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梦之吕布
3661400000011

第11章 对峙

进入秋末,冬的脚步一天天逼近,又恰逢几日连雨,令部队的行军速度严重受阻,吕布率领永安的二百骑兵八百步兵,直到立冬前一天下午才赶到绛邑县。

董卓已于之前二日抵达绛邑,这二日正从河东四处征调兵马,陆续赶至绛邑、临汾一带,与汾水河对岸的羌胡大军对峙。数日来二军激战不休,互有胜负。

吕布与高顺到达董卓大营的时候,天色已近黄昏,进了辕门来到帅帐不远处,跳下马,将缰绳交给帅帐外警戒的侍卫,一个侍卫马上进帐禀报。

“是二位壮士么,赶快进来!”帐内熟悉的声音火热的传入吕布耳膜。

大踏步走进帅帐,里面非常宽大,可容二十多人一起围坐,帐内四壁角各点着一支粗如手臂的火炬,火苗突突地跳着,映得帐内温暖明亮。

刚进帐篷映入眼帘的是大帐中央的一张巨大案几,董卓高踞案后,帐内分两侧站立着一群甲胄鲜亮的战将,他们个个垂手而立,在董卓面前似乎连大气都不敢出。吕布惊喜得发现,自己的好友李肃正赫然在列。

还有一个人,不着盔甲,此时正站在董卓的身旁,个子不高,火光摇动下,他那消瘦的面颊与细长的眼睛显得阴晴不定,薄薄的嘴唇一张一合间散发出一种奇特的气质,令人想起一种阴冷的动物,蛇!

看见吕布与高顺昂然进帐,并未向董卓行礼,他不悦地冷哼一声。

“李儒,这二位壮士对本将有援手之义,不可无礼。”

原来这厮叫李儒,看见他这副德行吕布心中有气,大声道:“永安城二百精骑,八百步卒,星夜赶来,已至大营辕门外。”话音一落,就向董卓一抱拳,又道:“幸不负将军所托,一千援兵按时抵达,咱们就此别过,祝将军旗开得胜,扬我大汉天威!”吕布说罢,抬腿便走。

“壮士留步,如今汉胡大战在即,正值四方豪杰为国出力之时,二位壮士身手了得,岂非正是一展报负的天赐良机?当一展所长,上报朝庭,下安黎民。”董卓正是用人之时,话音顿了一顿,扫视帐中诸将,眼光迥迥,以一种不容他人抗拒的语调,缓缓道:“一千永安兵交于二位壮士率领,协助本将平定羌胡叛乱!诸位可有异议?”

“将军唯才是举,我等定会同心协力,诛灭羌贼!”一个年长些的将领一开口,其余诸将也纷纷出声赞同,无一异声。

董卓一摆手,望向案上的桌面,黑堂的脸上,眉毛拧在一处,吕布止住出帐的脚步,顺着他的目光望过去,只见桌面纵横交错,竟是用利器划出的一副地图。

“汾水对岸明灯亮火扎营驻有一万羌兵,但是据斥侯最新来报,在对岸离汾水三十里处的北面,潜伏着一股不可名状的势力,具体人数尚未探明,看他们衣着打扮像是鲜卑人。”董卓显得有些忧心重重,“我们拼尽全力只凑出一万五千人,而且大部分还是步兵,若只对付一万羌骑的话,凭借汾水周边沼泽丛林的地形,还能略占优势,倘若鲜卑人也趁机来趟这次浑水的话,我就担心了~~”

帅帐外一阵人马响动,一名侍卫大声禀报“将军,斥侯来报,一个时辰之前,在三十里外的汾水上游,出现一批鲜卑族骑士似欲渡河,现在却已不知去向。很可能羌族与鲜卑族已达成了某种共识,准备联手来攻击我们。”

“能够如此迅速的逃脱我们斥候的盯踪,鲜卑骑兵的人数不会很多,但是却很可能已经过河!”董卓盯着桌面的地图沉思了一下,“他们的意图可能是打算迂回到东面偷袭我军的后方粮仓杨县。”

董卓随手抽出案几上箭桶中的箭支一掷,不偏不倚,正戳中地图上汾水以东的杨县位置,箭羽微微颤动。“二位壮士请带着你们的人马,立即出发,明日此时我要听到你们成功截住这撮鲜卑骑兵的战报!”

当然,董卓不会认为光凭一个千人队就能清理了这股鲜卑先遣队。董卓给吕布二人的命令是搜寻出这股鲜卑小分队,并且咬住报信待援。

可以率领这么多人去打仗,吕布心里早已乐翻了天,哪还会再有推辞之意。

天空就象一块巨大的黑布,深沉的夜色掩盖了一切发光的东西,连续几日的秋雨似乎还没有下干净。地面上无数的火把晃动,一闪一闪的,好象星星跑到了地上,夜风湿润而沉闷,吹在脸上凉凉的冷,叫人很不舒服。天地间好象有一股子肃杀之气弥漫在了无生气的黑夜里,漂浮在冷风中,又或者潜藏在吕布的心里。

纵马慢慢前进的吕布心情越来越烦躁沉重:已搜寻了将近四个时辰,已经走到了距离杨县不足二十里处,在这片广阔的盆地上好象筛沙子一样过往了数遍,却始终没有发现任何敌人的踪迹。鲜卑人的部队到底能隐藏在哪里呢?

