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枭将
3667800000003

第3章 黄巾围汝南(一)

丝丝细雨将整个虎牢山笼盖再当中,虎牢山的那面瀑布下,俞涉光着身子端做在岩石上。

一年了,鬼泣刀法迟迟在第四阶上停留了一年了,一年来毫无进展!

鬼泣刀法分九重:

第一重:小鬼舞刀

第二重:鬼气森森

第三重:鬼惊神

第四重:鬼霹雳

第五重:鬼哭狼嚎

第六重:万鬼纵横

第七重:鬼王呼啸

第八重:魔鬼无边

第九重:无法无天

而人屠之称的白起也仅仅只练到第八重,魔鬼无边的境界!

俞涉不知道自己第四重有多厉害,相比较白起,足足差了一倍!

同时俞涉也意识到一个问题,再在这虎牢山独自练习下去还能否继续突破?

或许真需要一场场实战来验证吧!

时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张角,一名张宝,一名张梁。那张角因入山采药,遇一老人,自号南华老仙,以天书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

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立太平道,号为“太平道人”。

太平道徒众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称为将军;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令人各以白土书“甲子”二字于家中大门上。角与二弟商议曰:“至难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顺,若不乘势取天下,诚为可惜。”遂一面私造黄旗,约期举事。

公元一八四年,即汉,灵帝刘宏,中平元年。

一纸密信从太平道送入了当今天子的龙台上,信中内容道尽了太平道的各种谋反计略及起义时间,灵帝大怒,当下将太平道京中内应马元义车裂,常侍封谞处死!

张角闻知事露,星夜举兵,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申言于众曰:“今汉运将终,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顺天从正,以乐太平。”

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三十六方黄巾渠帅云集响应!

太平道,反了!

汝南的上空漂浮着一层厚厚极为压抑的乌云,天昏地暗的,似乎整个天空都被遮盖了!

乌云中不时时隐现丝丝电光,突然一声惊雷炸气,巨大的雷光使得天地一亮!

这时汝南城的守卫军士才惊慌的发现城下不知何时已经聚集了一大片裹着黄头巾的难民!

雷声过后,天空开始下起了丝丝细雨!

俞涉静静的站在草庐下,这场突如其来的风雨让空气充满了压抑。

“你说,大汉能久存吗?”俞涉问俞安。

俞安,是从小侍奉俞涉的随从亲信,跟俞涉是同年,祖上三代皆为俞家家仆,可靠!

俞安不解的摇了摇头:“小的不知!但是汝南治下却多见难民无家可归者!”

俞涉一笑,看着天空那让人压仰的乌云,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预感,汝南似乎危险?

汝南危险?难道是黄巾?

俞涉一怔,恍然喝道:“回汝南!”

……

汝南城东北面两里外是一座高山,唤名洪山,洪山之下与汝南城是一马平川,站在洪山之上可以隐约间看清汝南城的一些情况。

洪山上有一条小道可直通汝南,在这小道之间有一亭唤名作沈亭。

天空中密布着细雨,一行莫约有着百人队伍拥着两车在此间停了下来,一小兵侯在车前道:“莫约有五十万黄巾贼兵在围攻汝南城,大人可先在此间歇息,待黄巾兵退后再入城!”

“如此甚好!”

在众兵拥饶下一名近半百的老人被从车中搀扶了下来。

后面那车中下来的是一位相貌英俊的将军,嘴上的那一条横着的胡须更是增添了几分英气。

老人站在亭中,看着汝南城下那密密麻麻的黄巾贼兵,口中一叹,问那将军道:“本初你说这黄巾贼几时能退却?”

那唤作本初的将军站在亭中看了会汝南城下的情况,思索一会后笑道:“叔叔,依绍看,五日,最多五日贼兵便不战而退!”

“哦,为何?”老人又问!

那将军笑道:“贼兵虽多,绍观其大半乃由农民组成,毫无组织,混乱不堪,武器也不过是一些农具而已,汝南城墙高厚,贼兵又无攻坚利器,再则贼兵兵力如此浩大,其粮草必定应接不上,且太守王允也不是平庸无能之辈,所以最多五日!”

“五日”老人若有所思,静静看着汝南城下那密密麻麻的黄巾贼兵!

沈亭之中一阵沉寂,这时两匹快马踏破了这片宁寂!

那将军闻声看去,两骑踏着泥水从山间呼啸而出,骑上的两名骑士皆披雨衣,带着斗笠,手持一杆大刀,迅速的朝自己这方扑来!

哗!的一声,守备的军士被惊醒,以最快的速度挡在了沈亭前方。

“前面的人,停下!”

俞涉扯住了马缰,马匹在一阵嘶鸣后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那将军站在雨水中静静的打量着俞涉,同时俞涉也在打量着他,“这人披的是汉军军服,莫非是从汝南城中逃出来的守将?”

不过,俞涉视其仪表不俗,这一身的铠甲倒是和袁术那一身校尉装很是相似,汝南城中没有校尉,莫非此人是路过?

这时俞涉也注意倒了亭中的那名闭眼似睡非睡的老人。

“在下俞涉,字伯器,汝南本地人,不知这位将军姓名,又从何而来,欲往何地而去?”

俞涉自报家门,那将军微微一愣,只见一随从走了过来在这将军耳前说道:“俞涉乃术公子之好友,汝南俞家长孙,勇武非常!”

这将军听到袁术二字眼前一亮,看着俞涉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随之也报上了自己的姓名:“在下袁绍,字本初,这位乃家叔袁媿!”袁绍说着对着亭中老人恭屈后道:“你既是俞家人便不见外,绍此行乃回家祭奠先祖,不乃恰逢着黄巾道叛乱,故才现落脚于沈亭中待黄巾退却!”

俞涉一惊,想不到眼前此人竟然会是袁绍。

这袁绍少时曾被举孝廉,此后经常停留京师之地,不多曾回汝南老家,所以俞涉不认识!

袁绍,这可是日后统领北方群雄的主呀,若不是不听大臣劝谏对乌巢少防备而遭曹操偷袭断不会引发官渡之败,那么日后一统北方而准备南征的就不是曹操而是袁绍了!

三国中的名人俞涉见到了三个了,一个是袁术,这第二个便是汝南太守王允了,这可是日后司徒级别的人物呀,更是三国第一还是第二美人的干爹啊!

这第三嘛,便是袁绍了。

在俞涉问候了袁媿后袁绍这才疑惑的问俞涉道:“伯器此番装扮意欲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