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萧后如歌
36156600000019

第19章 萧思温飞蝗腾达 萧燕燕入宫封后

新继皇位的景宗皇帝耶律贤兴高采烈,率大队皮室军(皇上卫队)回上京,心情自然是激动不已。一路上,在他眼里,远处如黛山峦,路旁河流、树木、草原、穹庐、帐篷、汉人村庄,都是那么焕然生机,让人心情怡悦和感到格外亲切。正所谓江山如此多娇。他知道回京城他要召开朝会,头一件要办的事,就是应该给支持他登上皇位的几位亲僚大臣加官晋爵,这也不完全是为感恩答谢,更是为了统治大辽这个宠大的国家所必须。他们是可以依赖的有功之臣,也将是国家栋梁。侍中(相辅)萧思温提马从他身后过来,与他并驾而行。“景宗皇帝,你在想什么呢?”萧思温侧过脸来问道。“承蒙诸位,让我这义皇子身份变了,当上皇上了,自然想的是国家大事!”耶律贤喜形于色地也不无幽默地回答。萧思温做南京留守官多年,通晓汉文,遂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如今当了皇上,自然要心装国家大事。不过,你也别忘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孔子之道,先成家,后立业嘛!回京以后,赶快把我的小女儿燕燕娶进宫。”二十岁的耶律贤如今是皇上身份,自然在想主流的大事,相辅(侍中)却催促他赶快娶他小女儿燕燕进宫,便也立即明白,萧思温是急着当上北府宰相,当上北府宰相也就实现了乙室已部国舅帐对北府大权的控制。景宗顺情说好话,进一步拉近感情地说:“放心吧,相辅(侍中)大人,我会兑现对我小表妹燕燕的承诺,尽快娶他入宫。而且,一回上京,我便会先晋升您为北府宰相,让您主掌北府大权。”这就等于说他这个大辽国丈当定了,萧思温满意地一笑,勒住马说:“皇上,那我就谢了。”

萧思温直等到南院枢密使(控制兵权的汉官)高勋和飞龙使女里及其夹在皮室军大队伍中的几百人的队伍过来,才归列。

“相辅大人,您去找皇上说啥?”南院枢密使高勋问。萧思温没有实话实说,他编话安慰两人,说他向皇上提了提为他们几位加封晋爵的事。“那皇上答应给你加封什么官职?”飞龙使女里简直在追问。南院枢密使高勋也把目光投向萧思温,萧思温自然得卖关子,他说,皇上说到上京就会当满朝文武大臣的面宣布加官晋爵的诏令。飞龙使女里精明干练,脑袋里一转悠便货郎鼓似地摇头说:“不对,不对,萧大人,你不可能厚着脸皮去那样问,要我猜,你是去问皇上什么时候娶你女儿入宫,对不对?”南院枢密使顿悟地说:“对,对,飞龙使,我同意你说的,你猜对了。萧大人就是催促皇上早点把他女儿娶进宫。女儿被娶进宫,他这个国丈就当定了。当了国丈,那北府宰相也就当定了,还用明说吗?”萧思温见他俩猜透了,也不想隐瞒,便说:“穆宗皇帝逝前就下了诣旨,要义皇子娶我三女儿燕燕为妻,义皇子也做出承诺,只若他当皇上,就封我三女儿燕燕为皇后。我提醒他,先成家,后立业,早点把燕燕娶进宫。怎么?你们不想帮皇上早点完婚吗?”萧思温真够厉害的,几句话便把高勋、女里两人套进去了,只能顺竿爬地说:“帮皇上尽早完婚,这当然也是我俩的心愿。”两人自然会想,帮助义皇子当上皇上,就也帮了萧思温,让他飞蝗腾达,心里多少也有点不是滋味。

队伍走到阿拉木伦河畔,他向古秋月家住的汉人村落望了望,那是妍国公主的头下军州所在地,还有那殉情而死的雁丘坟,就是在这里他认识了心地善良的女孩古秋月。

耶律贤还清晰地记得,当时,他激动地抓着古秋月一双纤手,向她求婚,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还发出爱的誓言:“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地老天荒,海枯石烂,永不变心。”

