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文明帝国
3669300000073

第73章 粮食危机

大年初一,新月未落,鸡啼已闻,又是一个通宵。林耀华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将重金属离析等不切实际的想法置之脑后,又伏在台上画了起来。明矾静置池、二级砂滤池、三级炭滤池、水塔,一座五次过滤净水流程的自来水厂规划图逐渐呈现纸上。

水源取自川流不息的丹水,过滤掉泥沙杂物和微生物即可达到饮用的标准了。只看人们每日饮用井水和河水依然健康,就可见在这个时代中的水是相当健康的,根本没有前世的淡水资源那种严重的污染情况。

吱呀一声,门被推开,欧冶走了进来。

“华仔啊,又是一宿没睡?”

“嗯。”

欧冶瞪着通红的双眼,对着林耀华的图纸看了好半天,才似有所悟的说:“这就是你所说的自来水厂么?”

“是啊,干爹你看,只要在三角洲北头最高的地方建一个水塔,就可以将干净的水引到家家户户了。”

欧冶疑惑的问:“挖井引水不就行了么?干嘛要搞这么大工程建什么自来水厂呢?”

“干爹啊,一万二千人啊,得挖多少井才够用?少说得六百眼吧?挖一口井得多少人力多少时间?哪里有建自来水厂划算呢。”

欧冶捋着胡子笑着说道:“嘿嘿,你是工部长老,你说了算。不过华仔啊,我担心的是你把郡子选在那个地方合适么?那条河那么宽,先不说能不能造的出桥来,就算能造的出,那得多大工程啊。”

“放心吧干爹,我心里有数。等忙过了这几天,我就着手设计桥梁的图纸。”

欧冶捋着胡子点点头,没再说话。林耀华已经给了欧冶太多的惊喜,欧冶已经逐渐对林耀华产生了一种高度的信任。华仔说行那就是行;华仔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最好的;别人搞不定的事情华仔一定能搞定;华仔从来没让自己失望过;类似这种想法,已经一点点的充斥了欧冶的整个脑海,尤其是经过了六天造出六百间木棚后,就建设方面,欧冶已经开始对林耀华言听计从了。

突然,门外的一阵狗叫声打断了欧冶的思路,欧冶放下捋着胡子的手说:“华仔啊,先别画了吧。白起和几个长老过来了,咱们有几个事情得商量商量。”

林耀华抬头一乐:“哦?积木郡第一次宗庙会议啊,哈哈,意义重大啊,我怎么敢拖后腿啊,哈哈。”

林耀华一边说笑着,一边收拾着桌子、卷好图纸。一群人鱼贯而入,白起、季安、奄巴戈,最后走进来一个胖子,想必就是新任刑部长老滕胜了。滕胜肥头大耳,细眉毛,小咪咪眼,嘴唇厚的像腊肠。林耀华之前只听说滕胜胖,却没想到滕胜竟然胖成这副模样,简直跟姬炽发的老婆有的一比,只是比那个肥婆少了几分彪悍。俗话说一个胖子,脑袋大脖子粗,不是领导就是大厨,而滕胜显然属于大腹便便的领导一类。

各人进了屋,没一点拘束和客套,简单的打过招呼,便随意的各自找地方坐了下来。欧冶的办公室并不大,连椅子凳子都没几张。奄巴戈和滕胜倒是找了两张椅子坐下,白起径直坐到了欧冶的桌子上,季安找了张条凳,条凳上一蹲,还真是脱离不了猴样。到最后,反倒是身为堂堂宗庙大长老的欧冶找不到能坐的地方,只好站着。积木郡宗庙第一次全体长老会议,便在大年初一五更十分这天还没亮的尴尬时间,在这种比侃大山还随意的不三不四的气氛下召开了。

欧冶连会议开始都不宣布,直接进入主题开始诉苦:“我们的粮食怕是要不够了。我来的时候带了三十万斤粟,一路上吃了个七七八八,余粮最多再坚持五天。大宗庙下批粮要到月中才能运到,至少有十天的时间没粮啊。更何况大宗庙是不给种子的,一直到秋收,每月也只给我们三十万斤粟,春耕可怎么办啊,唉~”

季安嚷嚷道:“不给种子?为啥不给种子啊?那我们怎么办?”

欧冶拼命的揪着胡子说:“大宗庙就是不给,还要问为啥么?不单不给种子,开多少荒也要我们自己想办法。秋收后大宗庙就不管粮了,所以我们今年春耕必须得开荒,否则秋收后就更没粮了。可是,这点粮食都不够吃的,又哪里来的种子呢,唉~,至于怎么办,我这不就是找你们商量来了么。”

林耀华脑子飞快的转了转,向欧冶问道:“如果说三十万斤粟只够吃二十天的话,一年就得预上六百万斤粟,那么,一亩产多少粮食啊?”

欧冶答道:“一亩良种产二百四五十斤,可是咱没良种,如果只把粮食里的粟种选出来种,保守估计也就二百一二十斤了不起了。”

林耀华飞快的心算了一下:“那就按二百斤算,咱至少得开荒三万亩啊,那一亩地需要多少种子啊?”

