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桃子湖恋
36816600000003

第3章 那年匆匆

打电话的是景和的高中同学王小星,王小星本来叫王小鑫,因五行缺金,王小星的爸爸就给王小星取名为“王小鑫”,只可惜王小鑫同学上小学时接受的教育是不会写的字就画,结果王小鑫变成了王小品。后来王小星的爸爸觉得意思到了谐音也行,就给王小鑫改成了王小星。

甘肃陇东大部分地区人,前后鼻音不分,故认为“星”“鑫”同音。就好像湖南人“兰”和“男”不分一样,如果你初来乍到,你会听到“蓝人”“旅人”这样的生僻词汇。

高一那年,王小星和景和在同一班,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情景怎样,景和已经记不清楚了。景和和王小星高中的时候交流很少,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景和不喜欢“攀龙附凤”,更不喜欢更学习好的人一起混,他喜欢和“臭味相投”的人一起混;二、王小星当时的座位距离景和太远,景和坐在第二排,周围是各色“蝴蝶蜜蜂”,是艳福不浅还是红颜祸水,那个时候没有这个概念。

景和高一的同桌是景和的初中同班同学,一个很爷们的女子,只要话不投机,她便会武力解决,不过和景和的关系还挺融洽。为此,在那个逢风便雨的年代,班里人都以为景和和他同桌有“不能言说”却又大家常说的关系。景和坐在第二排,前排坐着两个大美女,一个是班里的学习尖子苏小小,一个是“数学泰斗”张敏。景和一直认为同桌和她们两比起来,那是三个女人不成戏啊,因为前排的两个女的是大观园里走出来的大家闺秀,而他同桌是水泊梁山走出来“巾帼枭雄”。

景和的同桌和景和是两个绝无仅有的“奇葩”,他们俩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喜欢古文,不同的是:景和喜欢的是古文的发音,刚好“古文”=“滚”;同桌喜欢古文是因为她说每次上古文课文之前她都会梦到作者,比如,高中有一篇课文叫《陈情表》,作者是李密。上课那天,同桌对景和说:“哎哎哎,我昨晚梦到李密了。”景和说:“瓦岗寨的?”那个时候正在热播一个电视剧叫《隋唐英雄传》,里面有个李密,不过没写过《陈情表》。写《陈情表》的李密是西晋的。

中国国土面积大,人口也比较多,古来就有很多重名姓的人,就拿李密来说,中国历史上就有三个:

第一个就是《陈情表》的作者,西晋初年官员,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扶养成人。后李密孝敬甚笃而名扬乡里。师从著名学者譙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历任温县令、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世。代表作《陈情表》。上中学时,老师曾云: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墮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不墮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泪者,其人必不友。可见李密的《陈情表》之好极!

第二个是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隋唐时期群雄之一。李密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称魏公。率瓦岗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在瓦岗翟让准备让位给他时,翟让的哥哥却从中阻拦。他不得已杀瓦岗军旧主翟让,引发内部不稳,被隋军屡败。后被越王杨侗招抚,又因与宇文化及的拼杀中损失惨重,不久呗王世充击败,率残部投降李唐。没过多久又叛唐自立,被唐将盛彦师斩杀于熊耳山。现在的影视作品里常有出现,证明其曾真实存在。

第三个是北齐官员,字希邕,李元忠(历史人物骠骑将军)族弟,平棘人也。祖伯膺,魏东郡太守,赠幽州侯爵。父焕,治书侍御史、河内太守,赠青州刺史。由于魏晋南北朝是个群雄割据的时代,所以对于部门经理等这些人物很少提及,不为现代人所知。

当然,还有很多同姓名者,也名扬千古,如西汉霍去病,存在于同一时期。

和同学聊天习惯于抬杠,那是高中时期的景和。回头再说说王小星,是一个“沉迷学习,日渐享受”的学霸。在那个青葱岁月里,总有些说不出的故事在传唱。高一第二学期的时候,学校来了一位漂亮的女实习教师。

故事应该像一本杂志上讲的故事一样:一个漂亮的女老师来到学校,班里最调皮捣蛋捣蛋的男生看到老师漂亮,写作文的时候给作文本里夹了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老师,我喜欢你”。漂亮的女老师给男生回复到“好好学习,快点长大”。从此以后,男生奋发图强,终于考上了女老师上的大学,可惜的是,男生去学校报到的那一天,老师和男朋友结婚了。原来,这几年,老师为了他都没让自己的男朋友来过学校,男孩留下了感动的泪。初秋的阳光突然带着祝福,男孩在大学里也找到了自己的真爱。

景和看到眼前的女老师,想到了杂志上的故事。景和以为以后的课就是那个女老师带了,那一节课他望着她,她说了一句“你干嘛老盯着我看”,景和因为害羞低下了头,他没有和杂志上的故事一样。老师上完那一节课再也没来过,后来才知道那天她是来替岗的。

