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军事汉朝旧事
364000000004

刘邦的抉择

现在要换个镜头,所以得让时光稍微倒退一点。

这一年,是公元前210年,这是个很重要的年份。

这一年,刘邦有了个差事,送一批囚徒去骊山干活。骊山在哪,在咸阳那,咸阳是首都啊。不过,那时候的人显然对首都的概念不是很强烈,对于刘邦来说,这绝对不是个好差事。路途遥远不说,中间一旦发生什么变故,自己就得玩完了。

咸阳谁没去过,谁稀罕?上次去的时候,见到那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我刘老三就发表了一句很著名的观点:大丈夫当如是也!好在当时秦始皇没有后来朱皇帝无孔不入的能耐,不然这句话要传到他耳朵里,那刘老三就得吃不了兜着走了。

佛祖保佑,佛祖保佑(噢,那时候好像没佛祖)。

不管他娘的谁保佑,只要能保佑我刘老三能顺顺利利把人齐齐整整一个不落的送到那该死的咸阳就行。

事情没有按刘邦的祈祷进行,不想它发生的偏偏就发生了。刘邦送的那批囚徒,没走多远已经跑了一大批,到丰县泽西亭的时候,刘邦已经受不了了,便停下来,干一件事—喝酒,顺便再干一件事---抉择。

每个人的人生都在不断的做抉择,有的抉择很重要,有的抉择不重要。此时此刻,刘邦就面临着一个很重要的抉择,因为他的抉择是要关系脑袋的位置问题。怎么办,都跑了这么多人,送过去,朝廷便要治我的失职之罪,运气好,可能留个脑袋。运气不好,死无全尸。不死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几乎为零(秦法苛严)。大秦帝国从不在乎一个小小的亭长,所以几乎是必死无疑。咸阳是不能去了,因为我还不想死,回去也不行,被抓了照样死路一条,那只有一条路了,逃,好死不如赖活着。自己要逃了,这些囚徒怎么办?算了吧,都是苦命人,也不为难他们,让他们也各自逃命去吧。

刘邦几杯酒下肚,终于作出了人生第一个艰难的决定。当晚他便放了那些囚徒,说道:“你们大家各自逃命去吧,我也要逃命了!”其中不少人一听,欢喜得不得了,二话不说便四散逃去,但是另外十几人却觉得刘邦是条汉子,愿意跟随刘邦。深夜到了沼泽地,一个前面探路的人回来报告:“前面有条大蛇挡路。还是回去吧。”刘邦一听反倒豪气干云,说道:“大丈夫前进,有什么好怕的。”说完,便借着酒劲,上前,将大蛇斩成两半。大家顺利通过了沼泽地。

下面是神话传说了,我是不信。

大家走了几里路,刘邦因醉酒,呼呼大睡。后面有人去到斩蛇的地方,见到一老太太在那里哭,便问:“大娘,为什么在这里哭?”老太太道:“有人杀了我儿子!所以哭。”

“你儿子怎么会被杀?”

“我的儿子是白帝,化身为蛇,挡了道。被赤帝的儿子给杀了。所以哭。”老太太说完便消失了。后来他们把这件事告诉刘邦,刘邦心里欢喜得狠,跟着刘邦混得人也是越来越敬畏刘邦,刘邦也越发自负起来。

后来,刘邦躲进了芒砀山。芒砀山离沛县不远,所以刘邦在逃亡的过程中跟沛县还是有联系的,吕雉就偶尔会来看望他。吕雉来的次数多了,刘邦便问道:“你怎么每次都找得到我?”(下面又是神话)吕雉答道:“你的头顶上有云彩,所以我每次看天上的云彩就知道你在哪了!”

我只知道天使头上会挂个圈,难以想象刘邦头上挂个云彩会是什么样子。纸包不住火,刘邦私放囚徒躲在芒砀山的事情还是在沛县传开了。虽然刘邦平时游手好闲,但他生性豪爽,能结交四方的朋友,经常贪小便宜,却又很大方,非常讲义气,这次私放囚徒,虽然触犯刑律,但还是很让沛县人民敬重的。

忐忑不安的刘邦终于发现自己行踪泄露,因为有不少人找上门来了。但是大家不要慌张,找上门来的不是捕快,而是来归附他的人。刘邦的队伍很快发展到上百人了。

虽然是队伍,不过现在干得还是盗贼的活儿,不太光鲜。值得欣慰的是刘邦因此成了沛县人眼中的豪杰,后来你会看到,一个好形象的树立对刘邦的发展有多重要。

如果没有那根稻草,刘邦可能这一辈子就得在芒砀山打转转,如果没有那根稻草,刘邦,肯定会被政府钉在盗贼的耻辱柱上,如果没有那根稻草,今天晚上我也不用费时费力来描述这个人。

还是那句话,历史没有如果,该来的还是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