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化工大明
3674600000009

第9章 燕王朱棣 上

五人向西行至一月转道向北,实至八月仲夏,天气炎热,太阳高照。李广福驾车继续北行,这段日子,他们三人已与赵顺熟悉,摸透了赵顺的脾气,知道赵顺什么时候认真,什么时候如常人。刘大拉开车帘看着荒野无垠的官道外,回头问道:“大人,我们西行一段又向北行,已经错过了京城官道,如果继续向北走的话,就会到达北平地界。”

“以前的北平是元朝的大都,如今我们捉了他们的北元皇帝,自然是要找一个可以将此人交到皇上手里领赏的人了。”赵顺微笑的说道。

刘二手臂上的伤势已经恢复如初,这些天与赵顺也熟络起来,不解的问道:“大人,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将此人交到皇上那里领赏封官?干嘛要交给其他人?这样我们几人不是为他们做嫁衣,白忙活一场了么?”

赵顺笑着说道:“朝廷之事复杂非常,不是你们所能臆想,当初我的想法与你一样,抓住北元皇帝交给皇上,一定可以加官进爵,得到皇帝的赏赐,可目前形势不一样,朝廷阻碍连连,如果我贸然将此人奉上,有可能会惹来杀身之祸。北元皇帝的重要性不亚于晴天霹雳,要把握得当更是困难,我们既不是军队也没有受皇帝的命令,如今设计抓住北元皇帝,本应交到蓝玉手上。但我们与蓝玉已经结下梁子,交到蓝玉手上非但不会得到嘉奖,反而会深陷重围,难以脱身。所以我在抓住北元皇帝时,心中一直在想着交托的合适人选,最终决定。”

李广福在外驾车,听到车内赵顺,刘大和刘二的说话声,心念一转,说道:“大人,我们绕道北上,马上就要到北平的地界,您是不是想拖延时间,甩开不必要的麻烦将北元皇帝交给燕王朱棣?由燕王朱棣奉上,引出大人,再得皇上封赏?”

李广福说完,赵顺心想:李广福,刘大和刘二三人武艺高强,跟自己这么多天,思路也开始变得敏捷起来,远没有当初做强盗时,空有一身武艺,恩!这三人以后能堪大用。赵顺沉吟过后,笑着说道:“广福只猜对了一半,说句不好听的你们可不要生气。你们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并没有深入,可以说是目光短浅。北元皇帝的重要性,不只是加官进爵这么简单,也许燕王朱棣会在领功折子上提到自己,但主要功劳却不会给我,我有可能会得到晋升,可最重要的是,大树底下好乘凉,你们明白么?”

李广福,刘大和刘二心领神会,露出笑意,而坐在马车后座的北元皇帝,一脸恐慌的看着车内三人。赵顺转头看向文弱的北元皇帝,叹了口气说道:“皇帝,在外人眼里是至高无上,一出生就享尽荣华,手握大权的天子。可他们哪里知道,皇帝也是斗争的根本,战争时期是械斗,太平时期是阴谋斗,可怜你生于战争时期,积弱于即将崩溃的北元政朝,最终获得如此下场。”

北元皇帝被捂住口鼻不能说话,可赵顺听他支支唔唔的明显有话要说,不过不用听,赵顺都知道他要说什么,可清楚历史走向的赵顺,知道北元气数已尽,无力回天,北元皇帝的利用价值也仅存于此。

八月末,一行五人终于来到了北平。

明初的北平是燕王朱棣的封地,临界北元草原,为边界防守第一要地,驻军数十万,防守如铜墙铁壁一般。经过一系列繁杂的检查后,赵顺五人进入北平府,赵顺心中激动非常,拉开车帘探头环视四周,巡逻兵一队接一队在城中巡逻,军队气息弥漫了整个城池,因北平城地处边界,外国商旅众多,人来人往倒也热闹,只是明初没有商籍,不能公然买卖,街道两侧十分冷清。赵顺看着周围的场景,心中感慨万千,还记得农奴解放翻身响起的那一曲振奋人心的国歌么?还记得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侵华事件么?还记得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北京圆明园,火烧圆明园事件么?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自朱元璋禁海以来,明朝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产生了不可弥补的错误决策,导致了数年后一系列的耻辱,明朝的建立间接将中国推向了覆灭的地步。朱元璋如此,其子燕王朱棣等同。

赵顺收回头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心想:自己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锦衣卫总旗,还没有能够颠覆历史走向的手腕,权利是何等的重要?即便位极人臣又能使智如朱棣其人改掉祖训么?显然朱棣执政年间用的铁腕手法与朱元璋一样,以杀戮为主,极力维护皇权,导致两位皇祖一死,明朝就此衰败,最后被满清蛮人入侵关内,种下一系列耻辱的种子。

刘大见赵顺一脸疲惫,刚才兴奋之色顿消,心有疑惑,担忧的问道:“大人,这几天长途跋涉,舟车劳顿,不如我们投栈休息,再找时机将北元皇帝奉上?”

