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上毉上兵
36624900000023

第23章 疑有贼惊煞父子

第二十二章疑有贼惊煞父子

医养堂的《祖训》中就有记载,说的是宋徽宗天会八年,医养堂第二十八代传人因违反祖制,擅自把密药室的钥匙交给其二弟,即二十八代叔公,致使坐堂掌门于列祖列宗的灵牌前吞毒自裁的事例。

当时,早就盘算着独创门户的世叔公得到密药室的钥匙后,便偷偷打晕护院人,开启密药室及暗格,得到了数册重要的秘笈及经典书籍,便欲远遁他方,却被及时截回。为警示后人,彰显家法,二叔公被浸猪笼[浸猪笼——就是将活人装入猪笼,抛入河里,把人活活淹死的一种私刑。]。二叔公死后,二十八代传人却把二弟之死归究于自己的间接所害。他把掌门之位传给第二十九代后,随于二弟去世的周年忌日,孤身跪于列祖列宗的牌位前服毒自尽。这个记载确实惊悚、惨烈,医养堂的后人无不刻骨铭心!

李时深加快了步伐,一再忧心的想道,“……,马忠出去了到现在已有大半天了。这期间真要是有个好歹,我可就……”李时深心中是一阵惶遽,不由喃喃的出声道:“唉,二十八代世祖尚可死于列祖列宗前,可我却有脸面去见他们哟!”

老一辈人注重名节;他们生不愧于子孙,死无愧于祖宗。李时深如此一路念叨着来到了药园圃的大门前。他先立定了身子,再深吸一口气,然后才敢去细看那门锁。经过一番仔细的查看后,见一切完好,他又望了望四周,这才总算松了口气。他抬手拭去额上的汗,从腰间取下钥匙。

一直四处找爹爹的李辞归抱着儿子找了来。他老远见着爹爹便欢喜的大声喊道:“爹!您咋上这来了呢?”李时深正一心一意地开着门锁,不意被突如其来的喊声吓了一大跳,他吓得“哎哟”一声,钥匙也掉在了地上。李辞归并没注意到爹爹的紧张,而是过来说道,“爹,您可让我好找哇。”

李时深被儿子吓了一大跳,自是没好气应道:“啥事呀?还用得着找到这儿来嘛!”李辞归忙把儿子抱起说,“您看哪,赢子都快一个月了,还这么一副病殃殃的样子。您再给他把把脉吧?”怎知李时深只看了一眼,即大声说道,“还把啥呀?好了!”

“好啦?哪像啊!”李辞归很是疑惑地看着儿子,李时深弯下身拾起钥匙,一边开启一边肯定的应道,“嗯,好了。”他拿下门锁,针对儿子缺少自信的心态责怪说,“你呀,就是太担心!做父母的那有不疼爱孩子的呀?可很少有像你这么个疼法!你想呀,哪家的孩子不生病?没事的,再调养调养就长精神啦。”说着便要去推门。

可他忽然停下手来,回过身来对儿子说:“你呀,脉把得不准,主要是‘望’的功底不深;其次是还没弄懂这阴阳平衡、互动之理。切脉取象须讲阴阳平衡,须能从寸、关、尺上取得血脉之象、气脉之象,乃至经络全象。你得指上有象,这就得多体验。这就好似盲人之手,摸索多了,世上诸物,便能皆藏储指尖,稍摸轻触,立辨形象。”又语重心长地说,“你呀,往后还得多学学医养之理、多从病案中体悟;不然,你成不了一名合格的医者!”

李辞归已习惯爹爹的这种耳提面命的教育方式。他虽是老老实实的听着,可眼睛却不停的四处张望。忽然,他发现护院人不在,便问道:“爹,马忠叔呢?”李时深还就怕儿子问起这事,他心虚地应了声道:“马忠?”随却板起脸说,“出去了,我派的!”显然,他的语气中透出一股子坐堂掌门的身份,可李辞仍旧诧异道,“呃!派他呀?”

“唉!这活儿别人做不来。”李时深叹了口气,颇显无奈的说,“我不派他,又能派谁呢?”他用力推开了门,顺手挂了锁说,“进去吧。一会我再给孩子开个调养的方子。”爷俩便一前一后地往里去了。

突然,李辞归吃惊地喊道:“爹,有贼!”李时深听了吓得一哆嗦,忙向密药室望去,就见那密药室一向紧闭着的门正随风扇动着。李时深惊得心口猛缩,失声呼道,“坏了坏了!快快,快去看看!”李辞归“哎”一声抱着孩子就跑。李时深冲他急喊,“哎呀!你抱着孩子咋撵啊?快,快给我。”李辞归忙又跑回来把儿子交给爹爹再转身跑开去。

他一近到了密药室,忙将身子靠在墙上,再蹑足摸到门边,侧耳细听。见无动静,他将那虚掩着的门轻轻地推开,旋即闪身入内。他发现屋子没人,便迅速跑出密药室,并径直绕到了屋后,又跑向那高高的围墙。

