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极品混乱时代
3625000000116

第116章 出使大宋

“那个纨绔胡狗少?”青年满脸惊愕,根本就不相信蔡邕之言,那胡言他确实见过几面,而对方给他的印象也是那种不学无术的浪荡公子,即便近些日子入了军旅,在其看来也是受了长辈的荫庇,根本不是靠的真本事,如此纨绔公子怎么可能写出那等的佳作。

“缙绅你没想到吧,拿到此词之时,为师也是吓了一大跳的。”蔡邕捋了捋胡子,昂首道“苟少他虽然看似是个纨绔公子,但腹中却还是有些文墨的,前些日子他去为师府中拜访,为师曾出对为难,但苟少他却是对答如流,须臾便将下联对出,当时为师便知其定然为人中龙凤,只是不曾想苟少他的文采也是如此之高。”

见得蔡邕如此夸赞胡言,这青年心中自是有几分嫉妒的,遂开口道“若此词真是那胡言所作,其文采自然不弱,只是学生害怕那胡言为了讨老师欢心买了他人的词作……”

“缙绅啊,老夫虽然年纪不小,但还没有糊涂,此词乃是坊间流传而来,乃是昨夜元宵苟少他即兴所作,作此词时京中的诸多才子尽皆在场,做不了假的,而且缙绅你认为有如此诗才的文人会将这等佳作卖与别人吗?”青年话未说完,便被蔡邕打断“我知你自持甚高,看不上那些京中才子,但你也需知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切莫将天下的读书人都看的太低了,此词真假你可去求证一番,不过为师以为此词绝不会有假。”

“老师息怒,学生受教了。”被蔡邕一顿呵斥,青年自不敢反驳半分,只是心中依旧对那《青玉案》的作者有所怀疑,并且真的打算去调查一番此词的真假。

--------------------------------------------------------------

胡言的《青玉案》在民间传的人尽皆知,皇宫之中自然也流传了开来。

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虽然是个泥腿子出身,却也并非文盲,论文采虽不如京中的那些才子,但对于诗词的好坏也是能分辨的清楚的。

用过午膳之后,朱元璋便抚着胡须津津有味的端详起了手中的《青玉案》一词。

“刘瑾啊,这《青玉案》果真是那胡言所做,看那个小子的模样可不像能安安静静坐下来吟诗作对,能做出这般的诗词来?”对于这《青玉案》一词朱元璋自是赞赏有加,但对于其真实作者,他也是与寻常人一般保持着怀疑态度的。

“回禀万岁,这《青玉案》和关于大宋的走着都是张丞相呈上来的,张丞相还与奴婢叮嘱过,所作《青玉案》青玉案之人,正是胡言胡大人,张丞相对于此词也是极为推崇,认为此词乃是大明建国以来最佳之词,特奉与万岁。”刘瑾回道。

“既是张爱卿送来的,那便不会有错了……只是没想到那个胡言还有这等的诗词之才,朕倒是看走眼了……”朱元璋嘴角微微上翘,忽然目光一滞,落在了那书案的奏折上,半晌之后,道“刘瑾啊,你去把允炆叫来,朕有话对他说。”

刘瑾虽不是朱元璋此刻为何要见朱允炆,但他却也不敢耽误,领命之后,便一路小跑的去东宫寻朱允炆了。

没一会儿工夫,朱允炆便到了御书房。

“允炆来了,快坐吧,允炆啊,你看看这首词写的如何。”一看到朱允炆,朱元璋的心情便莫名的好了起来,呵呵一笑,将手中的《青玉案》递了过去。

“皇爷爷也喜欢诗词了吗……”朱允炆接过那《青玉案》细心品读了起来,片刻之后,便拍手大赞道“皇爷爷,这词是谁做的,实乃是绝妙至极啊,怪不得皇爷爷今日如此高兴,原来是得了一首佳词。”