一马当先的吕布又下令放缓脚步,回头看看身后的部队,一长串的火把蜿蜒前行,在四周的黑暗里,

就像一条爬行的火蛇,是那么的通明。看着这块一览无遗的平原,心里忽然滋生出一个遐想:鲜卑骑兵会不会就潜伏在黑暗的角落里,正虎视眈眈着自己,仿佛随时都会蹿出,一口咬在火蛇的七寸。

第一次带领这么多人,紧张之余,暗暗庆幸之前高顺的建议,他带着二百骑兵,在距离二、三里处悄无声息的护着自己的右翼搜行。按照他的提议,吕布率领八百步兵,明火执杖的进行搜索,或可作诱饵。当鲜卑骑兵发现一支纯粹的小股步兵行进在平坦的盆地时,很可能会被吊起胃口。在平原旷野,步兵对上骑兵的话,几乎只有挨打的份,鲜卑人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吗?毕竟等这些步兵进了杨县城后,在防御工事掩护之下,战斗力将会成倍增涨。

二里外的高顺领着二百骑兵摸黑行进在小道上。鲜卑骑兵到底会不会出现呢?他们的人数如何,战力如何?时间在一点一点流逝,离绛邑的主力大营已在五、六十里之外,万一他们的人数不是自己预故的几百骑而是几千呢?时间越久,高顺脖子后背的冷汗就冒得越快,举目望向不远处的火蛇,感觉像是一场赌博,倘若突然蹿出几千鲜卑铁骑,自己是不是仍旧按计划杀过去?那么区区二百战骑,岂不像那洪流中的蝼蚁。但是鲜卑人倘若只有几百轻骑的话,在深入敌后的境地,敢暴露行踪去突袭本来不是此次行动目标的猎物吗?

高顺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追朔源头的话,起源于董卓截杀命令的开始,也许火速派兵增援杨县才是当务之急。鲜卑人不惜急进迂回,岂会为了八百步卒而浪费时间!对于一支秘密潜行急进的部队而言,最宝贵的是时间,而自己这一千人却还将时间浪费在无用的搜寻与设套里。

想通了这一点,高顺急忙从黑暗中飞马蹿出。

吕布忽然听到右侧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原来是高顺从隐藏处驰马赶来。

“怎么了,可是发现了什么?”

高顺一脸凝重,促声道:“我们真正要做的不是截杀鲜卑人,而是增援杨县。”

吕布一震:“我们截杀过河的鲜卑人不就是为了支援杨县吗?”

“以我们这样的速度,如何截得住人急马快的鲜卑人?以他们的行军速度之快,怕早已攻进杨县去了,快!叫士兵们跑步前进!火速增援杨县,要寻杀鲜卑人,十里之外的杨县就是战场。”高顺一说完,就急促先行,率领那二百骑兵赶往杨县。

虽然上过战场,也杀人如麻,但从未有过领军作战的经验,到底是怎么回事?吕布一时心乱如麻,想喊住高顺叫他说个明白了再走,但是看他心急如焚的样子,就作罢了,自已在单兵能力上算得上巨人,但是在行军作战的韬略上可能还只是个侏儒。

杨县位于汾水以东五十里,霍山以南三十里,地势虽也平坦,但坐落在一马平川的临汾-运城盆地一带,也就算得上是一扇门户了。

秋日的黄昏,暗得特别快,杨县城尉徐荣站在宽厚的城墙头,眺望远方,一刻前还很鲜明的远方落木,此时却已变成了一团团的漆黑,五日前就接到郡府急令:加强城防。杨县城的内城与外郭都是在自己初为县城尉那一年,亲自规划布置的,整个城防分为东、南、西、北四个门,然后用砖石相连围了方圆十里之地,守兵有一千步兵另加一百骑兵。从战略角度来看,杨县并无任何重要性可言,但是它却又是重中之重,因为永安、临汾、襄陵、新绛一带军马的粮草供应全囤集于此。

黑暗似乎喜欢秋末的萧条,远处孤零的枯树一团团在风中散落,仿佛就是暗夜幽灵在跳舞~~~突然在徐荣的脑海中浮起一种异样:那飞舞着的一团团黑影?是树动?风动?还是~~~啊!看清楚了,那是战马在奔驰,敌袭!

紧接着在滚雷般的响动中,城内也警戒声四起,值勤的士兵纷纷登上城墙,将脑袋探出墙头,只见城外黑压压的一片全是鲜卑战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