可是回到上京,他就要把萧燕燕而不是把古秋月娶进宫了,心里无比地难受。虽然他不只一次地把这种不幸告诉给秋月,秋月姑娘也再三表示理解。他当时知道秋月的身世决定她是多么地无奈?他也有多么地无奈,因为穆宗皇帝不只一次下达要他娶萧燕燕为妻的诣旨。他现在是皇上了,是一国之君,他不可以任着性子来,他得理智一些。他没有停下来,也没有下马,努力地望了望那埋葬殉情大雁的雁丘处,还记得当时叨念的那首诗: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雁,几回寒暑分与合。

失去伴侣撞地死,殉情讴歌雁丘处。

他回上京怕是就要食言了,放弃初恋情人。他长叹一声,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在马上,很快地走过去。

景宗皇帝耶律贤回到上京便排兵布阵,命令右皮室军(皇上卫队)详稳(总司令)耶律贤适,指挥其队伍接管永兴宫的防务。原殿前都点检官耶律夷腊率领的两千余人的卫队,7百划归上京留守韩匡嗣,增加其司法警巡尤其戌城兵力,8百兵拨到飞龙使女里麾下,另有重用,这对女里也是悬念。约5百兵添充给耶律贤住的积庆宫,由宿卫官林一虎指挥。实行全城戒严和霄禁。为了不走漏消息,萧思温、高勋、女里等都不准回家,大家都是这个意见,就住进积庆宫,安排食宿,等待明天皇帝早朝。

耶律贤在贴身护卫林一虎陪同下,从大厅后门遛出来,走进祖宗词堂。林一虎在门外警戒,景宗皇帝焚香跪拜列祖列宗。除了上天,没人能听得见他祷告些啥?“列祖列宗在上,太祖(阿保机)、祖父(耶律倍)、父皇(世宗耶律阮),你们的后代我耶律贤又当上了皇帝,宗号景宗。我会继承你们的遗志,领导好大辽国家,也不会再让其它人窃取皇位,我保证永生永世,世代相传。”他对母后和甄后的灵牌说,生我者母后,养我者救我于危难者甄后,孩儿永不忘恩。再对叔父娄国和舅父萧海贞的牌位发誓说,两位长辈放心,你们当年反叛穆宗的残暴统治是可以理解的,我一定为你们正名。然后,景宗又悄然回到大厅,回到他的寝室,蒙头大睡。

翌日,金壁辉煌的金鸾殿大门洞开,陆续有大臣们赶来上早朝。穆宗活着时不务朝政,景宗刚接继皇位,上早朝在大臣们心里已是喜出往外。残暴的穆宗耶律璟终了一生,应该不会再有什么灾难。景宗的祖父是个贤良的王子。世宗耶律阮也饶有正义,他们的后代景宗皇帝也不会差到哪去。大臣们心里暗暗地祈福。

“皇上驾到!”相辅(侍中)萧思温充当殿前伺仪官。大臣们山呼叩拜。然后,由萧思温宣旨,也如中原殿上传旨太监:“奉天呈运,皇帝诏曰”,那千篇一律的开头,然后才是诏令的内容。相辅(侍中)萧思温加官为北府宰相兼北院枢密使。南院枢密使高勋晋封秦王,位居南面官之首。飞龙使女里加政事令,升任契丹行宫都部署,一跃成为辽廷显贵要员。可与萧思温加封为百官之首相比,高勋、女里相差甚远,两人面面相觑。

散朝了,大臣们纷纷离开,高勋和女里习惯地走在一起,女里说:“这个萧思温,就靠女儿轻易地飞黄腾达了。”高勋说:“这个闲气可生不得,皇上就要娶他女儿入宫了,封了皇后,萧思温就当国丈了。唉!还让他兼北院枢密使,集军政大权于一人之手,当文官他行,可用兵作战,他哪行啊?!”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这就是皇上金口玉牙,两人沉默了。

加官晋爵使腰杆粗壮起来的萧思温,被皇上叫住,对他说:“萧相国,请回家安排好,三天之后送我表妹燕燕入宫,我回去就安排迎娶。”

