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星球改造之华夏崛起
35840000000067

第67章 飞艇、飞机和汽车的发展

在社会建设模块的设定中,在三国出现之前,蒸汽动力汽车已经投入使用,由于构造复杂,仅用于大城市的公共交通和一些短途的货物运输,并未得到大面积推广。并且在黄帝纪年4556、4557、4558年(公元1859、1860、1861年),唐国、宋国、明国分别批准了内燃机的专利,为汽车、飞机、飞艇的发明提供了可能。

同样在社会建设模块的设定中,黄帝纪年4547年(公元1850年),唐国的蒸汽动力飞艇诞生,时速达到20km/h,载重1000kg。第二年,明国、宋国的同类飞艇诞生,技术水平与唐国的相仿,这几种飞艇均未得到推广。

三国出世后的当年,第一艘实用化的柴油机驱动的氦气飞艇诞生在明国,由于该飞艇采用多气囊设计,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在柴油机驱动时,速度达到75km/h,载重五吨。

黄帝纪年4565年(公元1868年),第一家航空公司在唐国成立,主要从事主岛与几个区域大岛的空中运输,使用的飞艇载客30人,空乘人员10人,载货时可以运载6吨货物,时速70-80km/h。随后明国、宋国也纷纷成立了航空公司。在未来的30-40年里,飞艇一直是航空运输的主力。

黄帝纪年4575年(公元1878年),唐国的大型飞艇“飞天10号”建成,该艇最大直径31米,装载11万立米的氦气,飞艇本身重81吨,载重41吨,用六台柴油发动机驱动,时速达150km/h。8月至9月间,飞艇在华夏诸国进行了跨国飞行,证明了跨国航空运输的可能性。

黄帝纪年4577年(公元1880年)6月,由唐宋明三国发起,其他华夏诸国参加的华夏航空公司成立,承担起华夏诸国的空中运输。主力飞艇采用唐国改进后的“飞天10号”,载客150人,空乘人员20人,货运飞艇最多载重45吨。华夏诸国的人员往来进入了航空时代。

在飞艇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汽车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三国出现后的第二年,宋国诞生了第一辆四轮汽车,随即得到快速推广。至黄帝纪年4567年(公元1870年)底,唐宋明三国共有17家汽车制造厂,共生产汽车14005辆。五年后,唐国的胜利汽车公司推行流水线制度,开始大规模制造平民化车辆,即不加装饰、结实耐用、容易驾驶和维修、可行乡间道路、大众市场需要的低价位车。胜利汽车公司的平民车型吉利牌汽车,售价400唐元,一推出就大受欢迎,接到大量订单。在推行流水线制度的当年,胜利公司共生产15万辆吉利牌汽车。随后明国、宋国也都推出了类似的车型,即明国南京汽车公司的华为牌汽车和宋国宣和汽车公司的如意牌汽车,售价分别为420明元和410宋元,在实行流水线制度后,分别年产9万辆和5万辆,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

在轿车快速发展的同时,黄帝纪年4569年(公元1872年)4月,第一辆四轮卡车在明国诞生,次年,第一辆公共汽车在宋国诞生。黄帝纪年4573年(公元1876年),载重2吨、时速30km/h的东风卡车在唐国定型,同年,载客25人,时速35km/h的大众公共汽车在明国定型。随后迅速在华夏诸国扩散。东风卡车迅速引起了军方的注意,财大气粗的唐国军方下了5万辆东风卡车的订单。经过华夏诸国军方沟通,定下了在黄帝纪年4582年(公元1885年)前,唐宋明三国陆军全面摩托化的目标,其余华夏诸国在黄帝纪年4587年(公元1890年)全面摩托化。摩托化陆军的建设,使得华夏诸国的陆军机动能力大大增强,战斗力得到极大提高。

黄帝纪年4563年(公元1866年),第一架有人操作,有动力飞行的飞机—“鲁班1号”在唐国诞生,飞行了1020米,时速达50km/h。此时飞艇的发展方兴未艾,但飞机一出现,就显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活力和生命力,也迅速引起了军方的注意。截止到黄帝纪年4577年(公元1880年)底,华夏诸国共有飞机制造厂36家,年产飞机4569架。

