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闷罐车
36049900000009

第9章 14.

轰隆隆,轰隆隆。随着火车汽笛声响起,满载新兵的闷罐车缓缓驶出城站。

闷罐车,又称闷罐儿。运兵的专用火车,它是由一节节长方形铁夹板组合而成,每节车厢均独立,不贯通。厢门没有上下台阶,全靠爬上跳下,车厢门移动全靠铁链锁住,此车最大特点;隐蔽性,厢门一关,什么都看不见,运兵是战备任务,当属保密。

这辆闷罐车,破的一塌糊涂,而且锈蚀斑斑,还时不时停车。据说,这是铁路的潜规则,慢车让快车,货车让列车,闷罐车属于什么车都得让。等待其它列车呼啸地擦肩而过,它才慢悠悠启动,像老牛拖破车,有气无力。愈往北方走,原野上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一片茫茫,不经意地想起老人家的豪迈诗篇。不过,在闷罐车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车厢里绝对闹忙,烟雾缭绕。新兵们有的盘腿而坐,大谈部队熔炉革命理想;有的随着车轮滚滚,就愁眉不展想家想亲人;有几个干脆用军被当桌子打起扑克,来点小搞搞,刺激刺激,消磨时间。郭宏照顾何仁,帮忙打好地铺,按时吃完退烧药,倒地蒙头大睡。

杨卫嘴巴一刻没停过,津津有味地吃着零食。这小子扛着六十公分帆布旅行包。里面有一半是吃的;什么麦乳精、奶粉、白糖、饼干之类。假如不看当兵模样,带这么多东西,还以为去郊游玩耍;

他父亲以前是记者,写过几篇好文章。据说,笔杆儿很硬,写一手好字。他妈厉害,幼儿园里当园长。特宠儿子,据说,冬天早晨要帮儿子挤好牙膏,调好洗脸水,老话道:宠子不发。

杨卫和春林,家住着很近,隔着一条浣纱河。在南二读小学时,经常在浣纱河里捞金虾儿,喂金鱼。绝对是哥们发小,穿开档裤兄弟。后来长大了,学校复课闹革命,上半天课。他俩偷偷摸摸到市府的高墙上看大字报,看着看着动起歪脑筋,撕大字报回家当字帖。听说,有些字儿是美院的教授,臭老九打倒后,劳动改造抄大字报。只要找准时间,浆糊未干,一揭就下来。后来传说有大家的字,杭儿风一吹,大家疯抢,惊动了革委会,马上干预,离墙一米开外绳子栏杆,有基干民兵值班了。接着,杨卫换了人间,特别喜欢穿三合一军装,还总戴顶军帽,帽沿非要往上耸一耸,脚蹬北京产黑灯心绒布鞋,鞋底是暗红色塑料,而且双边的,怕磨损严重,底面按一串图钉。骑一辆飞鸽牌女式自行车,座椅拉到顶,蹬起车来有居高临下之感,腰板笔挺,双手内八字。这幅派头当时绝对时髦,回头率特高。这套行头他是用压岁钱问省军区的子弟买的,那根武装带贵点,不过,没关系。他袋里有“牙”了,他父亲落实政策,补发工资有钱了,甚至劳动改造住牛棚的时间,统统补发。难怪杨卫要什么有什么,绝对发达豪华。前几天,杨卫逛马路,看中一双球鞋,回家一烦,她母亲立马给买了双回力牌白色高帮球鞋,个儿一下子跃起,蓝裤子的裤角管儿八寸,上身白衬衫,蛮宽的武装皮带一系。乖乖隆地咚,麻油乱头浇,苍蝇蚊子绝对滑塌,湖滨红波无线电商店趟进逛出,不好说了,有点木郎吊财仙味道。弄得杭生、春林、何仁几个死党羡慕嫉妒恨。

杭生斜靠在车厢门口,使劲抽着烟,双眼眺望远处,傻傻地发呆。一阵高兴,当兵了。但冷静下来,却很迷茫。

不过,在车厢旮旯头。春林实在,世外桃源,迫不及待地偷看刚才在车站良良塞过来的情书,边看边笑,心里甜滋滋的。

亲爱的春林:请允许我第一次这样称呼您!

记得去年,我在学校杨家牌楼农场水库游泳时,不慎脚抽筋而溺水时,你二话没说,第一个跳入水库,当时我已神志不清,死死抱住你这棵救命稻草,现在想起来后怕,也挺难为情的,幸亏你会游泳,而且有劲,不然我们俩同归于尽。

那天,全年级在礼堂召开表彰大会,骆校长站在主席台上情绪高昂地说:同学们,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舍己救人的学**标兵春林同学上台领奖。顿时,全场掌声雷动。当骆校长双手把((***选举))1一4卷,送到你双手时。我激动死了,大家也挺激动。我穷鼓掌,拍得手都痛了。接着,骆校长让你谈点心得体会时,你说:性命关天,什么也没想,只知道救人。所以不好意思,没有心得,也没有体会,弄得全场哈哈大笑。那晚我失眠了,真想和你说说话,好好谢谢你。从此,同学们开始你和我配对,此事我爸妈也知道了,我妈说:这可能是老天安排的,我想命中注定吧!信封里还珍夹小照,照片上良良亭亭玉立,站在柳浪闻莺草坪上,背景西湖一览无遗。

