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回清从龙
3671000000015

第15章 《坤舆全图》

“哈哈哈哈······”

看康熙君臣三人笑得春guang满面,满脸喜气,张万强也忍不住加入了“笑团”,但他的笑功着实差劲儿。别人虽笑不出声,但欣喜之情却溢于言表,而他则是干哈哈。他的干哈哈无疑起到了反作用,让这场笑提前结束了。

“虎臣,等孙殿臣回来,‘西学考察团’就要出发了,其间也就几个月的时间,既要选拔人员又要加以培训,时间上来得及么?”康熙整容问道。

“回皇上,培训也就教他们一些欧洲语言的日常会话和基础的知识,时间够用了。关键是他们以前学的都是四书五经,突然让他们学习西学,臣担心有些人会有抵触心理。”

“那朕就下旨令他们学,学不好的不准做官,”康熙道,“看他们谁还敢不好好学。”

魏东亭张了张嘴没有做声,他想说“不好好学的不准结婚”,可话到嘴边又觉得太过“压抑人性”,故咽了回去。

康熙又指着欧洲问道:“我大清与之相比,孰大?”

魏东亭知道清朝的疆域在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时达到最大,有1200多万平方公里,18个省,5个将军辖区,西藏、西宁两个办事大臣辖区,共25个省级行政区和内蒙古盟旗。至于现在有多大他也不清楚,但记忆中欧洲面积好像只有一千万出头。他又在脑袋里盘算了下此时清朝统治的地方,觉得要比欧洲大。故作了一次依据不牢靠的回答:“大清大。”

康熙闻言一挺身屁股离了椅子,转过案来,看看魏东亭又看看南怀仁,搓着双手激动地说:“没想到,我大清一国竟比一个洲还大。朕富有四海,同时也背负着比之更大的责任,朕一定要让大清永远雄于世界,不能受任何人的欺负。这个目标就由你们两个帮朕实现,到时你我君臣同时垂名于青史,你们愿意么?”

同样的东西对不同的人来说就会有不同的作用,有的就此沾沾自喜,不思进取;有的会感到责任与危机,从而更加的兢兢业业。康熙明显属于后者。

魏东亭和南怀仁跪下齐声道:“臣等愿随圣主留万世之功名!”

康熙扶起二人,目光灼灼地道:“那好,朕向你们起誓,只要汝不负朕,朕决不负汝。另外,朕赐你们随时出入宫掖之权。”

魏东亭等的就是这句话,这等于给自己加了身金钟罩。同时,和康熙的关系也会更进一步。遂抢先抱拳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皇上待我等如此恩重如山,我等敢不竭力报效么?皇上请放心,东亭生做大清人,死做大清鬼。”

“只要你不负中国,我就不负你。”魏东亭心中发誓。

“陛下,您先是把臣和安文思等从地狱里救出,又把臣当做老师和诤友,臣一定誓死效忠于您,就像骑士效忠领主一样。”南怀仁人一本正经地说,忽又加了句,“只是臣无法做大清的鬼了,因为臣死后要升入天堂。”

“这个自然。”康熙指着南怀仁对魏东亭笑道,“欧罗巴人就是比我们豪爽,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开玩笑。要是咱们那些老学究们在场,恐怕又要请朕下旨杀人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环境不一样孕育的文化就不一样,人的性格也就随之不同了。比如说我国的满人、蒙古人都要比汉人豪爽。”魏东亭笑着道。

“汉人哪都好,就是虚礼太多,让你搞不清他心里在想什么。没办法,谁让中国是礼仪之邦呢。”康熙自嘲道。

“糟粕也够多的,”魏东亭借机发牢****如说懦弱。前明倭寇猖獗时,曾有一股不足百人的倭寇在江苏登陆,一路烧杀抢掠直到南京城。碰到明军还没打呢,明军自个儿就做鸟兽散了。当时南京城里驻有12万明军,他们愣是不敢出来迎战,紧闭城门站在城墙上看日本人杀人。12万对一百,压也把他们压死了,可明军就是不敢出战。明人就懦弱到这个地步。”

“魏大人也不必太难过,中国不是有句俗话叫‘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么?这种人在欧洲也是有的。八旗铁骑入关不也给他们带来了骁勇之气么?”南怀仁安慰道。

诶,魏东亭自己就是汉人为何还这般说,康熙听了也坦然,最后竟要一个欧洲人来圆场?

