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虎将
3673900000011

第11章 讲武堂新兵报到

李世民一怔,随即哈哈大笑:“你我同胞兄弟,本当如此。”说完,竟搂住了李元霸肩膀。

“不是,你有话直说,别整这个,怪吓人的。”李元霸戒意更甚。

李世民表面上仍是嘻嘻哈哈,但心里却有些吃惊,老三不笨呐,他不会猜到什么吧?转念一想,不可能,这事只有自己,爹和大哥知道。

“老三,你不是喜欢练武么?二哥今天正好有空,来,二哥陪你玩两手。”李世民岔开话题,从院边的架上取过两样兵器。

李元霸越发怀疑了,不正常。李民世突然对我热情起来了,肯定内有玄机,不会是又要把我关起来吧?

这其实只是开始,往后几个月时间,李元霸过得胆战心惊。因为全家人突然都对他非常亲切,非常关心。李渊经常过来看他,而且他怀疑李渊十次有九次试图跟他谈谈心,只是最后却说不出话来。李世民一有空就会陪他练几手,甚至还会关心他冷不冷。李秀宁还亲手替他缝制了衣裳。倒是大哥李建成难得见到了。

最吓人的事发生在正月底,李渊宣布要替他庆祝十六周岁生日!

这一天,李府上下热闹非凡,唐公推开了一切公事,集合全家老小,替李元霸操办一次本不重要的寿宴。李元霸很纳闷,古时候二十岁才算成年,十六岁有这么重要么?

记不清家人敬了他多少杯酒,也记不清父兄姐弟往他碗里夹了多少次菜,反正这天李元霸醉得很厉害,他没想到那烈度不高的米酒也能醉倒人。

李元霸房中,李建成正把他放倒在铺好的铺上,而李渊站在房门口,出神的盯着烂醉的他。那目光跟平常很不一样,绝对不是一个宦海沉浮数十年的老者所应有的。

“他的行装收拾好了么?”李渊开口问道,把脸背了过去。

“已经吩咐下人去准备了。”李建成回答道。而后起身看着父亲的背影,想说些什么,却终究没有说出来。因为他知道,一旦父亲决定下来的事情,绝无更改。怪只怪老三命不好。

“好。”李渊只说了一个字,再无下文。父子两人陷入一段极长的沉默之中。良久,李渊回过身,踏入了李元霸的房间,扫视着房中的一切。

窗台上,插着一个泥偶,上面的颜料已经脱落,想来是有些年份了。李渊拿了起来,看得出神。

“那是老三六岁的时候,上元节看花灯,我给他买的。”李建成语调非常低沉,似乎心境不佳。

李渊转着那个泥偶,看着熟睡的李元霸,心中不知是何滋味。口中喃喃念道:“他小时候,也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谁会想到,长大了竟是这个样子。真不知我是做了什么孽……”

“爹!”李建成终于忍不住了,“难道真要这样做么?难道不能想想其他办法么?他才十六岁,而且脑子又有问题,那种地方他呆不了,更何况您还……”

李渊没有回答他,将那个泥偶重新插在窗台上,拍了拍手道:“你送下他吧,下午就动身。该说的话,你给他说清楚。”言毕,快步离开房间,竟再也没有看李元霸一眼。

就这样,李元霸从太原消失了。李府上下,没有人知道三公子到哪里去了。当侍奉他的仆人满府乱窜寻找他时,李元霸正好端端的行走在太原城北的小路上。李建成与他并肩而行,一路无话。他们身后,只跟着一个随从,牵着两匹马。

李元霸不时按着太阳穴,显然醉得不轻,头痛欲裂。不过他心里很明白,因为他看到了其中一匹马背上那鼓鼓的行囊。

突然停下脚步,他直接了当的问道:“大哥,是时候了,说吧。”

“嗯?说什么?”李建成似乎满怀心事。

“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李元霸的神情很冷静,与他的年纪不太相仿。

李建成轻咳两声,眼神游离,不知话从何起。他先是回头摒退了那名随从,而后拉着弟弟到小路边一颗大树下站定。

“元霸,首先你一定要知道,爹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李建成的开场白显然不能让李元霸满意。

“大哥,不用兜圈子,说重点吧。”

李建成直视着他:“重点就是,太原李家以后没有三公子了,至少最近一段时期是这样。”

“什么?你的意思是说……”话到这里,他停住了,似乎猜到什么,我被扫地出门了!李建成小心翼翼的察看着弟弟的反应,却发现他并没想象中的暴跳如雷。

李元霸的反应很奇特,他一会儿抬头向天,若有所思。一会儿又埋首向地,冷笑连连。最后,他抬起头,脸上竟挂着笑容。

“行了,大哥,我知道了。说吧,他怎么安排的?”

