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我是西门庆
3673300000030

第30章 、意气相投

第二十六章、意气相投

那中年人呵呵笑着,却不回答,“小哥武艺非凡,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小哥为何不投身戎马,成就功名,岂不比这混迹江湖大有作为。”

老官仔细打量对方,那人举手投足之间法度俨然,面相威严,不怒而威,绝非等闲之辈,“我这点微末功夫真是让大人见笑了,不过是自幼习得一些粗末功夫用来防身罢了,哪上得了战场,动得了刀枪。”

那中年人见对方似乎无意为朝廷效力,微微叹了口气,“真是可惜了。”

“不瞒大人,我最见不得官府中人,各个迂腐酸臭俗不可耐,我生平最看不起那些贪官污吏,到不如那些草莽英雄劫富济贫,让人好生敬佩。”

中年人粗眉微皱,面色不悦,“小哥岂可有这等想法,那些贼寇乃朝廷之敌人,我等乃大宋子民,自然要效忠皇上,为朝廷尽忠,这才是我等本分。”

古代最讲忠义,三纲五常便是君臣之道,为人之道,老官虽然也知晓,但却不以为然,“自古便是‘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若是有道明君,那自可效忠皇上,忠于朝廷,但若是昏君无道,奸佞当朝,若再一味为朝廷尽忠,那便是愚忠,绝非为官之道。”

那中年人一呆,只觉耳目一新,不想眼前这少年竟然有如此胆识,不禁“哦”了一声,“那依你之言,如何为人臣之道呢?”

“这------”老官一时语塞,这个问题他还真从来没有认真想过。

那中年人哼了一声,“这为臣之道,自古便讲得的效忠两字,君为臣纲,为人之臣,自然尽忠皇上,誓死保我大宋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才是为臣之道。”

老官想了想忽然道,“大人之言虽然是古今至理名言,但若昏君无道,置百姓生死不顾,我等又保他何用,那岂不是助纣为虐,连周文王尚且知道兴兵伐纣,救百姓于水火。”

老官这番话说得那中年人半晌无言,良久才道,“当今圣上乃有道明君,你岂可胡乱比拟,岂非大逆不道。”

老官却不以为然,“既是有道明君,为何如今官府腐败不堪,百姓四处举事,难道天底下的人都是无礼取闹之徒不成。”

那中年人听到这里皱了皱眉,“当今圣上虽然年幼,但绝非你所说这般,如今太后当朝,打击新党,将王公变法旧臣逐一贬斥,但这不过一时危难之际,岂可胡乱评议朝政,妄自菲薄,真是小儿之言。”

老官听那人如此说心中一动,“难道大人认识当今皇上不成?”

那人自知失言,急忙道,“皇上是何等尊贵之体,岂是我等可以见到的,我不过也是听别人说的罢了。”

老官见眼前这人虽然愚忠,但一身正气,不由十分好感,“大人如此胸怀,令小生十分佩服,小生敬大人一杯。”

千穿万穿,马屁最穿,那人微微一笑,一干而尽。喝的兴起,大喝一声,“拿笔来。”

蔡宏急忙研磨铺纸,只见那人手握毛笔,悬腕挥墨,“精忠报国”几个大字跃然纸上,字迹工整,遒劲有力,神韵浸透。

老官虽然与书法一道不甚精通,但他却看得出此人书法非同一般,必定是一个名垂千古的大家,心里不由有些惊奇,不知此人是谁,竟然有如此神来之笔,情不自禁叫了一声好。

那人性质正高,听得老官叫好,微微一笑,“今日有缘与小哥相识,小哥如不嫌弃,这几个字就送给小哥以表敬意,还望小哥不要辜负所学,他日报效皇上,为朝廷尽忠。”

老官心里虽然大不认可,嘴上却说,“如此多谢大人厚爱。”说着过去将字幅收了起来。

“收好了,我家老爷的字可是字字千金,可不是什么人都求的到的。”蔡宏心里很是不解,这个少年有什么了不起,怎么老爷如此器重他。

老官看了看蔡宏,哼了一声,“我等与大人乃道义之交,岂是你能知道的。”

蔡宏怒目而视,碍于那中年人发作不得。

“爹爹,你也提一副给女儿吧。”

声若百灵,一阵幽香袭来,老官抬头一看,那人竟是刚才自己看到的那绝色少女,不知何时站在自己身后。

那中年人哈哈大笑,“怎么,倩儿难道也来嘲笑爹爹不成。”

老官见此女不禁有些神魂颠倒,本性又上来,故意问道,“这位女子如此倾城倾国之貌,不知是哪位千金?”

那中年人见老官当中称赞女儿,心中十分高兴,“这时小女,倩儿过来见过父亲今日新结识的小友。”

那女子脸微微一红,宛如六月桃花,更添神韵,碎步轻移,飘飘万福,“见过公子。”

老官慌忙站起身来还礼,“姑娘乃仙子一般人物,小生适才唐突,还望小姐不要见笑。”

那女子见老官当中称赞自己美貌,心中暗喜,脸上却不表现出来,轻轻站在那中年人身旁。

那中年人兴致正高,又随手写下“国色天香”几个字,与刚才书法却又不相同,刚才几个大字字字力透纸背,气势磅礴,而这几个字却写得墨韵喜人,流畅通脱,一派妍媚自得的神韵。

“小哥,你我一见如故,可否留下墨宝,让老夫也见识一下。”那中年人兴致勃勃的看这老官。

老官脸一红,这回可真糗大了,自己别的或可献丑,可偏偏这书法却是自己的弱项,在别人面前献丑也就罢了,今天却偏偏在美女面前,岂非丢人丢到家了。

“大人乃神来之笔,书法超凡脱俗,小生哪敢班门弄斧,大人莫要取消小生了。”老官只好推辞。

“小友莫要推辞,今天大家是以字会友,不论好坏,必须留下墨宝。”老官越是推辞,那中年人越是坚持。

老官还要推辞,那少女忽然站了出来,“公子不必过谦,小女子给公子研磨,请公子赐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