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宪兵调查官
3673800000033

第33章 三分天下策

毛承仪看着陈一龙的书信,召来诸将,针对联魏伐排湾提出看法,毛承仪的军师中郎将李岩提出“以魏为缓;共击排弯”的策略,因为排湾军军势锋锐,让大魏成为排湾国与西蜀国中间的缓冲地带,不至於使西蜀与排弯正面交锋,所以此次必须协助魏军,让排湾军退回关外,仍然维持这天下三分的局势,对西蜀最为有力,如此一来,大魏也兵疲马乏,西蜀才有机会扩张与发展,左军师牛金星及右军师宋献策纷纷表示赞同,并建议留守一旅精锐,待排湾军一退出关外,随即兵出重庆,夺取两湖这天下粮仓,充实西蜀国力。

毛承仪立刻回信陈一龙表示愿出兵共抗排弯,但不愿经由甘肃千里跋涉,且缓不济急,希望能由大同至喜峰口先与熊文灿会师打击何可刚一部,再出关夺取渖阳,逼排湾军回师,解山海关之危,并保证严肃军纪,对魏境居民秋毫无犯,陈一龙接到书信後,与卢象升商议,觉得目前两关告危,随时都有可能破关而入,无法等待蜀军绕由嘉裕关袭击排弯军後方,便同意让蜀军通过西安、大同开赴喜峰口,毛承仪便命宋献策留守CD,罗汝才领兵十万进驻重庆,听後命令夺取两湖,自己则尽起蜀军二十万,由刘宗敏率五万为前部先锋,顺天王与老回回分为左右将军,自己则与李岩、牛金星坐镇中军,朝喜峰口前进。

渖阳京城里传来祖大寿上奏的山海关捷报,祖大寿重创山海关,只是热气球需藉由风向,只要不吹东南风,便无法出战,且燃料只够十余分钟,扣除往返时间,真正滞空作战,没有太多时间,即需返还,仲坤贤欣喜之余,便带着兵器研制所的罗柏特前往宁远,实地了解热气球的问题,以及改善的方法。

仲坤贤到了宁远,全军将士欢声雷动,祖大寿向他做了关宁地区战场简报後,便领着仲坤贤与罗柏特至热气球施放区视察,罗柏特得意的向仲坤贤介绍他的精心杰作,当橡胶由中南美传到欧洲後,便被广泛使用甚至还发明乳胶,於是罗柏特便将技术引回,取代了羊皮制作的球体,再配合竹篓载具,中间放置小型鼓风机,将燃烧的热器充满球体,但是碍於装载限制,所以燃料只能供给十分钟,仲坤贤与罗柏特此番前来便是想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讨论了许久,却没有解决方案。

罗柏特道:「皇上,臣有一教友名叫汤若望,前明时奉派到陕西执掌教务,他精通科学,如果有他在,可能可以想出解决方法」。仲坤贤听到汤若望不觉大喜,历史课本中友介绍他为崇祯制作新历,造炮,到了清朝还做了钦天监,看来如果有汤若望协助,可能真的可以解决这问题。

仲坤贤喜道:「罗先生,那就烦请你私下去请汤先生协助,我会加派一队便衣特勤宪兵,与你前往保护你的安全」。仲坤贤便要求罗柏特将渖阳兵工厂完工的热气球全数支援祖大寿,并命祖大寿将热汽球分为两批轮替,一批升空,一批则落地补充,增强滞空作战时间,让魏军没有喘息机会,吩咐完毕,便又率罗柏特返回渖阳,安排他去陕西找汤若望协助事宜。

而何可刚原本率领的第二、第三军,原订计画是沿乌兰察布打进关内夺取大同,但何可刚在呼河浩特集结完军队,却接到仲坤贤密令,佯攻偏关,主力东进夺取喜峰口,於是何可刚便留一师,於乌兰茶不集结,自己则率主力攻击喜峰口,如此一来魏军被耍得团团转,原本熊文灿与毛承仪要北上支援大同方面的援军只能改道向东,救援喜峰口,如此一来又多了几日强行军,让魏军筋疲力竭,大军一到喜峰口,尚未喘息,便要接替所剩无几的守军防务,几日激战下来,魏军伤亡惨重,蜀军赶到後也投入守备,这才让魏军喘了口气。

而吴襄这边好不容易才将吕豪占据之地压缩在福建省内,并在四周设防围堵,但却又接到陈一龙支援山海关的命令,加上镇守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又是自己爱子,便连忙委由两广总督左良玉接替设防围剿任务,并留下江浙卫所兵驻防,自己则带着关宁铁骑兼程赶往,这时整个大魏王朝已是人仰马翻,疲於奔走。

吴三桂再三告急,卢象升便将冀、鲁之卫所兵先全部调往山海关接受吴三桂节制,吴三桂并建议卢象升邀毛承仪赴山海关,两军出关共同迎战排湾军,扭转山海关一直处於挨打的劣势,没想到毛承仪也爽怪应允,便留下熊文灿部继续死守喜峰口。

原来毛承仪接到山海关邀请出关共击的书信後,大笑一阵後,便将书信丢於桌上,骂道:「这陈一龙真是得寸进尺,我军替他协防,他已经要额手称庆了,现在居来还敢提出出关共击的要求,未免痴人说梦」。原来攻击就较防御在兵力上损耗来的大,因此毛承仪认为陈一龙想占他的便宜,便令人立刻回复西蜀军无力与其出关共击,仅能替其防御喜峰口。

李岩听到,便将书信取来一看,便连忙制止毛承仪派人回复,并解释道:「主公,属下判断,这魏军倒也不是存心相欺,而是不得已而为,起初希望我军绕道甘肃进击,但因喜峰口告急,便同意我军由陕、晋前往,如今要我军赴山海关,这起不是敞开京师大门,他如何会没有这点顾虑,一定是山海关之危破在眉睫,让他们无暇多顾,甚至是孤注一掷」。

毛承仪便道:「军师判断极有道理,但我军也没必要为他们与排弯军硬战,如此对我军没有任何好处,徒增伤亡罢了」。

李岩笑道:「山海关一破,大魏也将亡国,按局势看来我军增援山海关,若胜,则三分天下维持原状,但我军必将伤亡惨重,也无力与魏在湖广争雄。若败,排湾军入关必将势不可挡,甚至派军追击我军入川,如此将动摇我军根基,只能步上大魏後尘,所以依臣之见,不如应允了魏军所请,率军东进,只是此行并非出关,而是入京,届时献上北京,请其策封主公为蜀王,为其永镇川滇,如此可免去排弯以我军援魏为藉口对我讨伐,而我军又可保全实力,退回四川自保,在此同时命羅汝才出兵夺取两湖,我军入川时再夺取汉中,对我军此番远征也有实质上的收获」。毛承仪大喊了一声:妙啊!真是妙计,便采纳李岩建议,遣人通知卢象升与吴三桂,大军即日进发。

毛承仪通知羅汝才奪取兩湖後,率军并不东进,而是南下夺取蓟县,听到吴襄已经进军到保定,便又由蓟县往西南去夺涿州,意图阻止吴襄进入北京,於是两军便再涿州遭遇,吴襄的五万关宁铁骑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吴襄兵败,自刎殉国,卢象升只得将北京城内的亲军卫及满十五岁以上男子,全部派守九门,企图做殊死抵抗,不料,司礼太监杜之秩见状,料定北京不保,便遣人私下与毛承仪接触,愿意开东华门迎蜀军入宫,只求保障他的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