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乱世南渡
3669800000022

第22章 行辕决重议

一众乡民不走,审案自是难以成行,若被他们一阵气闷将李靖洪当场打死,一切可算休矣,但乡民义愤实乃平素压制过甚,班晏自不肯再给他们头上添一道疤痕,见孙长明劝服不下,班晏只好亲自出马,往门口一站,负手而立,做出一副威严无可比拟之态。

一众乡民见太子殿下亲自前来,立时声音一寂,纷纷打量这传说中的太子爷与自己有何不同,是否真个天神下凡,与众不同,不多时,下面诸人见太子并未立即发话,果真开始议论起来。

“那就是太子爷?不是说他三头六臂吗?我看也就一年轻后生而已。”

“可别这么说,若非太子爷亲临,我们还不知要被压抑多久呢。”

“万一他们是一丘之貉,岂不是驱狼迎虎么?”

“快别这么说,我看太子爷一身正气,正是我们五原城的救星,我相信他老人家一定会给我们一个好交待的。”

“……”

起初大家有所顾忌,声音颇小,片刻之后大家见太子爷脸上仍旧是一副似笑非笑的表情,显是对众乡民十分放纵,有意叫他们发泄一番,立时胆气渐壮,声音也立时变大,议论太子的为人自不必说,转而开始讨论此次来太子行辕的重点,便是这案子应当如何解决,那李靖洪该割两千刀还是三千刀,李靖洪那些跋扈家丁该杖毙还是该直接砍头等等实际问题。声音越来越大,终于将孙长明的声音也盖过淹没。

班晏立时开始皱眉,这局面实难收拾,于是他撑着门柱,清咳几声,再咽下几口唾沫,终于众乡民意识到太子殿下要发话了,立时停止议论,只听班晏高声道:“各位乡亲们,我昭国虽称不上幅员辽阔,却也有碧草三千里,虽算不得人口众多,却也是城池众多,自我父皇打马斯罕图沙漠三十六国以来,我昭国便可为这沙漠最强大富足的国家,人民安居乐业,更有南国耕种技术,让各位不至像从前那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当今圣上功盖千秋,必将传万世伟业,将斯罕图沙漠再度一统。虽如今即将大旱,但圣上爱民如子,早作决议,让各位储水以抗旱情,可谓将各位的生计,尽皆放在了第一位……”长长的一番标榜致辞之后,下方乡民正是群情激昂,口中高呼万岁,班晏满意的看着众人反应,转而伸手要过一杯茶,咕噜几口喝下之后,意识到那些乡民的注意力果然已经不再集结于一处,立时话锋再转,接道:“谁知这李靖洪,竟然不顾皇恩浩荡,不顾人民生计,不顾大旱将临,天灾将至,竟然只顾自己的大梦黄粱,只管着自己囤粮,搜刮民脂民膏,将各位限于水火,所以此所谓天理不容,实当诛之……”这话一出,立即说到了众乡民的心坎上,一群人更是激动,直夸太子英明,班晏抬手一挥,众人声浪立即停下,只听他接口再道:“不过昭国既有法令,必有惩治之方,今日大家前来,定是因那李靖洪平日太叫大家失望,而怕处理过轻,难消各位心头之恨。各位的意思本宫自是明白,所谓法下无虚行,此案一定不叫大家失望,待李靖洪案子审理完毕,一定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交代,至于结果如何,大家可以回家等候,不日之内定有结果。”

又是一阵高呼万岁太子英明之类的话乱哄哄响过,声浪更是一浪高过一浪,班晏见大家热情颇高,也不敢就此叫他们直接离开。万一大家热情转冷,将手上的物事抛过来,便又是个头破血流的下场。

听之任之后,便有人立时站了出来,高声道:“既然太子爷今天发了话,就一定会叫我们满意的,我们也不必在这里候着影响太子爷办案了,这就各自回去吧。”

此话一出,众人立觉有理,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附和之后,有人开始一边往回走一边道:“那我们回家等去,一定要把李靖洪的人头挂在城门上。”

后面的人一听果觉有理,人群便如潮水一般退去,口中仍不时发出一连串万岁的话,以赞太子英明,好不容易待人群散尽,孙长明才觉刚才那发话之人实在该谢,但此时人影早已杳杳,只好揉了揉耳朵,哭丧着脸道:“太子爷,可苦了卑职等人的耳朵,那一众乡党,果真声势浩大,那声浪还真不是盖的。”

班晏本来还在脑中回忆他那番振奋人心的慷慨之言,久久不曾回神,此时一听孙长明的话,立时觉得耳膜生疼,使劲揉了几下,也未见好转,无奈之余想及正事,便道:“事关重大,李靖洪一案必须立即审理,不然一帮乡民喋喋不休之下一个不依,看他们声势,也是沉寂过久的哗变,若不给他们个交代,必将酿生民变。”

孙长明脑子里“嗡”的一声,立即接口道:“可是太子殿下,谋反大案必须交由皇上亲自审理啊……”

“如今顾不得那么多了,你也看到这阵势,纵然只是一城乡民,反将起来并不可怕,但施兵镇压,血流成河不说,也寒了天下人的心啊。”

“但是太子殿下,若由您来审理,实有逾越之嫌啊。”孙长明好不容易跟太子有了立功机会,可不愿因此再横生枝节,而京中形势紧急,他哪里明白。

“没有但是,立即升堂办案,另外着人将从李靖洪府上搜出的一干证据全部再行抄录三遍,以备存档之用。”班晏此话说得可谓斩钉截铁,孙长明本是一肚子疑问,也尽皆咽下,埋首应了,立即吩咐人去办。

班晏此时作抚须状,抬首望天,心内感慨一番后,忽而问道:“孙伍长,你入伍多少年了?”

孙长明见太子这话说得郑重,也恭谨回道:“禀太子殿下,卑职不才,入伍十年,寸功未立。”

“现在便可算立了一功,以后跟着本宫,保你前途不可限量。”班晏意味深长老气横秋道。

孙长明听罢心内一喜,立时拜倒在地,道:“太子殿下但有差遣,卑职必将肝脑涂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班晏一番笑过之后,便收起郑重神色,向着前厅行去,果不尽然,李靖洪已被带到,这前厅平素便被作为五原城衙门之用,李靖洪此时没有坐在高堂,反是一身狼狈跪于堂下,不可谓不唏嘘。

但见李靖洪发髻散乱,衣襟上隐隐透着红痕,目含血丝,额头隐隐可见两个大包。班晏便知,必是看守恨他平日跋扈,此番见他沦为阶下囚,心生报复,便将他在牢狱之中好好招呼了一番。

班晏见这情形,立时步子摆正,踏着官步行至案前,眼皮向下,细细打量了李靖洪一番,本想讥讽一番,但思及此乃正事,便懒得废话,直接沉声道:“李靖洪,尔等集兵策反,证据确凿,你招还是不招?”

堂下沉默不语,李靖洪冷眼看着案前端坐的班晏,面现不屑,显是见班晏年少稚嫩,有些看他不起,便以无言抗之。

班晏见他不发一言,立时将一旁侍从唤来,将一卷卫青涟刚写好的诉状递与他,道:“念给李大人听听。”

那侍从接过诉状,久久却不打开,脸上阴晴不定,不时抬眼瞟班晏一回,许久见班晏有些不耐烦的神色,才嗫喏着小声道:“太子爷,小的,小的不识字。”

班晏的脸立马一阵绿,瞬即转红,发紫,憋闷不已,连李靖洪也高声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