萧相国乐得眉毛胡子都闪亮光,回家便通报三天后送三女儿燕燕入宫,抓紧准备,千万别耽搁皇上大婚。萧燕燕的娘亲乐得合不拢嘴,二姐萧婷笑得有些勉强。萧燕燕似早有思想准备,她说:“我嫁人得按中原汉人习俗,我要坐八抬大轿,轿夫我选我的几位汉人朋友。”“那伴娘呢?”二姐萧婷心境也平静下来,她提示说。这时,客居她家的古秋月闻讯进来,她也得帮着操办,不管她心里高不高兴。萧燕燕说:“给我做伴娘的,年龄得比我小,我选定林一凤了,我想带她进宫,留在我身边。”父母和二姐都赞同。萧燕燕对古秋月说:“秋月,你去把林一凤找来!”“好!”古秋月爽快地答应着,走了出去。

林一凤被找来了,三个姑娘到一起,燕燕、秋月十六七岁,韶华青春,一凤十三岁亭亭玉立。一凤听燕燕亲口告诉她,让她做伴娘,然后以中原女儿带陪嫁丫头出嫁那样带一凤入宫,一凤自然愿意。燕燕让她回家告之父母,做准备。再求古秋月随萧府管家去母亲的头下军州,做三件事,一找豆腐匠康玉柱牵头做白豆腐、干豆腐和抄豆腐皮,萧家女儿出家要做豆腐宴。二是找林六子组织八名汉人奴隶户的青壮年,做抬娇夫,三天后送她入宫。三是找齐国山组织汉人奴隶户的吹鼓手班子,送她入宫。她要以皇后的身份带这些汉人朋友入宫。这个打算她跟父母说过了,萧相国要依丈这个女儿就什么都答应了。母亲妍国公主也不再阻拦,以后的大辽皇后母仪天下,她的一个小小的头下军州还算得什么?何不让即将出嫁的女儿高兴?就也说:“燕燕哪!你是最给妈脸上增光的,你要求啥,妈都会答应你的。”萧燕燕想了想说:“那再杀一头猪,两只羊,咱萧府也要摆宴席,庆贺我出嫁,可以吧?”“可以,可以!”妍国公主满口答应着。她就忘了揣摸小女儿的用心,这是宣扬中原饮食文化,婚庆的中原文化,全由汉人担当,这显然是在为日后大规模解放汉人奴隶做思想舆论准备。

见小女儿燕燕取来文房四宝,摆在八仙桌上,妍国公主问道:“燕燕,你想写什么?”燕燕说:“妈!不是我写,得你写给头下军州刺史郝忠诚,要他支持管官和古秋月的要求,携助把轿夫、鼓乐队两班人和打制一顶轿子,还有做几个豆腐的事落到实处。耽误我出嫁,就耽误皇上大婚,他要被追查责任的呀!”“对,对!你看我,这大事哪能忘了呢?!”说着坐到桌前,燕燕给母亲研墨,妍国公主樱桃小楷妙笔生花。

萧相国和妍国公主的小女儿出嫁,而且是嫁入宫中,就要封后的,谁敢耽搁?可谓夜以继日地准备。

翌日晨时,萧府大门鼓乐班子,嘀嘀答,咚咚咚,吹打起来。齐国山“嘟—嘟—”地吹着长管大号,迎接祝贺上礼的宾朋。来随礼的宾朋好友,契丹人大宗礼物如猎物、毛皮、珍果等都是用马驮,中原人则用下人挑担、推车,小宗礼品用筐篮,礼包用红纸袋。飞龙使如今加政事令,升任契丹行宫都部署,相当于耶律夷腊曾担任的殿前都点检官。原南院枢密使高勋,原职不变,晋封为秦王,位居南面官之首,他们直接参加景宗皇帝大婚,但也都派家人带仆人来萧府随厚礼。女里是契丹人走契丹习俗,高勋是汉官,走汉人习俗。随礼的都要先去礼房,那里给随礼的人挂名、收礼,包括金币银两记帐。上京留守官韩匡嗣如今是军政法警加身,权力大了,他也同女里高勋一样直接参加皇宫景宗皇帝婚礼,那可是重礼,再派他家儿子韩德让来萧相国家再随份礼。春寒料峭,冷风入骨,韩德让穿大褂,外套羊羔毛皮坎肩,头载水獭皮帽,脚穿半高筒靴,异常潇洒。他走在前,仆人挑一担礼品,扎系红绸穗带。萧家大管家忙引向礼房。