赵顺挥手拒绝了刘大的建议,心想:自己目前只不过是一个小人物,无权干涉历史,现在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处处遭人暗算,看人脸色,还是先稳定自己的局面,再另行他想吧。赵顺叹了口气,指着北元皇帝说道:“现在我们手上捆有北元皇帝,不能有一丝疏忽,北平是燕王朱棣的封地,其中各王眼线密布,如果我们带着北元皇帝公然投栈,岂不等同找死?广福,你进车内,你们三人看好北元皇帝,由我来驾车。”

李广福听令回到车内,赵顺又交代了几句,驾车向燕王朱棣的王府赶去,一路无话,直到燕王朱棣王府门口,赵顺见王府门口守卫森严,还没靠近便见到一队官兵走了过来,排头一名总旗沉声喝问道:“你等何人?竟驾马车来到此地?难道你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么?”

赵顺没和他啰嗦,直接拿出锦衣卫总旗令牌,在他眼前一闪,收回怀里,沉声说道:“我是锦衣卫,有要事面见燕王,还请进去通报一声。”

此人听到锦衣卫三个字,顿时紧张起来,命令一名传讯兵回王府报信,他一直守着赵顺。

半刻后,士兵带着一光头和尚从王府走出,光头和尚身着军服,浓眉大眼,长相粗狂,虎背熊腰,一看就知道是练家子,此人走到赵顺面前,小施一礼,微笑着说道:“在下燕王幕僚姚广孝,不知锦衣卫大人有何要事?”

赵顺挑了挑眉,心下惊道:竟是燕王首席幕僚,也是日后促使燕王朱棣发动‘靖难’荣登帝位的第一人。没想到历史车轮转动,今天竟能和他对话。

赵顺克制住内心中的激动,一脸平静,回礼,说道:“不知可否称呼您道衍大师?”

姚广孝‘哦’了一声,倒没有太过惊讶,洪武十五年,朱元璋选高僧侍诸王,为已故马皇后诵经荐福。道衍抓住时机后经人举荐成为燕王朱棣的幕僚,对于自己的前身,锦衣卫知道并不惊讶,姚广孝双手合十再施一礼,笑道:“自贫僧在燕王手下做事以来,八年间,无人再称呼贫僧法号,今日听到真是非常怀念。”

“不知可否进府一谈?”赵顺指了指马车,神情神秘的问道。

姚广孝眼中富有深意的望了一眼马车,做了个请的姿势,说道:“请锦衣卫大人入府。”

赵顺一拱手,驾着马车进入府门,在姚广孝和士兵的带领下,左拐右转,进入一处隐秘府门停下,待姚广孝将士兵家丁驱散,指着眼前房间说道:“锦衣卫大人,多有怠慢,还望见谅。请跟在下进来。”

赵顺听姚广孝将自己称呼改变,心领神会,交代了马车上的李广福一声,跟着进入房间。

进入房间后,房门关闭,赵顺四下打量了一下,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房间位置隐秘,布置优雅,清香徐徐,沁人心腑啊!大师真是优雅之人。”

姚广孝一挥手,笑着说道:“锦衣卫大人虚赞了,请坐。”

两人坐定,赵顺直接转入正题,说道:“大师,不瞒您说,这次从捕鱼儿海一路驾车来到北平,是对燕王殿下盛名仰望已久,这次冒昧前来,还望见谅。”

姚广孝闻言一愣,心想:捕鱼儿海一战蓝玉大军大获全胜,虽未擒获北元皇帝,故有遗憾,但终究是大明开国首功,皇帝接到大捷加紧文书,拍案叫绝,大喜过望……此人说他从捕鱼儿海前来,莫非……姚广孝思绪瞬闪,面带微笑道:“燕王殿下一早带军去视察边境,严防草原北元余孽来袭,此刻不在府中,如锦衣卫大人能多留几日,必能见到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