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来世今生
3615400000045

第45章 触范国事

上完数学课,还没等“学生”从函数课惊异和好奇中清醒过来,刘聪摸出一张画道:“今年雨水很少,旱灾可能难免,我们格致院作为当世最先进的生产力,应当为百姓做点事情。这里有一张水车的草图,大伙看一看,应该如何制作,尽快画一张详细的工程图出来。李恫,这件事就由你们理工所牵头去做,别的所也要群策群力,协作完成。以后做每个项目都要互相协商,共同探讨,这样才能共同进步。”徐经坐在最前,本想自己的综合材料所把这活接过来显示一下自己的才能,没想到分给了理工所,心中有些沮丧。接过草图一看,又是啧啧称奇,说道:“这水车不用人力,难道能让水流带动它运转吗?水流有缓有急,如何加于控制。”

自转水车关键就是如何控制它的转速,这和水流量有关,但可以从改造河道上动脑脑筋。这就牵涉到水利问题,要在大河边作一道喇叭形的大渠,上游最好设一个大水库,设置一道大闸门。但这样的工程太浩大了,造价也不合算,所以得改选小的支流,在河道宽窄变化处建造。不过这一个样板工程,刘聪决定做得考究一些。刘聪将水车的原理细细叙述一番,最后道:“这件事本公子将亲自参预,还将牵涉到府里用水的问题。建成后将会一车多用,既用于农田灌溉,平时还能磨米磨面,又能用于生活用水。水渠的建造最好能找到成本低的材料,不要动不动就想到木材,那实在太不合算。”刘聪一直为各种材料的贫乏而苦恼,一穷二白,一切都得从大炼钢铁开始。

顾恺道:“东家,我们不是要建窑吗?是不是可以用陶瓷瓦罐替代……只是成本也不轻。”徐经道:“如只建一座,成本是不轻,要是别人也要造的话……”徐经的一位徒弟解洪说道:“师傅,上次师弟到胶州、岭南游历,不是带回来一种叫树胶的东西。是否拿来让刘公子看看,能有什么用处,也不知是什么物质。”刘聪一听乐了,说道:“一定是橡胶吧?带来了多少,快快运来,本公子都要了……嗯,这事得派人去一趟胶州,设个收购点。”徐经问道:“这树胶能做水渠?”刘聪笑道:“能,做什么都可以,不过得经过多种工艺加工。徐经,这事就交给你了,到时本公子会来教你怎么做?”解洪道:“师弟只带回来几十斤,先试制起来。师傅,是不是稍个信让人送过来?”看到刘聪兴奋的模样,这些人也眉笑颜开。

刘聪一边给他们上课一边指导各所建立科研大纲,术士们对他是越来越崇拜,以前一直喜欢吹嘘的顾恺,每天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顾某人真是井底之蛙。”让刘聪没想到的是,有了橡胶后,他的颜料工程也有了新发现,这已经是几个月后的事情了。这些术士实是杂学家,徐经的几个徒弟倒稍有一点分工,各有所长。有了科学院那就一定得建立实验室,这是一项麻烦而又费力的工程。各种实验工具都得慢慢做起来,对这些小制作,这些杂学家兼工匠来说倒是拿手好戏。因地制宜,平常的日用品在他们手中很快就会变成一件不一样的工具,刘家铁匠铺里的很多工具也被拉进了实验室。在动手能力方面,刘聪的能力就没法跟他们比了,随便拉一个学徒出来,便是一名手艺上成的工匠。

讲完元索周期表后,徐经的综合材料所也开始忙了起来。为了这个元素周期表,格致院里的争论出现了一个高潮。这世界的物质到底有多少,按什么分类划分,怎么只有一百多种呢!刘聪只有摇头的份,出面制止了大伙无知的讨论。这些矿石都不知道在哪里,又没有太多实验论证,拿出这个周期表来大伙还是没法理解。就徐经的话而言,他收集的各种不知名的石头就有上千种了,这个世界怎么才有一百多种元素?刘聪也不急,这些事过不了多久他们便会明白的。

过了几天,寒山学校实验室外的水池边,一架小型的水车模型已经架起,正进入传动系统的功坚战。这是一个精细的活,要将水车转动的力传到磨盘上,提水的同时还可以磨面。木制的水车第一次用上了铁制的转轴和这世第一个齿轮,制作自然是粗糙些,但用在这样简单的制作上还是比较精密了。一伙人正忙着,徐敬业急匆匆地跑进来,还不住地擦着汗,边跑边喊道:“刘院长,快快出去迎接,苏州长史李大人来了!”刘聪正忙着,不耐烦地说道:“您是校长,您迎接一下还不是一样?让李大人喝会茶,这个磨盘按上了我就来……”徐经道:“还是出去吧,长史大人来了,岂能怠慢了?”徐敬业道:“刘东家,跟老夫一起去接,长史大人是来找您呢!”见大伙一副兴奋的样子,放下了手头的活,刘聪只好带着大伙去迎接。

