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亡清兴汉传
3669700000042

第42章 议平乱

吴世杰坐定以后,吴三桂便道:“各位,人都到齐了,都说说怎么应付苗疆的叛乱吧。”

吴三桂说完,朱国治便道:“王爷,苗疆叛乱,乃是大事,若不用大军镇压,恐怕难以服众,于云南的长治久安不利。”

朱国治是云南巡抚,云南最高的政务官员,所以,这种大事,他必须要首先发言的。

朱国治说完,吴应期便忽地起身说道:“朱大人,苗民因何而叛乱?”

吴应期是吴三桂的侄子,也是吴三桂的心腹悍将,任平西王藩下兵的左都统。治军严谨,骁勇善战,在军中甚有威望,就是脾气不太好,轻躁易怒。所以,无论什么事情,他总是会第一个站出来的。

“苗民早就不服天朝管制,叛乱是早晚的问题,所以,只要用铁血的手段给予镇压,一切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朱国治敷衍的说道。对吴应期的问题避重就轻,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

“我在问你叛乱的原因,没问你怎么解决?”见朱国治避重就轻,吴应期不禁大怒,遂指着朱国治的鼻子喝道。

吴应期是一个优秀的军人,喜欢就事论事,喜欢雷厉风行的解决问题,最看不惯这种拖拖拉拉,敷衍了事的作风。再加上他本来就讨厌朱国治,所以,他现在真想把朱国治从座椅上揪起来,暴打一顿。

“你凭什么这样跟我说话?你有什么资格?你别忘了,云南的巡抚是我朱国治,不是你吴应期!”见吴应期态度蛮横,朱国治便也站了起来,理直气壮的说道。同时,朱国治还借机抬出了自己云南巡抚的地位,暗示吴应期只是平西王藩下的一个都统,只是一介武夫,没有权力干涉他的行政方式。

朱国治一抬出自己云南巡抚的身份,吴应期顿时便没了言语,毕竟,他确实是没有权力干涉云南的政事。并且,不仅是他没有权力干涉云南的政事,就是平西王吴三桂,也是要量力而行的。

而见吴应期理亏,吴应正便起身说道:“朱大人,在下听说,你加重了苗疆的苗赋和盐课,不知可有此事?”

同样是云南军中的骁将,吴应正却明显比自己的哥哥多了几分谋略,所以,他一张嘴,便直指问题的关键之处。而吴应期一见吴应正替自己出了头,便冷哼了一声坐了回去。

“确有此时,不过,这也是朝廷的旨意,并非本官个人所想。”朱国治不仅不否认,还抬出了朝廷,依然振振有词,理直气壮。

“这就是了,苗民之所以叛乱,还不是因为大人加重了苗赋和盐课?所以,只要大人下令减轻苗赋和盐课,那叛乱自会终止,何须大军镇压?”吴应正据理力争。

“加重苗赋和盐课是朝廷的意思,想要减轻,需要上报朝廷,本官可做不了主。”朱国治翻了翻眼睛,不以为然的说道。

“既然大人做不了主,那此事大人就不要管了。我家王爷自由主张,等一切处理妥当,我家王爷自会禀明朝廷的。”既然朱国治想置身事外,用朝廷来压吴三桂,吴应正便干脆削了他的权,看他怎么办。

不得不承认,吴应正这一手够狠:你做不了主,自然有人能做的了主。所以,既然你做不了主,那你就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去吧。

朱国治自然不会甘心自己的失权,所以,吴应正说完,他便怒道:“本官是云南巡抚,云南的大小事务,自然由本官来处理,岂能让他人干预?”

“大人既是云南巡抚,那云南发生叛乱,理应大人自行解决才是,干嘛还要到平西王面前摇尾乞援呢?”吴应正开始说上了风凉话。

“你说什么?平西王奉旨辖制云贵两省,而苗疆叛乱这等大事,岂能不让平西王知晓?”朱国治终于没忍住,咆哮了起来。因为“摇尾乞援”这四个字,实在是太阴损。

见两个人吵的有趣,吴世杰心里不由得暗暗发笑,只是,当着众位前辈的面,却又不好表现出来,只好强忍着。不过,通过两个人的争吵,吴世杰也发现了云南军政双方的矛盾,或者说是吴三桂的嫡系和满清奴才之间的矛盾。

“够了,都给我住口。”

吴三桂轻喝了一声以后,大厅便又恢复了原始的寂静。而吴应正和朱国治二人,便也识趣的坐了回去。

“现在是商量怎么解决问题的时候,不是让你们在这里吵着玩儿的。”吴三桂不怒亦威,犀利的眼神冷峻的扫视着厅中的众人。

“方先生,你看此事该当如何?”吴三桂最后终于把目光落在了方光琛的身上,谦虚的说道。

作为吴三桂的首席谋士,方光琛在云南的威望甚高,就连吴三桂,都是要称呼先生的,并要做到不失礼数。而云南众将,对方光琛自然也很是敬服,因为云南能有今天这样安定繁荣的局面,方光琛确实是出了很多力。

见吴三桂征求方光琛的意见,大厅中的众人便都纷纷盯着方光琛,看他怎么说,毕竟,方光琛是吴三桂的首席谋士,他的话对吴三桂影响很大。而吴世杰自然也是想知道方光琛的打算。

见众人把目光都转向了自己,方光琛便笑道:“此事易耳。一方面,王爷可派人先去安抚苗疆,防止叛乱扩大;另一方面,王爷再上书朝廷,请求减免苗疆的苗赋和盐课。则不需一兵一卒,叛乱自平。”

见方光琛说得轻松,朱国治便不服气的问道:“那如果朝廷不答应减免苗疆的苗赋和盐课呢?”

方光琛看了一眼朱国治,冷冷的说道:“朝廷答不答应是朝廷的事,还轮不到你这个云南巡抚多管闲事吧?”

朱国治碰了一鼻子灰,便土着脸一声不响的坐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