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回清从龙
3671000000029

第29章 康熙游街

上次与孝庄、康熙的会议,确定了除鳌的大政,接下来就要进行各项工作的准备了。第一件事,就是把索额图重新调到康熙身旁做侍卫,让他借助乃父的余威震慑鳌拜,同时也笼络那些尚在观望的大臣。这也是最容易的一件。剩下的事不单要康熙动口不动手的发号施令,更要身体力行亲自参加。

这天刚交酉时,一身便装的康熙出现在了正阳门大街上,身边只有魏东亭、纳兰性德、狼谭、郝老四等四个侍卫,还有一个新任的乾清宫总管黄敬。

这个黄敬是鳌拜向康熙举荐的人,说白了,就是他安插在康熙身边的“耳报神”。虽然宫里的侍卫十之有七都是鳌拜的人,但侍卫并不能时刻跟在皇帝身边,所以鳌拜便以张万强老迈为由“让”康熙提拔了黄敬。但张万强仍然坐在六宫都太监的位置上,继续掌握着内廷的大权,康熙对他的宠信仍是丝毫未减。接纳黄敬也只不过是做给鳌拜看的表面文章,双方对此均心照不宣。

这时清宫的太监虽只有几千人,比之前明少了一大半还要多,但六宫都太监仍是人人敬畏的“内相”,在太监堆儿里说一没人敢说二,手指头往东指没人敢往西看。有张万强在自己手中,要动家法处置黄敬还不是小菜一碟。何况树倒猢狲散,鳌拜一倒,黄敬就是一只卸了钳子的蟹子,看谁都得横着走,要钳人他也没了那本事。

再说康熙今天出宫,原是为了去索额图府参加密会。之所以带着黄敬,不过是出于示好的态度,布一布迷魂阵,掩掩鳌拜耳目。虽然心知这肯定是徒劳,因为后面的密会黄敬是肯定不能参加的。任你身份再高的奴才,主人在屋里说话,你断没有登堂入室的道理,何况黄敬还不是自己的人。双方都知将来肯定要兵戎相见,但现在都在积蓄力量,培植势力,谁也没有足够的力量作最后的摊牌。这也是康熙为什么只带四名侍卫的原因。

魏东亭虽跟着穆子煦学了几天功夫,但让他打三只脚的老鼠还勉强凑合,碰上三脚猫他就得扑街。纳兰性德还是个孩子,武艺且不说,怯不怯场还保不齐。能派上用场的只有狼谭和郝老四,以及扯着嗓子助威帮倒忙的黄敬。鳌拜要是派人刺杀康熙,可以说只消须臾的功夫。

但前面已经说过,双方谁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控制场面。若是贸然行事,搞不好还会导致八旗内讧。虽然康熙和鳌拜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但他们毕竟都是满人,肯定不会让汉人从中渔利。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谁也不会轻举妄动。黄敬也不会不识相地跟到最后,因为鳌拜已派人偷偷知会他,来参加己方的密会。

康熙这么做,还有另一层目的——向自己的人示威,告诉他们自己不是一个让人玩弄于鼓掌之间的帝王,而是一个有胆识的满洲汉子,不是那么好欺负的,跟着我混,你们是不会吃亏的。

康熙也借着此次出行,来视察一下他治下的百姓生活状况到底如何。所以,他才这么早的就出宫门,溜达到正阳门大街。

这时,各色小摊都还没收摊。康熙东瞧瞧西看看,不时的和摊主攀谈两句。相中了什么东西,问明价格,拿着就走,黄敬则在屁股后头替他收拾烂账。他黄敬也乐得这样做,讨了康熙欢心,得份封赏不说,就是在鳌拜那里也能得到大大的好处,因为这“戏”做得足,做得像啊!

听到这一声脆响,康熙转过头,才发觉香味来自案上钵盆里的一种嫩油油、脆生生的叶子。这叶子他在宫中也吃过,特别爽口,但名字始终不知道。这会儿在街上见到它,顿时起了馋虫,再加上小贩这极具渲染力的吆喝,他便想来上一碗。

黄敬最会钻营,理解别人心思,他用眼角一扫,便知康熙动了“吃心”。他可不敢让康熙在街面上随便吃东西,于是恶心道:“公子爷,咱走吧。这东西太腌臜,吃不得。您没瞧他这指甲缝里全是污垢?”

他这么一说,康熙也注意到了,小贩不仅指甲缝里全是黑灰,就连衣服上也是油油腻腻的,特别是腰前那个大白布围裙,若不是还露着星星白光,所有人都会以为那是一块黑布。看到这,康熙不免有些厌恶地瘪瘪嘴。

小贩一看生意要跑,不依了,他看着自己的指甲缝道:“您这位爷怎么能这样说话?这就算脏啊?这要脏的话,那告诉您,这天底下就只有一处干净地儿!”

“哪?”黄敬吊着嗓子追问。

“万岁爷的御膳房。您要吃干净的东西,就只能去那了。”小贩瘪嘴道。

这市井小民,竟敢当着天子说大清国的坏话!黄敬也不依了,装起来掉书袋子:“现在朗朗乾坤,四海皆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百姓莫不修孝悌忠信,以醒自身。你这腌臜泼才,自己邋遢也就算了,还要拉上全天下的百姓?”