欧冶答道:“如果是种粟,一亩地得要三十斤种子。”

欧冶话音才落,奄巴戈又补充道:“良种只需要三十斤,如果是用这种未经筛选的粮粟做种子,一亩地得要个五十斤才行啊。”

“什么?”林耀华惊的几乎蹦起来,“三十斤?五十斤?三万亩地得一百五十万斤种子?春耕前所有粮食都做种子都不够?”

奄巴戈忙说道:“千山郡吉利大长老借给我们十万斤良种,此外还有五万斤稷(一种长的像前世的小米的作物)种和五万斤菽(一种豆,长的有些像前世的黄豆)种,我们可以少种五千亩粟。”

欧冶仍是一脸愁容:“那也远不够啊,到三月半,大宗庙刚好给咱九十万斤粟,顶多选出三十万斤粟种,连种子都不够,更何况,咱这三个月吃什么啊?唉~”

林耀华一颗心直往下沉,好不容易把人带回来了,好歹冻不死了,冻不死却又得饿死,就算今年饿不死,来年也得饿死,这可咋办呢?

白起插道:“这几个月来,玄鸟师攒了四十来万斤粟,都是新粮,选种能选一半出来,剩下二十万斤也可以支持半个月的口粮了。”

林耀华担心的问:“那你们军队怎么办?军队缺粮可不得了啊。”

“放心吧,兵部月月有供粮,海鲜酱我还有分成,以后玄鸟师每月都可支援出十万斤粮来。玄鸟师那边除了吃粮,还有海鲜吃,足够。”

季安脑子也不慢:“那郡民也可以吃海鲜啊,这不就能节约出粮种来了么?”

季安一句话说完,欧冶和白起都是面色一沉,似乎带着反胃的表情。林耀华也是一阵胃抽。要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积木郡靠着两条大河和大海,怎么也饿不死万把来人的。可是,如果说那些海产搭配着来吃还行,要是都把粮种省下来只吃海产,那可就……。想想当初用钢铁跟白起换来大量海产吃到人反胃的事儿,林耀华还心有余悸,当初要不是吉达那木脑子偶然造出海鲜酱来,林耀华非得找豆腐撞死不可。

在前世,都市人一说啥叫美好生活,八成要笑侃顿顿吃海鲜。如今,难不成真的要上万人过上顿顿吃海鲜的“幸福”生活了么?说说还差不多,这个时代可没那么丰富的调味料,真要是顿顿吃只有盐末酱油烹饪的海鲜,准保不出三天,八成人听到海鲜俩字就得狂吐。

林耀华正想着,奄巴戈已板着指头算道:“春耕之前,咱有八十万斤粮食,掺杂海鲜,足可以做到饿不死人。春耕以后,大宗庙每月给咱三十万斤粮,白领军支援十万斤,再加上些海鲜,粮食便勉强够吃。而现在的问题是,咱手上顶多能凑出六十万斤粟种,除掉稷和菽,还差六十万斤粟种啊。”

欧冶愁容更甚,哀叹着说道:“唉,这还只是眼前的问题,如果只开三万亩,秋收的粮食又只够下一年吃的,下年的春耕又没种子了。唉~”欧冶一口气还没叹完,却突然眉毛一挑,接着说道:“对了,大宗庙从三城三十八郡抽出五千余郡民,迁来咱积木郡,这些迁民可都是有余粮的,抽出三十万斤种子应该问题不大啊。”

“迁民?”林耀华疑惑的问,“怎么还有迁民么?”

欧冶答道:“是啊,积木郡建郡,大宗庙怎么可能让积木郡全都是南人,必定是要迁些四大宗姓过来的。以往接纳难民建郡也都是这样的,至少要保持三分之一的郡民是四大宗姓,鼓励通婚,这样才能融合数目庞大的南人啊。”

林耀华一脸郁闷:“靠,怎么不早说啊,三角洲那边我只规划了两千户,唉~,至少一晚上的图纸至少白画一半~”

季安感兴趣的问:“哦?大华哥哥,你在规划积木郡么?三角洲是什么地方?积木郡规划的是什么样子的啊?……”

奄巴戈打断道:“哎哎哎,打住打住,粮食的事儿还没说完呢。”

一直没吭声的滕胜突然发言道:“我觉得,我们可以向其它郡去借粮种。秋收的时候大石郡被孤竹人侵占后,大石郡的郡民大都迁去了春城和绥城,那么沈城十三郡应该多少尚有余粮。再加上峪谷郡、顺港郡,如果每郡能借十万斤种子,就有一百五十万斤种子了。咱们积木郡两万郡民,人手绰绰有余,如果大量开荒,到秋收不但能还上所有借粮,尚能富余至少一年的口粮呢。”

滕胜话音才落,大家伙便一致叫好。

白起哈哈笑道:“哈哈,要说借种,近在眼前就有几百万斤种子可借,哪里用去那么远啊!”

众人一齐问道:“哪里有这么多种子?”

林耀华随即反应了过来,眼睛猛的一亮,跟白起异口同声的说道:“玉龙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