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枭将
3667800000067

第67章 天大的馅饼(三)

第六十七章:天大的馅饼(三)

混在三国,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武力,是谋略,是才干,因为只有拥有这三样才能博得赖以生存生活的功名。

俞涉是一个后来人!

没有人愿意让自己平庸的渡过一生,势必要让自己在历史上书写一笔,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名字,至少证明自己在这世界上存在过。

三国,这是一个属于男儿的热血时代,俞涉越来越发现自己越来越更加的融入到了这个世界,不在世上走一遭,枉为男儿身。

当袁术问起是否愿意一起去长社时,俞涉已经为自己披上了战甲。

见此一幕,袁术是一个深深的微笑。

汝南铁骑余下的三千人已经集结在定颍的北门等待了,加上袁术所领的七千步兵,共一万人。

至于袁绍,俞涉暂时还摸不清他的想法,汝南的黄巾主力虽然已经消灭,但是还有小股分散的黄巾在四处作乱,袁绍打算先将汝南的黄巾全部消灭,便不陪同袁术和俞涉前往颍川了。

俞涉已经可以看出来了,袁氏家族的两位杰出的英才已经开始了斗争,而俞涉,历史上是袁术帐下的骁将,而且袁术待自己也是非常不错,或许真的可以追寻历史的脚步前进。

万人的大队伍浩浩荡荡的从定颍出发了,颍川境内此时大半的城市也已经被平定了,从抓到了张宝的那天起,俞涉就已经清楚的知道了一件事,颍川的黄巾也已经是如黄昏般,在做着最后的喘息。

长社一战,百万黄巾灰飞烟灭,袁术的本意是立功,立战功,如果此时再去颍川的话,恐怕能得到的战功不会很多。

如果俞涉的记忆不差的话,长社之战后,另外一个消灭大多黄巾的时间地点是在六月份的南阳,与其在颍川赚这小份战功,倒不如去南阳,迎接的则是南阳大捷。

去南阳?

对于俞涉这个提议只是微微一愣,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微笑,袁术并不是笨人,否则如何做到日后的豫州霸主,稍加思考后也清楚的意识到南阳比颍川更好的积累战功。

南阳南阳,这是一个大郡,在路上,俞涉的脑海中一直是回忆着上辈子看过的关于三国的资料,其中打黄巾打到了南阳,资料上是这么写的:“6月,南阳太守秦颉与张曼成战斗,斩杀了张曼成。黄巾军便改以赵弘为帅,以十多万人占据宛城。而皇甫嵩与朱隽军继续进击汝南、陈国的黄巾,追击波才到阳翟,最后在西华大败彭脱,余军想逃到宛城,但孙坚登城先入,众人蚁附般推进,大破敌军,成功讨平豫州一带的黄巾军。另一方面,卢植数战间大破张角,斩杀万多人。”

由于后世的地理名字和现在的名字有着时间差距,难以考证,南阳城,根本没有这个城市,南阳郡倒是有一个,郡府乃是宛城。

南阳,颍川,汝南三郡,其中汝南郡的黄巾已经基本消灭,颍川黄巾也是日落西山,唯独这南阳,汉军还正在与黄巾交持不下。

此时的宛城已经被黄巾所占据,而南阳太守秦颉所率领的汉军则在鲁阳。

俞涉到达鲁阳时已经是十天之后了。

此时的鲁阳,正处在紧张的备战之中,前方探马来报,黄巾渠帅张曼成率领十八万黄巾贼兵朝鲁阳而来,打着生擒秦颉的口号,势必要诛灭南阳汉军。

鲁阳的情况,并不太妙,城中只有守军五万,这大半还是四下汇集而来的乡勇组成。而且五万汉军全部是步兵,没有一支骑兵。

一万的援军,其中还有三千精锐骑兵,这对于正面临着黄巾围攻的鲁阳起到作用是无法想象的。

鲁阳城外,秦颉早早的便在此迎接了,秦颉与袁术是好友,这也是袁术为什么会赞同俞涉的建议而来南阳的一个重要原因。

秦颉这个人俞涉也清楚,在后世的资料中对于秦颉的介绍还是非常的不错,为人正直,处事果断,通晓兵法战术,是一个帅才。

俞涉的三千骑兵在进驻鲁阳休息莫约一个时辰后便得到了一则命令。

是秦颉下的命令,要俞涉领本部三千骑兵在南召附近牵制黄巾,拖延时间,为汉军争取更多的布防时间,此战只须远攻,不许近低。

虽然秦颉并不清楚俞涉这支骑兵的战斗力,但是这是仅有的三千骑兵,关键的时候他起到的作用是无法想象的,所以绝对不能在此之前随便浪费。

对于秦颉的这个命令,袁术放心的让俞涉前去准备了,俞涉,从汝南杀出来的杀将,另一方面也让袁术看到了俞涉的才干和谋略,如果只是只会武力的莽夫,是根本不可能在这么多的黄巾围攻下生存下来,更别说消灭了。

袁术现在看俞涉的心,更加的欣喜了,这么一位武力,胆量和谋略都是俱佳的人才,日后定然是属于自己的,有俞涉相助,何愁日后霸业不定?.

何愁霸业不定?

何愁霸业不定?

(昏了,一个月没下雨了,电力不足,每到中午1-3点,晚上9点后附近空调全部开启,电脑带电不足,经常出现突然重启,郁闷死了,今天便是这样不全的一章了,抱歉啊,不过,有更新总比没有更新的好,虽然只有一章,但是也代表者一件事,更新恢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