然而,李辞归还是来晚了一步,那贼子正是神偷兼采花大盗的刁上台。当时,他因与吴霸山酒喝得不畅快,表姐也不愿与他喝。尤其是想到自己老远的跑来与表姐夫商量的事儿,却让个子嗣丹给搅扰了。刁上台不禁气恼,更禁不住心头痒痒。所以他取了外套与二姨太告辞后便直接回客栈拿工具去了。

刁上台将工具藏在外套里,经验老道的在医养堂附近游走了一圈。他很快就发现密药室一带的院墙与别处不太一样,因为这一段的院墙有一丈多高。凭着盗贼特有的敏感,他认定这儿应是首选的下手地点。他四下看了看,一见无人便忙取出工具翻入墙内。

说来,他原本是先来踩好点,入夜后再做行动。可进来后却意外地发现这地方没人。正是机不可失,他立马动起手来。也算是他误打误撞吧,竟然直接就瞄准了密药室。但凡高超的贼人,不只是耳朵灵,眼珠子也特别的尖。刁上台细细地测听了一圈周围,随即便熟练地开启了密药室的门锁,又走到药架前迅速搜寻着子嗣丹。而这时候李时深正查看着门锁。

刁上台也已听到园门外有动静了,可他一点也不慌忙,而是瞪大贼眼,上下左右扫视,并很快盯上了放有子嗣丹的药罐。他拈去盖子,探手将罐内仅剩的三颗丹丸尽数取了,麻利的搁入随身囊中。他本想再搜寻一下自以为值钱的东西,可外面传来了呼喊声。那是李辞归喊爹的声音。刁上台意识不能再停留,忙蹿到门边,猫身细听,又窥看了眼院门的方向迅即遁去了。……

李辞归从屋后跑到围墙下,看了看便喊道:“爹,您快过来。”其时李时深已经来到儿子跟前。李辞归指着墙下的小洞说,“爹,确实有贼来过!您看?”李时深低头查看了一下说,“嗯~,这个应该是‘飞檐弓’[“飞檐弓”是一种具有弹性的跳跃工具;接下来的“攀岩扣”其实就是一种套在手上的金属爪器。]留下的。”

“飞檐弓!”李辞归颇感疑惑,又看着围墙上的划痕说,“哪,上面的划痕一定是‘攀岩扣’留下的喽?”

“没错,是攀岩扣。”李时深抬头看了一眼说,“不然,这贼子是跳不出这样高的墙。”李辞归见说后颇感意外,因为在他看来这两种工具仅在医养堂史料中有记载。他不解地问道,“爹,不是说这一类的器具只在咱家的《医养录闻》上才有记载嘛。外人咋就知道了呢?”

“这个嘛,”李时深一时也无法解释,只是想了想说,“这以前或许是不为人知,但现在倒不一定了。说来,祖先搞出的这些个玩意也只不过是为了方便采药用的,算不上啥稀罕物。只是…它咋就落在了贼人手里,还成了行窃的工具?尤其是还选在了这大白天下手?唔,这贼人咋就能瞅准马忠不在呢?”

李时深沉思了一会,突然他惊呼道:“哎呀!出大事啦。快,快去密药室。”他慌忙把孙子交给儿子,李辞归也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抱着赢子慌慌张张的跟着跑去。

一跑进密药室,李时深即忙着去查看那不易被察觉的暗格门,李辞归抱着赢子,一旁紧张地盯着。李时深仔细地查看了好一会,没有看出有啥问题。可他不放心,示意儿子过来再查看一番。

李辞归仔细的查看了一遍,最后肯定的说:“爹,暗门确实没有碰过的迹象!”李时深闻说后长舒一口气,一屁股坐到了边上的条凳上,如释重负地说,“唉,可我把吓死了!”又额手称庆道,“诶,总算天爷保佑没丢了这些要命的东西。我太累了!你…你赶紧把其它的检查下,看丢啥了?”

李辞归把赢子交给父亲,随即将那些有着提气、活血、补元、育养子嗣等精贵的秘制丹药、成药,挨个地查对了一遍,然后又对密药室的存货清点一下,最后他们发现,除了三颗子嗣丹外其它啥也没少。

李时深把赢子交还给儿子,若有所思的看着空空的药罐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药罐里应只剩得三颗了。”又苦笑着说,“呵呵,全拿走了。这么看来,他还真是个求子心切的人哪。”说着把空了的药罐扣了过来。

李辞归听爹爹这么说,虽然父亲没有挑明这位求子心切的人是谁?可语中所指他是清楚的,再想到灸药图被焚的事件,很是气愤地骂道:“一定是吴霸山这老贼干的!自从这老贼毁了灸药图后是越发的躲着咱医养堂。可现在急了,竟做出这种偷窃之事。哼,他可真是个非抢即盗、匪性不改的乌龟王八蛋!”

