本的,没有粮食,百姓肯定流离,兵士必定叛乱,不论是徐州,或者其他州郡,还是合肥新发地,促进农耕生产,始终是第一要务。”

众人静静的听着,陶定说着说着,感觉上来,语气也变得正常起来。

“这段时间,我想了一下,要促进农耕生产,务必做到这三条:

其一,制订行之有效的农耕奖励政策;比如说,鼓励百姓开荒。

其二,抑制大户的土地兼并;合肥现在不存在这样的事情,却不代表以后没有,要竭力防止出现任何形式的土地兼并现象。

其三,大力普及铁耕具,和大力推广牛耕;借给百姓耕具,借给百姓耕牛,这些都可以。

呵呵,让元正见笑,这是子素田屯之拙见,不知是否入元正法眼。”

陈科仔细的听着,一面听,一面记,等陶定说完话,陈科看着刚刚记下的三条田屯建议,望了望大家,示意众人接着发言。

受到了陶定发言的鼓励,陈三开口说道,

“我觉得,应该开挖沟渠,让每块田都能够得到及时的灌溉,会大幅度的提高粮食产量。”

没人继续发言了,陈科点了点头,说道,

“刚才,陶校尉说了三方面,陈三也说了一点,我把我的想法也说一下。我想,在陶校尉的基础上,增加三条,或许会更好些。陈三刚才说的,含在我说的里面,我接着陶校尉的三条续吧!

其四,大力引进外来农耕作物;比如胡麻,这类来自西域的作物;

其五,大力提高栽培技术,提高单位亩产;刚才陈三说的灌溉就是,还有合理疏种等等;

其六,大力发展畜牧、渔、桑蚕、园艺等边缘农业,补充单纯的粮食生产。

子素,你看看,我的三条,和你的三条,合在一起,是否更合适些!”

陶定以及众人,连连点头,等陈科说完,陶定问道,

“第四、第五,可以理解,第六是什么意思?”

陈科答道,“是这样。如果单纯吃粟米,正常人一顿吃三碗,才有力气干活。如果畜牧业、渔业发展的比较好,在吃粟米的同时,也吃肉吃鱼,那么,一个正常人,或许一碗饭,就可以吃饱干活。这样,等于节省了粮食,也算是增加的粮食储存。”

陶定点头说道,“是这个理!嗯,陈三,你今后的任务更多了。集会后,你要做好记录,再想想,有什么需要补充的,按照这个来做吧!陶南、邓合,你们两人也是。”

陈三、陶南、邓合三人赶紧起身,陶定用手摇了摇,示意三人坐下,等三人坐下后,陶定说,

“陈校尉的提议不错,以后集会时,大家畅所欲言,不要有所顾及,不要顾及其他的什么事情!施礼什么的,集会上,就不必了。”

陈科示意有话要说,陶定赶紧停了下来,陈科说道,

“刚才说的田屯六条,陈三,你赶紧制订出相应的规程来,不论我在哪里,以快马的方式,发送我手,我会第一时间调整,发回合肥。规程发回合肥后,不管是否合适,先按照章程执行起来。陶南,你这里,也一样,所有工坊的相关规程,也制订出来,先发于我。邓合,你这里,牵扯到合肥内务的,一定要报于陈三知道,方便陈三处理,外面的行商活动,也制订相关规程,发于我看,调整后实施。如果我不在,交给陶校尉就是。

合肥这里属于新发地,所采纳的规程,借鉴徐州相应的管制条理,但要规避已经引起混乱,和已经感觉不合适的条例。都明白了么!”

“明白!”“明白!”“明白!”

“恩,其他方面呢?陈校尉如何做想?”见田屯事情基本上说完,陶定赶紧发问。

陈科一笑,知道陶定担心被问,没有准备,不知如何处理,就说道,

“其他事情,我把我的思路,简单的说一下,具体的细节,有待完善,不可能一步到位。”

见陶定点头,陈科扫了众人一眼后,说道,

“我是这么想的。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无城不守,无兵不固。这五者,相互干连,互相支援,彼此不可分割,彼此相互促进。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农耕第一,刚才说了,现在不解释了,后面几个,分别解释一下。

我说的工,就是兵工坊、砖石坊、木工坊等等,这些属于非农耕生产,需要进一步加工的产业。我就拿兵工坊来说事吧!

没有兵工坊,兵器、铠甲,马镫,以及其他军用器械,购买起来,价格异常昂贵。钱的事不说,有时,你有钱,也不见得买的到,比如说马镫,就是如此,彭城陈家堡,就没有马镫。

此外,无事时,可以不管不问,兵械装备稍加维护,损耗不大,训练也消耗不了多少兵械装备;假若敌对势力来攻,兵械会很快消耗完,一旦消耗完兵械装备,我们只有挨刀的份。

最后一点,有了自己的兵工坊,我们可以开发需要的器械,开发比对手更加优异的刀、剑、枪、矛,有了比对手优异的器械,对敌起来,我们就多了一份胜算。

砖石坊、木工坊亦是此理。

粮油加工坊是民生坊,看起来似乎作用不大,实际上,他们的作用,不亚于兵工坊。”

“再说行商。青州商贾来合肥,表面上看,其作用只是带来钱粮。实际上,一旦打好合肥的行商基础,合肥就能够成为新的行商中心,合肥就能从四面八方赚来金银。邓合,你说是吧!

各行各业中,务农者,出一得一;务工者,出一得十;而行商,可以一得三十,甚至更多。

有了足够的金银,我们就能够吸引更多的流民来合肥,我们就能够开发更多的兵械,我们就能够制造更多的弓箭,我们就能修建坚固的城堡。总之,这些事情,没有钱,什么都做不了。

邓合,你是一位行商天才。我想,你这么聪明的人,合肥的行商发展,指日可待。行商发展了,合肥的收入就多了,收入多了,上面说的,我们也能够做到了。”

陈科说的口干舌燥,喝了口水后,说了一句,

“至于无城和无兵,我想,不需要再行解释,大家应该明白个中的厉害关系!”

陈科说的过程中,众人静静的听着,等陈科说完,陶定拍起巴掌来,

“好一个‘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无城不守,无兵不固’呀!简单的五个无,二十字箴言,道明一切。元正,你怎么得出如此精妙的总结来?实在想不到!

家祖历来夸奖元正,子素虽有所想,实际上,心下并不以为然。一管以窥豹,子素心悦诚服。”

陶定说完,陈科望了一眼陶定,略微显淡的说,

“子素高抬啊!”

陶定摆了摆手,说道,

“元正,尽管子素经事少,但跟随家祖多年,从幽州到徐州,第一次听到,如此精彩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