李建成不敢相信这种反应会是他这个又傻又疯的弟弟做出来的,忍不住问道:“老三,你不想问问原因吗?”

“还用问吗?李渊把我当成祸种,巴不得我早早滚蛋,免得给他惹麻烦,坏了他的王霸大业。我这个人最识趣了,人家这么厌恶我,我当然要滚快些,哈哈!”李元霸大笑起来。

李建成神情落寞,于心不忍的说道:“老三,你不要怪爹,他也是……”

“不用说了,大哥,你就直接说怎么处置我吧?有刀斧手没有?埋伏在哪的?”李元霸像是看得很开,不怎么在乎被赶出家门。

李建成审视着他,他发现,眼前这个弟弟,好像已经完全是另外一个人了。

“老三,别说这样的话。爹只是安排你去一个地方,多多历练,过些年,你或许还能回家的。”李建成说道。

李元霸却已经没有耐性听下去了,摇头道:“说吧,到底什么地方。”

“马邑讲武堂。爹奉旨镇守河东山西一带,因军中武官奇缺,遂奏准于马邑设讲武堂,专事培养侯补武官。爹让你去那里,也是希望你勤练武艺,熟读兵法,将来……”李建成发觉这个谎撒不下去了。三弟这样,与赶出家门何异?他还有什么将来?

“了解,就这样吧,那我去了。”李元霸非常洒脱,说着就去牵他的马。

“别急,我还有话说。”李建成拦住了他,“爹让你不要对任何人提起你是唐公李渊的儿子。即便有人怀疑,你也只能说是同名同姓。”

李元霸冷笑一声:“我就那么让他丢脸?得,反正我也不希罕做他的儿子。”话毕,走过去牵了一匹马,不过,站在马旁他却没动,因为他不会骑马。

“你一定把他安全送达,绝不能有半点差池。”李建成对那名随从吩咐道。家将领命,与李元霸同乘一骑,向北而去。

李建成站在原地,很久没有动,自己看着长大的弟弟,就这么被赶出家门了。其实他有什么错,又不是他自己想这样,命是父母给的。爹这样做,当真有些……他才十六岁,而且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

马邑,地处太原正北方,同时也是防备突厥人南下的前沿,赫赫有名的雁门关,就在马邑之南,朝廷在这里有部分驻军。

当今天子连续两次征讨高丽都无功而返,反而损兵折将,以至山西河东各路兵马中,武官奇缺。从古以来,中国军队的将领几乎全部是自学成材,培养将领的方法,也是由军中前辈随身教导。

李渊有鉴于此,上奏皇帝,于马邑设讲武堂。招募有志从军,家世清白的青壮年男丁入学,又或从军中挑选优秀的低级武官充当学员。杨广准奏,但却将李渊排除在外,任命自己的亲信马邑太守王仁恭兼任讲武堂主事官。

讲武堂就位于马邑西南五里之外的一个平原之中,那里本是一处老旧的营房,讲武堂设立之后,改作学舍。

这日傍晚,讲武堂的学生们已经完成一天的训练,正在休息。大门口,四名卫兵在执勤,远远望见一骑飞驰而来。

“三公子,就是这里了。”家将勒住坐骑,在离讲武堂百步之远的地方停下。

“包裹里有衣裳,银两,这是你的证明文书。”那名随从从贴身衣物中取一个信封,交到李元霸手上,而后拱手一揖,自行离去。

他突然有种奇怪的感觉,从今以后,我就要一个人在这个时代过活了?不知怎么的,李元霸感到心中没底,这是个完全陌生的时代,陌生的地方,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谁也不知道。

不过仔细一想也无所谓,自己本来就不是李渊的儿子,在这个时代本来就举目无亲,本来就该一切都靠自己。

“干什么的?”两名卫兵持刀过来,盯着李元霸盘问道。

“我是来,来报名的。”从李建成的介绍中,他大概知道这讲武堂应该是类似后世军校性质。

听到这话,那两名卫兵互相对视一眼,挤眉弄眼了笑了起来。其中一个上上下下打量着他,语气颇为兴奋的说道:“又有新兵来了。”

“两位大哥,不知我该找谁报到?”李元霸客气的问道。自己初来乍到,还是低调一些为好,又特别是这种地方,新来的就是菜鸟,这个道理是千古不变的。

“来来来,我们带你去。”两名卫兵亲热的搂着他的肩膀,就往讲武堂里面带。这让李元霸一颗受伤的心,多少得到了一些慰藉,不管什么时代,世上还是有好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