原来在清时,只要入了旗籍就被称为“旗人”,由国家供养,他们也自认自己是满人。就连新中国成立后进行民族普查时,也把凡是入了旗籍的汉人、蒙古人等都归入了满族。所以,在康熙心中魏东亭也是满人,满人和满人之间说说汉人的“坏话”又有何不可。而魏东亭则是出于对民族劣根性的愤慨,毕竟这样的事在后世他见得多了。

听南怀仁这么一说,魏东亭的心顿时凉了半截儿:这样一个剽悍、勇猛的游牧民族最后竟然也会被儒家文化中糟粕同化的羸弱不堪。这会儿他有了种英雄末路的感觉,可又能对谁说呢?他摇摇头,发出一声叹息:“但愿如此吧。”

东暖阁里静了好长一会。这期间君臣三人都在想着自己的心事,这可忙坏了张万强。他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以期有人能打破这瘆人的安静。可这君臣几个像是商量好了似的,谁也不开口。无奈这艰巨的任务只得他张万强扛了。

张万强想了好一会儿,终于想出了一个好招。他轻咳一声,算是开场白,接着道:“万岁爷,老奴琢磨着,南大人画的图太深奥了,肯定有很多人看不懂,何不让南大人写个说明啥的?”

康熙听后喜上眉梢,但他毕竟比张万强有学问,提议道:“南先生可以就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略加阐述,既对地图进行了必要的解释,又能使朝中大臣了解些别国的风土人情,也省得他们老是以‘天朝上国无奇不有’自夸。”

南怀仁也正有此意,只是刚才岔了话,一时忘记了。现在见康熙点头同意,立刻把他的打算说了出来:“陛下,臣打算用木刻、着色的方式再做一幅更为详尽、更为准确的世界地图。这幅图上主要部分还是各大洲,但臣会照《坤舆万国全图》的方式在四周刻上一些注记文字,用以介绍天气现象。图上还会有带注解和说明文字的地名,以及欧洲不同类型的帆船、陆上和海中的珍奇动物。

“臣准备采用球极平面投影的方法制作。图上经纬线均以十度划分,本初子午线通过顺天府,东、西半球线连续标度,纬度以赤道为零度,有南、北纬之分,还有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线。总之,这幅图不仅要做地图,更要做一本简单的地理书。”

康熙听他说了半天,特别是后一段听懂的没几句。但直觉告诉他,南怀仁将为他做一件功在千古的大事。等南怀仁话音一落,他立刻道:“那就有劳先生了。唉,我大清缺人才啊,什么事都得让先生事必亲躬。”

“陛下体恤臣,臣不胜感激。”说了套话,南怀仁话锋一转,“虽有其他耶稣会士的帮忙,但因工作太过繁杂,故时间也就长些,希望陛下能耐心等待。”

“等得,等得。”康熙兴奋得一拍龙岸,道,“先生既是要画最好的地图,那就不必着急,精工出细活嘛,朕多长时间都等得。”

“还有一事要烦劳陛下,此图还没名字,想请陛下赐名。”

“诶,这哪里是烦劳啊,这分明是分一份功劳给朕嘛!啊,哈哈。”康熙转过书案,在御椅上坐下,深思良久才道,“坤者,地也;舆者,图也。先生所绘又是一幅世界地图,全球之图。那······就叫《坤舆全图》吧。”

“谢陛下赐名。”南怀仁一个长揖,道:“那臣为此图做的解说就定名为《坤舆图说》了。”

听到这里,魏东亭只觉心头一阵狂跳:大名鼎鼎的《坤舆全图》和《坤舆图说》就这样产生了?短短几句话就让它的出世时间提前了几年,而且是由一个老太监挑的头儿。

看来,历史也是这么容易就能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