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权谋王
3671900000095

第95章 第046计:请求远足

李恪上前叫开门,柴府的门监一见是他赶紧下拜,于是李恪问道:“表哥们都在家吗?”

门监有些难色地答道:“两位公子正在府中,不过他们可能难以出来迎接殿下您了。”

“为什么?他们怎么了?”李恪想不出两个表哥出什么事儿了。

门监指了指府中后院的方向说道:“两位公子明天一早就要出发了,现在正忙着收拾行李呢。”

李恪一听门监这话,惊讶之下拔腿就朝着府中跑了进去。

后院之中,平阳公主的那俩个宝贝儿子柴令武和柴哲威正急匆匆地收拾着行李,焦急的面色中略带着不情愿的神色。

“表哥,你们这是要去哪里玩儿啊?”李恪气喘吁吁地跑进来问道:“怎么也不告诉我一声呢?”

“恪弟!”俩人异口同声地喊道,十岁的柴令武抢先答道:“我们哪里有空玩儿啊?是母亲来信说是想我们,让我们过去看看她。”

七岁的柴哲威则是一脸的不情愿:“听别人说母亲呆的那个苇泽关是个鸟不生蛋的地方,也不知道我们去了以后还能有玩耍的地方吗?而且父亲还去不了,他让我们自己上路,说是我们以及已经到了自立的年龄了。”

李恪明白了,原来他们要去苇泽关看望平阳公主,而且还是他们自己带着护卫去,难怪他们会郁闷了。不过李恪倒觉得没什么好郁闷的。平阳公主离开长安都一年多了,想儿子是必然的,可她又不可能抽身回来,那就只能让这两位公子屈就前往了。至于让他俩独自上路这可不是柴绍心狠,而是风气使然。作为胡风浓郁的初唐时代,男孩超过八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算是成年了,就算是李恪这样的皇室亲王,等到了八岁那也得自立王府,开始独立生活了。而现在的柴哲威虽说还未满八岁,但也就是差几个月了而已,所以让他俩独自出发,就是在不是柴绍心狠了。

看着忙忙活活的兄弟俩,李恪突然有个一个新想法,于是他问道:“那你们准备什么时候走啊?”

“明天一早。”柴令武答道,但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所以转头问道:“恪弟,你不是想跟我们一起去吧?”

“表哥猜的真准,怎么样,行不行啊?”李恪眨着大眼睛问道。

柴令武没做声,可是柴哲威却一下子高兴地跳了起来:“哈哈——要是恪弟你跟着去那就好了,不管到了多没劲的地方,你都能找出好玩的来,到那时我们就不无聊啦!”说着,他又扯着柴令武的衣袖说道:“大哥,就让恪弟跟咱们一起去吧!”

柴令武寻思了半天,最后嘟囔出一句话来:“这么大的事儿,咱们还是先问问二舅的意思吧。”显然,这事确实是需要得到李世民的首肯的。

“事不宜迟。”柴哲威毕竟是个急性子,所以他立刻扔下自己手头的行李,拉起柴令武和李恪就往外跑,一边跑一边喊道:“备车,去秦王府……”

刚刚回到秦王府,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的李世民没想到李恪这么快就回府了,而且还把自己的两个外甥给带了回来,他一看这三位小哥的架势就知道他们不定又想出什么幺蛾子了。

年龄最大的柴令武支吾了好半天,好不容易才壮着胆子把李恪的请求说了出来,可没想到李世民竟然眉梢一扬,爽快地答应了,三个小孩立马乐成了一团。有了李世民的支持,柴令武和柴哲威高兴地回府了,而李恪则开始抓紧时间做最后的出发准备。

其实即使今天没碰上柴家兄弟这档子事儿,李恪也是打算出去呆几天的,这当然不是因为那个张婕妤,而是因为现在还在天乐坊里藏着的那个窦建德。虽说郑虎已经替窦建德死了,但长安毕竟是天子脚下,不是个安全的地方,所以把他尽快地送出城去才是上上之策。现在既然有了“探望姑母”这个堂而皇之的借口,李恪自然要顺水推舟地利用一下了。

李恪其实并没有多少行装好收拾,他的临行准备实际上更多的是对即将开始的各项行动做最后的筹划和命令。过午之后,一辆青布小马车停在了秦王府隔壁的一条巷子里。又过了一会儿,一身便装的李恪钻进了这辆看似普通的马车之中,这里面是一位等待了他多时的熟人——魏徵。

“玄成公,近来境况如何?”李恪关切地问道:“近期没有战事,父王他没有给你派新的差事吗?”

“回殿下,派了”魏徵面色似乎有些不甘地说道:“我本以为秦王会派我去天策府那边的,可没想到他却让我和克明筹备文学馆之事,哎——这文学馆就是个无用书生们闲聊谈天的所在,这秦王是不是看不起我呀?”

“先生谬矣,先生谬矣,”李恪反倒笑了,他揶揄地说道:“那天策府都是军职,先生你初来乍到,既非武将、有无军功,你让父王他怎么安排你啊?再说了,这天策府司马可是你的同窗房玄龄啊,把你放到哪里的话,你能和他琴瑟和谐吗?”

“这……”魏徵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期望值还是高了点儿,于是他说道:“我倒不是想要官,可就是觉得那天策府多少能做些实事,可这文学馆能有多大的用处啊?”

“先生难道还没看出来吗?”李恪意味深长地说道:“如今天下大定在即,已然到了偃武修文之时了,父王派你和克明公筹备文学馆正表明了他的高瞻远瞩之处啊。这个文学馆现在不过是个招揽士人的闲散去处,可数年之后呢,难保里面会出几个仆射、中书之类的宰辅啊。”

听李恪这么一说,魏徵似乎也明白了一些,于是他问道:“那殿下的意思是,这个文学馆还是有些用处了?”

“何止是有些用处啊!”李恪朗然笑道:“克明公在天策府那边也挂了职,所以文学馆差不多的时候他肯定会到那一边去,到时候你可就是文学馆的实际掌舵人了,有了这个权柄在手,那可是大有用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