“这首词的精妙的确是世间难有啊……允炆,你觉得此词比之大宋的那些所谓的大家如何。”朱元璋微微笑着,问向了朱允炆。

“大宋乃为文词之国,此国重文轻武,文人墨客极多,中原之内,论诗词,即便是秦汉魏三国也是无法相比的,不过……单单以此词相论的话,并不输与大宋的文人,甚至在意境上还要稍高一筹。”朱允炆自幼接受的乃是皇家正统的教育,除了能够学习到大明的国内的文化之外,对于大宋的文化也是知之甚多的,而他对于大宋的诗词更是颇为迷恋,诸多大宋的诗词自是拜读不少。

“允炆你所言不错,此词在已经上的确是比得过大宋的不少诗词……”朱元璋点了点头,忽然又道“你四叔他现在已经连破大宋十城,兵临汴京,而那大宋皇帝也送来了降书,只不过那降书上却给咱们大明出了个难题,竟然让咱们派个文人过去,赢了大宋的那些文人才肯彻底投降,否则便要抵抗到底……若是其他的国家,朕自是不用理会,不过那大宋之中却尽是些文坛之中的泰斗人物,而我大明之中的不少大儒都与那些文人有些渊源,若真的使用强硬手段将大宋灭国的话,恐怕会有不小的麻烦,朕老了,不想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花费太多的精力,所以朕打算派胡言出使大宋,让那大宋看看,我大明的文人并不比他们差!”

年轻之时的朱元璋雷厉风行,杀伐果断,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原本的锐气也被消磨了许多,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帝,自是知道如何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若无今日的《青玉案》他定会挥师南下以最强硬的方式灭掉大宋,当然,如果这样做的话,大明的那些文人一定会闹腾的一番的,即便他手段凌厉恐怕也会头疼一些日子,但现如今却是有了个文采不弱于大宋文人的胡言,有些麻烦的事情自是可以避免了。

“胡言……”听得朱元璋之语,朱允炆略微愣了一下,随即惊愕道“皇……皇爷爷,您说这《青玉案》是苟少他作的?”

朱允炆目光呆滞,满脸的不可思议,他跟胡言可是至交好友,从未听过对方竟还会吟诗作词,怎的会突然之间作出这等佳词了,根本就不可能吧。

“朕得知这《青玉案》乃是胡言所做之时也是不太相信,不过细想之下,那个胡言却是经常有些个惊人之举,做出这等的诗词怕也是不足为奇了。”当初朱元璋让胡言随军北伐,无非是给他个军旅出身,好回报一下对方当日在国宴上的护驾之功,但后来所发生的事情却是大出朱元璋的预料,无论是温酒斩华雄,还是空城破燕军,胡言皆是展露出了极高的军事才能,接下来剿灭白莲教一事,便更加坐实胡言的军事之能。

一个普通纨绔,能有这般的惊天之才,朱元璋无法解释,满朝文武亦是解释不了,而这种事情之能归咎在了天资的身上,既有前车之鉴,朱元璋也理所应当的将胡言的文采归咎在了天资上。

“皇爷爷说的是,苟少他的确有不少的惊人之举的,即便是这些日子陪孙儿读书时,也是时常给出一些不同于方先生和黄先生的见解。”朱允炆连连点头,若论惊人之举,无论是都比不上胡言多,单单就关于那《静夜思》的解释便足够惊人的。

“自从胡言做了这个太常东侍以后,朕每每问你一些问题你总能说出一些与之前的不同的观点来,这应该就是受到了那胡言的影响吧……看来朕让胡言伴在你的身边倒是做对了,只不过此番出使大宋的事情必须由他来做,一段时间之内,那胡言恐怕都无法再陪允炆你读书了,朕让你过来,便是来跟你说一声的。”这半年来朱允炆的变化自是被朱元璋看在了眼中,前些日子策问只是自己这个孙儿的观点也都让他眼前一亮,若非此番大宋之事要紧,这朱元璋也是不愿意让胡言去做这个使者的。

“男儿志在四方,苟少他胸怀大志,是不该困于京城,此番出使大宋,想必也是苟少所愿吧,孙儿自不会阻拦分毫的。”胡兄啊,胡兄,你要的公费旅游的机会我可给你争取来了,你可得好好谢谢我。

------------------------------------------------------------------------

不抛弃,不放弃,生命不息,更新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