礼房除记帐、挂单、收礼,还有宾客休息室,茶水、水果、小糕点伺候。丫环、仆人穿来走去招待宾客,很是周到。

外面,花轿、礼车备好了,鞭炮响起,宾朋客友都走出来看萧家三郡主萧燕燕上轿。韩德让也走出来。

先是萧相国、妍国公主夫妇二人走出房门,分别立定,向宾朋友人拱手致谢。而后是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萧燕燕,由古秋月、林一凤和二姐萧婷陪同缓步走出来,这是年龄不同的四位美女。萧燕燕向来宾们鞠躬致谢,博得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萧燕燕的目光与她的学友,也是师长的目光相对,内心涌起波澜,她无话可说。因为她的婚姻并非是自由做主,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尤其前任皇上穆宗皇帝的诣旨,当然她对表哥耶律贤也不是没有感情。“秋月,把盖头给我盖上!”她突然命令似的说,这也是为了躲避韩德让那复杂的目光。

盖头一盖上,来到花轿旁的鼓乐,两支唢呐,一面鼓,一面小锣,便嘀答地吹打起来。

萧燕燕由林一凤和古秋月搀着但并未迈步,她对古秋月耳语:“秋月,你是当今皇上耶律贤的初恋,但我却先嫁入宫去,这怨不得你和我。”说完紧抓一下古秋月的手,然后移步,转对林一凤说:“一凤,搀我上轿。”

萧燕燕上轿,一凤撂下轿帘。

萧相国打了一个起轿的手势,大管家吆喝一声起轿。

八抬大轿的轿夫,不是听大管家的吆喝,而是听领队林六子林六哥的指挥:“起轿!”花轿抬起,整齐化一地调头,再踩着鼓点,颤悠悠地走起来,林一凤伴着轿子走。

萧相国、妍国公主向众宾朋告辞,说他们夫妻要送女儿入宫,萧府由大管家招待诸位,请吃好、喝好。然后带二女儿乘轿车随花轿走出萧府大院,随后是两辆独轮推车、六副挑担陪送嫁妆。

齐国山的鼓打得翻花,林六子指挥八台大轿在大街上扭着舞步往前走,招来满街筒子围观看热闹的观众。喝彩声、祝福声不断。

耶律贤不是平民,而是九五之尊的皇上,他不可以出来迎亲,而是派他的护卫官林一虎,率卫队和宫户即宫廷籍户,多为汉人奴隶户和契丹人奴隶户,就是宫户中的男女仆人和奴隶出宫迎接。

景宗皇帝在他父皇世宗耶律阮创立的积庆宫举行婚姻大典。

契丹人信萨满教,崇拜日月、敬畏神灵。到辽太祖阿保机建国立都时,也信佛教道教,喇嘛教即黄教。当时主导是萨满教。萨满是巫的意思,男称巫师,女称香头。契丹皇上大婚,也得先让巫师们跳一阵大仙,避邪颂经。景宗皇帝耶律贤和新娘子萧皇妃都要经历膜拜之礼。抬轿子的轿夫、鼓乐队都也必须规规矩矩,听着看着,林六子、齐国山进宫开了眼界,免不了四处张望。不过,随重礼的臣僚们都得把礼物包括银两金币都得送去礼房,都要挂名而且实名制,皇上未必去看姓甚名谁,随礼多大多少,都是些什么。在经济社无论南朝北国都是一样,入洞房也是,不过不同的是契丹人结婚没有闹洞房一说,而且新娘子也是陪客人们喝酒的。

