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权谋王
3671900000097

第97章 第048计:悲凉吴王

“那殿下的意思是……”长孙王妃终于明白了:“今日之事其实是尹德妃早有布石在前,那些宫女的仗义执言其实都是她早已安排好的?”

“爱妃聪颖,呵呵……”李世民又是一番爽朗的笑声,他随即说道:“尹德妃欲将张婕妤处置而后快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在洛阳之时她便直言要我设法扳倒张婕妤,但当时我没什么好办法,所以并未答应。虽然如此,可她一直在宫内为自己安插眼线、收买宫人。本来张婕妤就是个暴虐寡恩之人,所以她手下的宫人都对她怨声载道。尹德妃就利用张婕妤的残暴不仁,出重金、许重诺收买了很多张婕妤身边的宫人内侍,她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利用这些看似草芥不值的宫人,把张婕妤一扳到底,让她难以翻身。”

在门外听到李世民的这番话的李恪禁不住冷汗涔涔,他这才明白为什么那几个宫女会有那么大的胆量,胆敢揭发自己的主子,原来是早就被尹德妃掌握了。看来他始终对尹德妃有所重视是完全正确的,这个女人的权谋水平实在比张婕妤高了不知多少个档次。

“这个尹德妃还真不简单那!”长孙贵妃听着李世民的话也是心有余悸,但她旋即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殿下,此番父皇刚刚指派宇文士及兼任王府的三省教习,你就答应李恪前往太原去探望平阳姐姐,你就不怕父皇再怪罪于你吗?”

“宇文士及这个教习就是父皇派来监视我的,孩子们不过是借口而已,只要我安坐府中,其他的并不重要”李世民说顺畅自然,看来他早就已经习惯被猜忌了,他继续说道:“今日之事其实都是因恪儿而起,现在让他出去避避风头也是应该的,再说三姐领军在外,父皇对她也是有所忌惮的。所以爱妃尽可放心,反正父皇只说让我面壁思过,并未说让恪儿禁足不出,不会有事儿的。”

“话是如此说,那承乾呢?”长孙王妃不无担忧地说道:“他俩从小交好,恪儿若是出门远足,那承乾自己在王府肯定呆不住。难道殿下就这么放他也去太原吗?三姐的那个苇泽关可是北有突厥,东连河北的前线之地,那样岂不是太危险了?”

长孙王妃的这个问题一出,李世民和门外的李恪都挠了挠头,俩人都有些不知如何是好。李恪是不希望李承乾跟着自己去的,因为这次出门他最主要的目的是送窦建德出城,所以他觉得惊动的人越少越好。李世民似乎也觉得放他俩都出去似乎有些不妥,于是说道:“我看此事先瞒着承乾吧,等明早恪儿一出发,他再闹也没用了。”听李世民这么说,李恪算是松了口气,他总算可以安心地溜号了。

听到这里,李恪安心地悄然离开长孙王妃的寝室,回到了自己的厢房,他还有几件事要安排。首先当然是同志天乐坊那边,给窦建德做好出发的准备;其次就是给留守的李骐布置任务。李骐是“十骏”之中处事最为稳重的一个,也是李恪最为放心的能独当一面的人才。李恪留给了李骐两个任务,一个当然就是担任他和魏徵的联络官;而另一个则和吴王府有着莫大的关系。交代好任务和处理原则之后,李恪早早地睡下了,毕竟明天一早他就要登程上路了。

而就在李恪安然入梦的时候,长安城中一座新落成的王府之内却有一个人难以入眠,正在借酒浇愁。这座王府的匾额上写着“吴王府”三个字,而这个心中有着百般愁绪的人正是吴王李伏威。

李伏威本来是个率性豁达之人,很少有事情能让他如此惆怅,但就在昨天,这种事情就发生了,那就是窦建德的被磔杀。窦建德被磔杀这件事情李伏威是早就知道的,毕竟圣旨五天前就下了,他是有心理准备的。但是当昨天他亲眼看着窦建德在行刑台上被刽子手一刀刀开始剐的时候,他还是承受不住了,那种兔死狐悲之感但是就开始在他心中弥漫。而这种悲悯很快就转向了对他自己的担忧,继而是恐惧,一种对可以预见的未来的恐惧。因为李伏威从窦建德那鲜血淋漓的尸体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它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明了。

李伏威正如李恪所说的那样,是一个相当聪明的人,不可能不从窦建德的下场中联想到自己。同样是反王,同样是卑贱出身,同样曾经纵横天下,只不过是一个被俘了,而另一个主动投诚了。难道今天的结局就是最终的结局,不可能的,有一句话叫做“道不同不相与谋”,人家李唐王朝是名门豪族的天下,你杜伏威纵然改了姓李,但人家会把你当成一家人吗?还有一句话叫做“殊途同归”,你杜伏威再怎么看也是和窦建德一样的人,他今天被剐了,而你还活着,并不是因为你比人家高贵,而是因为你还有着自己的地盘,江淮还在你铁哥们的手里,所以人家大唐有投鼠忌器之虞。但如果有一天人家烦了,要把江淮之地收归己有呢?那到时候第一个被拉出来砍头祭旗的除了你杜伏威还能是谁呢?

昔日的杜伏威,现在的李伏威,虽然姓氏改了,可脑子并没有被清洗,所以他非常明白自己的处境和那可以预见的未来,也就是因为明白所以他才忧郁和恐惧。满眼死灰的李伏威抬头望着空中那轮即将圆满的明月,狠狠灌下了一大杯酒,禁不住怅然一叹:“冷月东南窗,凄风引夜凉,青空聊雨落,凄然蒿草岗。”

刚才收到召见,正走到门口的李松一下就听到了这首从李伏威口中吟出的短诗,他下意识地打了个寒战,因为这首诗的已经太过凄凉冷落了,仿佛让他一下置身于凉风习习的荒郊野地当中。李松顿时有了一种不好的感觉,因为市井出身的李伏威是很少以诗言志的,除非他的心情处于某种极端的状态之中的时候。而现在这首诗表明,这位吴王此刻正处于一种极端的状态之中,那就是极度的悲凉寥落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