黄敬说完,心中嘿嘿一乐:入宫前学得那几页书还真派上用场了!今儿个可真是露脸了,比起大字不识几个的张万强,咱也算秀才了,哈哈。

黄敬这一通文绉绉的说辞,小贩能听懂的当然没几个,不过从黄敬的口气当中,他也听出这厮在骂人!心中随怒,但瞧着黄敬穿着体面,肯定是大户人家出来的,惹不起呀。于是软了下来,摆起了理:“您瞧您这位爷,怎么说着话儿就骂人?小民再贱,那也是两条腿儿站着的人,有脸有面的,怎能让您这般辱骂?”

康熙对黄敬这放横炮谄媚的做法很是不满,便趁机讥讽他,狠狠地挖了他一眼道:“你这不长记性的狗奴才,跟你说过多少回了,你怎么一点记性都不长?处处点火,处处出风头,枪打出头鸟你不知道?还不快与店家赔罪。”

黄敬老大不情愿地朝小贩作个揖,道声“得罪了”,心中叫苦道:“真是斯文扫地啊,我堂堂一个秀才公,要向一个撮尔小民赔礼道歉,老天无眼呐!”

康熙换颜道:“与我们每人来一碗。”白了眼黄敬又道:“至于他,要吃就吃,不吃拉倒。把东西都给他,让他这没事儿人掂着。”

康熙要出宫,黄敬也是临时才知道的,慌得连饭都没顾上吃就巴巴跟了出来,在街上转悠了这半天,已是饿得前胸贴后背。看他们几个吃得津津有味,黄敬的肚子也咕咕地叫了起来。他揉了揉肚子,安慰安慰它,磨蹭到桌子前,在康熙身边蹲下,狗讨食儿似的道:“主子爷,赏奴才一口呗。”

康熙听着黄敬肚子咕咕乱叫,谑道:“给脸不要脸的东西,偏掉到地上你再捡起来。要吃,自个儿要去。”

黄敬得了帝命,放下手中的东西,猴跳一般端来一碗凉粉,左看看右看看,在纳兰性德身边蹭了一个位儿,在康熙右手坐了。他可真不亏待自己,芝麻酱、香椿叶加了不老少,心疼得那小贩直吹自己鼻子。

虽说在吃饭,那几个侍卫也不敢大意,都支愣着耳朵听风向,斜着眼珠子看动静,没拿筷子的左手都按着自己腰间——那里揣着利刃。

他可真是人才啊,既要护着康熙,还要防着自己被去势,又要吃饭,一心三用,古之少有。

康熙吃着和摊主攀谈起来,道:“店家,你这·····哦,凉粉,是怎么做的?”

小贩在黑围裙上揩了揩手,一脸喜气地道:“咱这凉粉是用上好的绿豆,经三七二十一道工序制成。每一道工序,那都是祖传的秘方。······”

康熙瞧他掰着手指头,要数萝卜下窖把每一道工序再给吹嘘一番,忙夹起切得碎碎的叶子,问道:“这个叫啥?”

“香椿叶儿。”小贩在条凳上蹲了,挠挠脚踝,说道,“这可是送饭的好物件,您要是在谷雨前后,把那滴着水的嫩芽摘下来,往大饼里那么一夹,再卷根大葱,得嘞,保您溜圆了肚儿,也不想停嘴儿。”

小贩说着眯起眼睛,砸吧着嘴,仿佛他面前出现了一张烙得金黄,洒着芝麻,香喷喷的大饼。看着他这副“未吃醉三分”的样儿,康熙笑道:“瞧你这样,好像很长时间没吃过了?”

小贩眼珠子一斜,憨劲儿上来了,道:“可不咋地。像俺们这等小民,每年巴心巴肺的,就盼望过个好年,吃上顿肉。可现在肉吃不上,连大饼也吃不起了。”

康熙听他说的悲戚,动容道:“像你调得一手好凉粉,每日总也赚几个余钱,购买几斤面,烙几张饼的吧?”

小贩垂头道:“还余钱呢,糊口都不能够。您几位爷也在这和咱唠了这么长时间,可见有人来我这小摊了?”

黄敬狠扒一口凉粉,鼓着腮帮子嚼了半天,翻着白眼咽下去,打个嗝道:“那是你做的不好吃。”

小贩腾地从条凳上跳下,直戳戳地挺在那,唾沫星子喷出八丈远,道:“天地良心,咱的手艺要是不行,您把咱的摊子砸了,咱一个不字都不说!”

黄敬吊着眼珠子看他,道:“那你还说没钱,刁民。”说着又往嘴里攘了一口。

小贩胀红了脸,爆着两根脖颈大动脉哼哧了半天,道:“现在绿豆要到沧州去贩,除了工价银,到咱这就只剩白忙活了。手艺又是祖传的,咱可不敢用赖豆子,给祖上抹黑。可整天早晨巴到晚上,不见一个钱,一大家子人就这么半死不活地吊着。咱要是有丁点出路,也不干这个了!”说完,蹲下身,抱着膝盖呜呜哭了起来。

康熙用筷子在黄敬脸上狠抽了一下,对小贩道:“怎么豆子要到沧州去买,京郊就没人种豆子么?”

小贩用袖子一把擦了眼珠子,四下看看,低声道:“爷,您不知道,京郊的地都被圈起来了。您去北城看看,那的乞丐多如牛毛,有京郊的,也有从热河跑来的。听说皇庄的地也被圈了。唉,万岁爷的地都被圈了,何况俺们这些命比纸薄的小老百姓。”

<a href=http://www.*****.c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