宫里摆酒宴,萧府也摆酒宴,萧府有萧燕燕的策划安排,摆一道豆腐宴。豆腐匠康玉柱老家是辽西郡人,辽西豆腐文化先进。辽太祖阿保机灭渤海国,辽军回京捎着也就把辽西郡收归辽国,抓来大批奴隶,康玉柱的祖父、父亲也就归了妍国公主的头下军州,成为汉人奴隶户。他家带来的不仅是做豆腐的工艺,鼓也打的好,还会如齐国山会吹唢呐。汉人过春节踩高桥、唱蹦蹦,组织鼓乐班子,是活跃份子。他被分的任务是做几盘白豆腐,一盘干豆腐,抄几斤豆腐皮,供萧府摆宴。辽西豆腐在各桌上有肉丝、青椒炒干豆腐、肉末炖豆腐、凉拌豆腐皮,在契丹辽国一炮走红,赞不绝口。

古秋月心情不好,什么都没有吃就回自己的房里,翻看木刻唐诗。

萧燕燕洞房坐帐,新郎君景宗皇帝晃晃悠悠进来,他不讲规矩,把盖头给掀开说:“表妹,我们又不是不认识,你眼看着我,真如做梦一样。”他抓起她双手,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燕燕没有回应,两眼看着他,心里却说:“你往下说,把对古秋月说的再给我说一遍,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耶律贤没那么往下说,而是说了句:“用不了多久,朕就会下诏,策封你为皇后。”燕燕应对说:“我一定帮你管理好国家。”“这我相信,你肯定有这个能力。”耶律贤说完,一栽歪扑通地躺了下去,把萧燕燕也拽倒了,压在了他的身上,两人咯咯笑个不停,滚做一团……

皇妃萧绰心情特别好,把林一凤招进寝室,从抽屉里取出一页纸,纸上由她亲手绘制的漠北弯刀画图。她递给林一凤说:“去趟你们林家铁匠铺,交给你父亲安排下去,照图帮我打制一柄漠北弯刀。”“给谁用?”林一凤问。“我用呀!”皇妃萧绰回答。“你用?你不是喜欢佩剑吗?”林一凤惊诧地睁大两眼说。皇妃萧绰说:“我是喜欢佩剑,因为我生长在幽州(南京),有汉人情节,剑侠者以持剑为上,剑乃剑客仙器利刃。可如今我就要成为大辽皇后了,契丹是马上民族,契丹勇士以漠北弯刀为刃,皇后要辅佐皇上,率领契丹勇士们征杀,拓疆扩土,我必须佩带漠北弯刀。不说这些了,注意我要打制的漠北弯刀,刀柄要比一般长一倍,便于双手握刀,以弥补女人力量之不足。要用优质钢材,我出高价。快去吧,我还有事!”皇后显得很急。林一凤说:“我让我父亲亲自打制一把能切金断玉的宝刀,献给皇后您!”说完乐不颠地走出去。仿佛终于等来了报答恩人的好机会。也终于等来了她所期盼的萧绰姐姐能当上皇后!走出皇宫她忽然想起来,应该先改制一柄样品让萧绰姐姐试用,尤其加长刀柄,长不得,短不得,不试用哪行?

林一凤直奔自家铁匠铺,对父亲一讲,并把图呈上,林老汉乐了,回家从藏柜里取出一柄早打制好了的长柄漠北弯刀,还用绸布包裹着。让她赠送给恩人萧三郡主萧绰。林一凤接过刀,先三拜其父……

古秋月看不下书去,心里很乱。公开场合,她说的很敞亮,祝福的话也都说了。自己的出身不好,是亡国之女,比不上萧燕燕优越。自己曾多次安慰自己,认命吧,认命吧!自己在萧府,也是寄人篱下。她心里就满装着如《红楼梦》里边女主人公林黛玉那种苦恼、忧闷、抑郁的情绪。一想起耶律贤向她求婚时的海誓山盟的表态,真就更想不通,你哪能这样做,为啥要娶萧燕燕在前,而弃我这个你的初恋情人于不顾?只能作诗,提笔在纸上乱写,捋着情绪的疆绳往下写:

柳絮飘泊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寄人篱下谁收舍?秋风无语草木愁。

(取意,拆用于[清]曹雪芹《红楼梦》)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薄幸郎君娶新欢,忘却比翼连枝愿。

(取意,拆用于[清]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