高中的日子和其他人一样,如水般平静。日子的时钟在时间的长河里行走,总会留下深深浅浅地划痕。

有一天晚上,景和下晚自习回家的路上,看到一群学校的混子和街上的混混打群架,喜欢看热闹人在旁边不远处看着。景和也看着,并且在旁边添油加醋地喊了两句“好好打,加油!”本来旁人打架斗殴,呐喊加油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第二天的晨会上,景和才知道,头一天晚上被打的是学校的政教主任苗老师,更恐怖的是,晨会上,领导说:“昨天晚上发生在校门口的聚众斗殴事件影响极其恶劣,朗朗乾坤,竟然有人明目张胆地打我们学校的老师。尽管是社会人士,我们学校无权制裁,但我们一定会协助警方调查,把那些社会渣滓一个个抓出来,一定要将他们绳之以法,不处理他们不足以平民愤。”听到这里,景和觉得“民愤”好笑,“噗嗤”笑了,站在一旁的班主任说:“好好听,干什么呢?”领导依旧义正辞严地讲着:“这件事和我们学校的学生一定脱不了干系,查出来决不轻饶。”台下的学生如隐遁一般,安静到连呼吸声都听得异常清楚。说结后,领导补充了一句“有人反应,昨天晚上还有人喊‘加油’,查出来也一样不能轻饶。”

从此以后,景和晚上再也没有大喊大叫过,直到多年以后,梦中惊醒还心有余悸。这件事后来就不了了之,学校除了出事的老师,一如既往,好学生翻课本,二学生翻画册,流氓学生看黄书,混混专门早就打架技巧。

对景和来说这件事情发生后,他的高一生活“嗖”一下就完全结束了。事情源于有一天上晚自习,景和有些小发烧,就趴在桌子上小憩,可是张敏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学习的坐姿头要正身要直,总是靠着景和的桌子。景和刚好坐在她的后面,刚开始靠着还没什么,关键是她坐着跟摇摇铃一样,总是晃动,刚开始景和用手推了一下她,人家压根就不搭理他。无奈之下,景和把圆规往前一放,刚好戳到了她的脊背,这下是李鬼抓李逵,结果李逵发了火。张敏二话没说,起身转过来就给了景和一书,班里的好事之徒们引导下大家都笑了起来,景和没什么,反正皮糙肉厚,张敏倒是哭了起来。结果班主任处理这事,就说了一句话“你一个大男生跟女人打架,丢不丢人。”自此,景和被换了座位,高一也就草草结束了。

高一结束后学校理文科分班,差好生分班,景和和王小星的距离更远了,以后的日子,他们说的话不过五六句。

高二的时候,景和住的巷子里死了一个老头,巷子里有一个女生和景和同一年级,所以她的家长交代,以后晚上一起走。有一天晚上,他和她刚走出校门,就撞上了景和的班主任林老师。第二天早上,景和刚到学校,林老师就把景和叫到了了办公室。林老师问:“李景和,你是不是在搞对象?”景和诧异地看了林老师一眼,说:“没有啊!”故意把“啊”说得很清晰,那想老师是个神奇的动物,不管有没有,他总是能说出一大堆理由。看景和不承认,林老师接着说:“高中是应该好好学习的,等你考出好成绩到了大学,女朋友那是一箩筐一箩筐的。你现在谈对象,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人家姑娘的耽误,目前你要认识清楚你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知道你现在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吗?”说罢抬头看了景和一眼。

景和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办公室里有个老师揶揄到:“孩子,思想觉悟很高嘛!”

林老师对那个老师示意微笑后继而对景和板着脸说:“你没有明白我的意思吗?我是说你的主要矛盾,你的主要矛盾是没有把学习和感情的事情处理好。”一个早自习,林老师对景和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景和一句话没听进去。他想的是,为什么老师会以为他和她是那种关系呢,想了想,他笑了,多年以后,这件事都成了他说起往事的噱头。

高三的时候,景和和大多数准备靠读书翻身的人一样,投入了紧张地学习中,那一年他喜欢一个姑娘,不过一直装在心里,多年以后,打开心扉他才明白,那只不过是心上的一点血丝而已,可有可无。

生活的路,让人明白,好感不是爱情,暗恋希望渺茫,要么说破,要么彻底沉入海底。

在高中和王小星的最后一次交集是照毕业照时,原来高一的同班组织起来照了一张大合影,从此已经很久没有彼此的消息,对彼此的了解只有几条空间更新的内容和班里群里的言语。

那年匆匆,一张合影之后,当年的同窗南下的南下,北上的北上,携笔的携笔,从戎的从戎……从此以后,天南海北,相聚不是良多。只记得临别时,老师说了一句话:“孩子们,记得常回来看看。”可有几个回去看看了呢?

荒漠中,海洋上,几度前行为梦,记不起“娘家”几人。风雨路漫漫,回首难如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