黄帝纪年4574年(公元1877年)5月,鲁国曲阜飞机制造公司的“海鹰4”号飞机诞生,这型飞机纯为军用设计。起飞重量6.5吨,时速180km/h,载重1.1吨,航程900km。该型飞机一经出现,就迎来了军方大量订单,纷纷被华夏诸国的飞机制造公司引进而大量生产。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里,唐国生产这种飞机504架,全部装备本国新成立的一个军种—空军;明国生产360架,其中装备本国陆军航空队288架,出口梁国72架;宋国生产320架,本国陆军航空队装备240架,出口韩国80架;兰芳生产144架,也都装备本国空军;鲁国生产260架,本国空军装备180架,出口卫国80架;秦、郑两国分别生产120架和130架,均全部装备本国陆军航空队。

与此同时,在各国分别生产这类轰炸机的同时,明国中原飞机制造公司改造自这种飞机的客机也在黄帝纪年4576年(公元1879年)10月投入使用,这种客机被称为“空中马车1型”,载客16人,空乘人员6人,起飞重量7.2吨,时速175km/h,航程1050km。这种改型客机一出现,就引起航空公司的追捧,各国飞机制造公司引进生产后的订单数量已达600架。

在海鹰轰炸机大批量生产的同时,鲁国曲阜飞机制造公司的下一代大型远程轰炸机—“海鹰6号”以及从海鹰4号改进而来的海军专用鱼雷机“飞鱼1号”均于黄帝纪年4576年(公元1879年)底定型。“海鹰6号”是名副其实的大型远程轰炸机,最大起飞重量14吨,最大载弹量3.6吨,速度170km/h,航程2100km。“飞鱼1号”专为华夏诸国海军设计,起飞重量达到6.8吨,速度降至170km/h,航程926km,装载一条450cm航空鱼雷,分陆基和海基两个型号,分别为“飞鱼1号甲”和“飞鱼1号乙”,海基载体---新型舰种航空母舰“黄帝号”正在唐国海军海试。“黄帝号”标排14700吨,满排19000吨,航速31节,舰员1460人,将会装载飞机72架,续航距离7200海里/10节。华夏诸国海军正在等待唐国海军的海试结果,如果一切顺利,各国海军将迅速跟进。

虽然此时华夏诸国没有空中威胁,但各国兵部未雨绸缪,还是开发了一种战斗机,平时兼做侦察机使用。最后被各国兵部选中的是唐国咸阳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的“海东青3号”战斗机,该机起飞重量1.02吨,最大载弹量140kg,最高时速205km/h,航程400km。该型战机已被各国空军及陆军航空队、海军相中,空军及陆军航空队的型号已经定型,海军的陆基及海基型号正在发展中。

由于欧美其他国家的飞机工业正在摸索期,还没有成型的飞机出现,所以华夏诸国对于飞机进行了非常严格的封锁,没有任何报道出现在公共媒体上,飞机的设计、制造、试飞、定型、服役均在三国原有居民中进行,欧裔移民及满清移民均被排除在外。三国情报部门预计在二十年内不向华夏之外的国家出口飞机是可行的,满清移民后代将允许在就业后进入航空工业的各个环节,欧裔移民将在开放对欧美国家飞机出口后允许进入航空工业。

与飞机不同,飞艇、汽车是华夏诸国大力向欧美各国出口的产品,但是在10年内不会出口技术。因为三国的航空工业从业人员一致认为,由于飞机的出现,飞艇的发展后劲乏力,不会有太大的前途,所以诱导西方进入飞艇制造业是可行的。不过为了避免欧美各国发展过快,出口欧美的飞艇均是充填氢气,带来的承重增加用高密度材料找平,至于用氦气,让他们自行摸索吧。

事实上欧美各国对于华夏航空工业的进展也是有所了解,但是华夏诸国封锁的太严密,他们知道的都是只言片语,只知道可能有重于空气的飞行器出现。但在欧洲的知识层面,对于重于空气的飞行器飞起来感到不可思议(因为此时的空气动力学刚刚起步,三国对于空气动力学的知识更是严密封锁,航空工业的技术人员的培养只在未公开的大学中进行)。所以在华夏诸国出口飞艇后,现在他们孜孜以求的是要求转让技术,而华夏的态度是十年内不会转让,这更增加了他们对于飞艇制造技术的渴求程度。

除了飞艇、飞机、汽车,在汽车工业基础上开发的战车(原位面上的坦克)、履带施工车辆的发展也很迅速。现在定型的是一种轻型战车,全重10吨,装有45mm火炮,速度25km/h,行程15km,能够抵御机枪、轻型火炮的攻击。唐国实验性的师级装甲部队、明宋两国的旅级装甲部队、鲁国的两个团级装甲部队正在试验战法,已经具备作战能力,战车对欧美也是全面封锁,计划同飞机一起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