李辞归是越骂越火,终忍不住失口骂道:“活该他无儿无女,断子绝孙!”没想到儿子会这样骂人太损,李时深即刻斥责道,“咄!咋能这样咒人呢?身为一名医者,绝不可这么咒人。你要记住,但凡缺德话一律不许再说。”李辞归也意识到自己的话说重了,便愧疚的说道,“我…我也是一时气不过嘛!”

李时深看了眼儿子,进一步开导他说:“咱们可是做郎中的。这郎中行医,向来就是‘论病不论人’。你也知道,从老辈起咱就没少和匪盗、恶人打交道。你要有本事,给人医养时不妨就兼带着劝人向善,若没太大的本事,就好好行医,满足于养家糊口吧。”

李辞归晓得爹爹这是把“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的道理换作另一种说法来开导他,便不再出声了。李时深却是在想吴霸山既已接受了“公议”上决定,而且人也不似从前那样张狂了,可为什么仍旧是不能光明正大的上门来求医问诊呢?李时深不得其解的自语道:“咦!干吗要偷呢?他要真是个求子心切的人,肯来认个错不就行啦嘛?”

“嗤!谁稀罕那老贼的认错呀。”李辞归不满表示说,“除非他肯承认毁图的事实。”李时深瞥了儿子一眼说,“行啦!别说那些没用的了。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能改小错,也就有可能承认大错。再说了,他们想来治,咱还能不治吗?还有哇,那些个偷去的子嗣丹,她们不一定敢服。”

李时深这话还真就说中了。当吴霸山把子嗣丹分发给二姨太和三姨太后,她俩还是望药生畏,不敢服用。其实,那是因那裹丹药的纸上印有一幅“毒蛇护丹图”和一副对联;写着“下药对症即灵方,服丹非时始毒丸。”那横批更是让人望而生畏,因它竟是四个红字:“药乎毒乎”。

正因如此,李时深才会那这么说,而医养堂所以要在裹丹药的纸上印上这样的图文,就是要敬示那些服丹用药的人,切不可乱服丹药;否则,与服毒无异。这也是基于“是药三分毒”的道理。

可是谁又能料到,吴霸山的二姨太看到这些字画后,她自己不敢服用子嗣丹,却又害怕四姨太万一先她生子,便故意将子嗣丹打落井里,并胁迫三姨太和她一道实施其“嫁祸于人”的毒计。……

父子俩一阵紧张之后,终算轻松了下来。李时深深情地扫视着密药室,脸上流露出暗暗的庆幸之色。他打量着整齐的药架,忽然其目光落在了孙子的那神情恹恹,颇显萎靡脸上,便很不满地责怪儿子说:“你是咋整的嘛?把个孩子医养成这模样。好歹你也是个郎中!咋就一直开不出个像样的方子把孩子给调养好喽?所谓‘医养医养’,就是又医又养。你倒好,知医不知养,这会落下病根的!”

李辞归被父亲说得极不好意思,红着脸说:“爹,赢子的病早把我魂给吓没了!他这次害端正,总是一忽儿好,一忽儿坏,硬是把我那点自信劲儿全给吓没了。说真的,要不是您出手只怕…只怕他——,诶!我是不敢给他治了。”他挠了下头,继续说道,“我也开了一剂调养的方子,可小家伙全给吐了。他一吐,我就慌了。为这孩子他娘还怪我是个没用的‘坏郎中’。娘也数落我,说我是被孩子的病吓得没了主张。”说着嘿嘿的挠头憨笑。

李时深则肯定的说:“嗯!你娘说得没错。你确实是被赢子的病吓跑了神。你呀,主要是顾虑太多太大!生怕误了自己的孩子。说到底,就是对自己没信心。”李时深看了眼孙子,又摸了一下他的小手,然后对儿子说,“嗯,你给我取些笔墨来吧。”

李辞归赶紧把一旁用作记账用的笔墨和纸张拿来搁在了条凳上,李时深略想一下便开起方子。他习惯的边写边教导儿子说:“我这开的是个单走脾胃经的方子,它再配上咱家秘制的药引子[药引——又叫“药引子”。中医有“引药入经”的说法,即同种属性的药却有不同的归藏习性,有的归走(入)肺经、肝胆经,有的则是肾经、脾经等。“药引”就是这种药性的特殊方剂。将药引加入药方可使药效直接作用于病灶。它有些类似于“向导”“添加剂”或是“诱饵”的作用,有的还有开启、激活或是转化的作用。——作者注],嘿嘿,不是我吹!服用过后,小家伙一觉醒来保准精气神。你呀,开出的那方子让孩子嫌弃主要是欠缺了一味合适的药引子。”李辞归见说,却很不以为然地应道,“就咱那药引子,有那么大作用吗?”

“咦!瞧你问的?”李时深忙抬头来,神情严肃的看着儿子,然后低下头继续说道,“关于这药引子,那可是有一说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