李道忠果然还在门外,身着大红官袍,带着五品的官帽,背着手站在轿边,身边跟着两个随从和苏天星。见刘聪等人迎了出来便抬手行了拱手礼,脸上带着笑,说道:“刘公子真是大名人啊,现在在苏州城老夫耳中老是听人说起刘聪,刘聪的。听天星说你一直很忙,也不好意思打扰。”刘聪笑道:“我又有什么可忙的,李大人客气了。有哈事让天星传一下便了,岂能劳您大驾,登门指教呢?”徐敬业也上前行礼道:“学生恭迎长史大人,大人辛苦了。”李道忠行礼笑道:“徐先生客气了,本官也没大你多少,岂可以学生自称。以徐先生的学问,本官做您的学生还差不多。”两人客气一番。等到那些术士上前见礼时,李道忠便不再客气,只是微微颔首,笑了笑,算是打过招呼。

一行人入内,厅堂里坐得满满当当,刘聪小声问苏天星道:“怎么李大人来也不先进来说一声,庙宇拆迁的事也没进展,今日他来可为此事?”苏天星一脸委屈,说道:“盯了好多天了,就是没发落。这老匹夫,好酒好菜每天不客气的笑纳,可就是屁也不放一个,那酒倒是喝上瘾。”刘聪问道:“那他今日来此有何事?真是莫名其妙!”李长史和徐敬业很熟悉,先聊了会学堂的事,接着又东家长西家短的继续,也不见说上正题。刘聪几个陪着干笑喝着茶,也不认识他俩聊的那些“老友”,嘴上却不住地应和着。官场中人见面总是端着架子,说半天也不入正题,让苏天星去找他也是因为和官僚打交道累的缘故。

“刘聪。”李长史斟满第三盏茶后终于招呼刘聪了。

“哦,李大人,小子在听呢。”刘聪献着媚答道。

“你这学堂办得不错,收得学生也不少,这是件好事……”李长史打着官腔。

“谢谢李大人夸奖,都是府中下人们了孩子,让他们识些字总有好处。”刘聪顺着他回道。

“听说你还在学堂办了个格致院,这倒是件新鲜事。格物而致知,都格些什么物啊?”李长史脸上有些笑容,可看着有些不怀好意。

“格世间万物!才刚刚开始,刚刚开始……李大人有何指教?”刘聪抱抱拳问道。

“哦,格世间万物?口气倒不小。听说你天生异才,最近做了许多新鲜事,苏州城里差不多都知道你的名头喽。”李长史说着端起茶盏又喝了一口。

“不敢,不敢。只是做了点清酒,还有一些肥皂。这些大伙都知道,是件好事,做生意嘛就是知道的人越多越好。”刘聪也喝了口茶,不知李长史来找自己为得是哪端事。

“做生意?是的,是的。你作坊里的肥皂现在已销往杭州、扬州,可能润州也过去了,也是你的格致院造出来的?”李长史眯着眼说着话,右手扶着椅子轻轻地敲着。

“那是小子开年时偶然所得,并非格致院所产。正因为得了那生意,小子才对格致产生了好奇,全是为了生意,为了生意。”刘聪答道。

“全是为了生意?可能末必吧?”李长史突然严肃地说道。

“不为做生意又能为什么?或许长史大人不是这般想,给本公子划的两块地硬是弄了几座庙在里面。搞得小子伤透了脑筋。”刘聪苦着脸说道,满是委屈。

李长史道:“你那二十多亩地要在城东码头边上,是让州里很为难,那边居户虽然不多,可是每年苏州的绢布丝绸多在那里上下,商铺也算拥挤。划两座庙基也是不得已,就当替佛教做点贡献吧!”李长史的意思就是和以往一样,庙基划给你了,不能让其拆除只有留在那里。

刘聪道:“那是非拆不可的,哪有我掏钱让别人造庙的道理!”徐敬业笑道:“那就要看刘东家的作为了,许多商户征到庙基,都只有自认倒霉。那些大和尚可不是这么容易对付的……长史大人,朝庭说要整治庙宇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怎么这么多年来,庙宇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光苏州城里就有好几十座,这样下去,大汉国可都是和尚喽!”这个时代庙宇特别多,都有自己的产业,又不用纳税,李恫、邓泉他们也是一番议论。

李长史道:“这事确实是个难题,我朝几十世来,历代吾主不是敬佛就是重道。难得有大臣提起整治之事,到了圣上案前,最后总是不了了之。难就难在圣上跟前有佛道,想移菩萨不容易啊!”刘聪道:“这事落到本公子头上可不行,这几座庙非拆不可。天星,明天写份讼状,把几个庙宇都告到州府去。州府明明把地划征给了我,作为大汉境内的佛道僧人,难道连衙门的公文都可置之不理吗!”李长史笑道:“这事随你主意,能不能够是说不清的。本官今日是来问问,你格致院里设了一个农学所是怎么回事?一个小小的商户竟然格起农事来了。粮食税收向来是国家大事,哪轮得到你去研究,刘东家,你居心何在啊……”李长史原来是来找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