喂喂喂,春林到站了,快下车吃饭,杭生已在车下大声喊道。

哟,停车了。春林自言自语地说,急忙收起信件。杨卫在一旁冷笑,贼溜溜地说:春林,还在想她,小心掉魂哦。春林回敬道:你呀,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哈哈哈。何仁感冒好多了,脸开始有光泽,郭宏搀扶着他一起下车。

火车停在一个前不离村后不靠近店的地方。铁道路旁的空地上用军用帆布搭建的几个简易大棚,棚下几大锅饭菜,热气腾腾,还有几大筒滚烫的热开水。菜是大白菜烧粉丝,看不到肉,新兵们不管三七二十一,齐拥而上,有的连帽子也被挤掉,有的小个子哇哇大叫,盛不到饭;

当地人武部干部气鼓鼓地吹着口哨,使劲劝导新兵不要争抢,尽管嗓门很大,无济于事,没人听,无奈直摇头

杭生到底有劲,轻松挤进人群掩护春林、郭宏、杨卫盛菜。杨卫瞧瞧饭菜,嫌差没食欲,递给了何仁,又在挎包里寻找零食吃。

杭生吃饭很快,大白菜在嘴里像山珍海味,特香,又添了一碗饭。冲着杨卫直嚷嚷:喂,穷骚包,肚子饿了叫爹娘也没用。杨卫一脸无所谓,人还没到山穷水尽,到了那一步,你不吃,佩服你,变神仙了。

杭生,绝对有型,属于高大全。身材就不要说了,虎背熊腰谈不上,起码结棍,浑身有劲,有点谢谢妈李玉和味道,一边一块隔着肉,最典型是鼻梁,特挺。脸上始终油乎乎的,感觉很有活力。

他爸从抗美援朝回来后随部队进驻杭州。听说,地方上邀请他作报告,毕竟打过上甘岭战役,一把炒面一把雪也吃过。在劳模会上认识了杭生他妈,她是当年几千人的纺织厂里“三八红旗手”,一人管二十六台织布机的挡车工,火眼金睛,胚布上稍有线头,耳朵上挂着小剪刀,立马手到“病”除。又是厂里的厂花,文艺骨干,大合唱站中间的,“东方红太阳升”一唱,弄得台下厂里的几个电工乱煞个乱,竟然睡不着觉,每天还没到饭点,电工就有人送菜,香喷喷的干菜烧肉,她左右为难。反而车间里小姐妹幸灾乐祸,多多益善,一抢而空。有一次食堂里这两位电工,为了送碗糖醋排骨,争风吃醋,差点打起来了。但她眼角高,根本看不上,听了杭生他爸的英雄事迹,热泪盈眶。一打听,杭生爸单身一个,还没成亲。于是,她追他,倒追。人嘛,犯戒的,有人送嫑吃,一定要自己烧,送给人家吃,才有滋味。那天杭生妈亲手烧了一碗糖醋排骨,可能太激动,心像敲锣似的,醋瓶儿打破,自己全然不知,隔壁邻居提醒才晓得,带着小京生(花生),托军代表去请杭生他爸,叫他到屋里吃顿便饭,说是听了英雄事迹肃然起敬,处于对英雄的敬仰,邀请到家作客。杭生他爸,绝对高兴,可名字对不上号。毕竟当过兵,有点“侦察”经验,到厂区宣传栏去看了一下,是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一张很大的胸前戴大红花的照片,大大方方,“杜鹃山”中党代表柯湘的发型,蛮好看。杭生爸马上回寝室,心花怒放,急忙刮胡须擦皮鞋,樟木箱里找华达呢,活脱脱槑头槑脑。要晓得,一般来说,毛脚女婿到未来丈母娘家,一进门说话留点余地,什么伯母阿姨,这位英雄倒好,一上来就叫妈,而且穷叫。弄得人家娘吃了一个瞪头槑,转过神来,笑得前仰后翻,嘴巴里假牙差点掉落,咽到肚子里。墙门房子里,隔壁邻居看热闹,这位英雄频频敬礼,大家都说他好。跨进门槛,进了房间,几杯黄酒下肚,连说老酒好喝,甜迷迷像糖开水,乐得全家笑开花。三下五除二,竟醉倒了。这下,可把杭生妈急煞,又是泡浓茶又是瀼蜂蜜,忙碌团团转。还是准丈母娘有经验,叫女儿弄块热毛巾敷脸,这一招绝对灵验,热毛巾额头上一搭,两人就抱牢了。准丈母娘还以为毛脚醉了要人工呼吸,定神一看,扭头就跑,跌失绊倒关墙门。后来恋爱结婚,年纪相差蛮大的,当属老牛吃嫩草,鲜花插牛粪的案例。

有人调侃道:那位写「谁是最可爱的人」大作家,写了太生动,给志愿军战士做了最好的「征婚广告」。后来有了杭生,属于南北“杂交”,优良品种,家里排行老小,他爸四十几岁才有杭生,所以特别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