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星球改造之华夏崛起
35840000000062

第62章 欧洲小国殖民新开端

几位皇帝的顾问一致认为,阻碍华夏引领全球的障碍现阶段是英国,变数是法、德两国;将来的障碍是美国、俄罗斯,至于奥匈、意大利、西班牙,则不值一提。

之所以认为现阶段是英国阻碍了华夏的脚步,因为英国是欧洲对外殖民开拓的最后的胜利者,其所占据的澳大利亚、北美东部潜力无限,但其孱弱的人口数量阻碍了英国走的更远,所以对这两块地方的开发程度很低。虽然英国还占据了南非、印度及其他殖民地,但其数量众多的原住民是很大的不利因素,欧洲文化难以同化其他种族,所以英国人只能从这些地区获得资源和财富,能够支撑英国人再坚持个30-40年,在欧洲搅风搅雨是足够了。法国虽然占据了非洲大片殖民地,但是法国糟糕的内政水平、低劣的工业化水平使其难以走的更远,他还有一个与英国人共同的问题,就是人口基数太少,加上两国社会整体放荡,人口增长的潜力有限,不过借着农业技术、医学技术进步,两国在40年内人口翻一番是很有可能的,但估计这样的机会不大。德国人本来可以有大作为,其人口数量接近英法两国总和,但他统一的太晚了,已没有太多的地方让他夺取输血,但这个民族现在处于上升期,其国内生产水平赶上法、英,只是时间问题,到时肯定不会满足于现在的位置,无论是在欧洲的还是在全球的,但是在他解决完在欧洲领先的英法、实力现在强于他的俄罗斯之前不会与我们发生太多冲突的。我们需要做的是继续扶持德国,使其挑战英法俄,把他们的斗争局限在欧洲。并且我们需要不时展现我们的最新进步及和平的姿态,使他们对追赶我们绝望,并且我们不要过早显露出对全球霸权的雄心,让欧洲不会因为我们联合起来。对于奥匈,由于德意志北部地区的统一,主体民族在其国内比例太低,不会有太大作为,但他可以作为德国的同族帮手,挑战英法俄。对于意大利、西班牙两国,一个是统一太晚,一个是昨日黄花的前殖民帝国,共同的问题是工业化水平太低,争夺世界霸权对其是一个奢望。

俄罗斯现在仍是一个大国,土地开发程度很低,所以其人口在三十年内翻一番是有很大可能的。随着东方的失败,现在他的目光又转向西方,所以他迟早会受到德、奥、土耳其的挑战,这样讲迫使他与英法搅在一起,与德、奥、土耳其一战,到时我们需要再把他的中亚、西伯利亚剩余部分全部割离,彻底断绝其争取世界霸权的野心,到时再把其南部的乌克兰分离,令其独立夺取博斯普鲁斯海峡,使乌克兰有一个顺畅的出海口,又形成一个新的欧洲大国,使欧洲更增变数。

欧洲之外,除了华夏之外,唯一有可能称雄世界的惟有一个国家,那就是北美的美国,这个国家是欧洲除了俄罗斯之外的其他任何国家都是不能比的。美国由于国土较大,地势得天独厚,资源丰富,对于欧洲移民的吸引力很大,也是欧洲人口增加的减压阀,所以拥有成为世界霸权的潜力。我们的应对之策一是由新生鲁国持续增加对其西部的压力,在择机在其西部成功割肉,使其断了对太平洋的念想;二是截断其人口增加的源头---欧洲,途径有三,首先是让美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失去吸引力,除了鲁国在边境增加压力外,利用华工问题敲打一顿,其次是有限度放开对欧洲高端移民的条件,宣传三国及其他华夏国家的先进、强大、富裕,增加对欧洲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使普通欧洲移民有一个更好的方向,那就是扶持欧洲小国在非洲移民,我们对其大力支持,使其改变纯粹掠夺的殖民地开发模式,现在欧洲小国的人口增长率很高,需要一个新的减压阀。为打消欧洲小国的顾虑,在与欧洲小国接触时,可以刻意抬高欧洲文明层次,指明欧洲文明是成熟文明,华夏文明不可能同化,只可共存,必要时可以资金支持。也是为欧洲增加变数。

在三国皇帝陛下的顾问为其提供建议时,三国陛下通过电文往返,觉得事关华夏前途,有必要当面会谈。所以在唐国正丰皇帝的邀请下,明宋两国陛下抛开天子不出境的祖训,与黄帝纪年4576年(公元1879年)12月20日,两国陛下均已体有微疾为由暂停上朝,秘密赶到唐都长安,与正丰皇帝陛下会晤,会晤时其内阁首相、顾问随行。会晤未留存任何官方的纸质文件,形成了以上共识后于黄帝纪年4577年1月19日(公元1880年)阴历腊月初八离唐回国。因此时仍是阴历巳卯年,后世华夏历史学家称之为“巳卯三皇之会”,认为是继黄帝纪年4562年(公元1865年)之后三国同盟之后华夏称霸世界的又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而西方少数历史学家则称之为“1880年欧洲之玚”,认为是欧洲正式沉沦的开始。

实际上扶持欧洲小国在欧洲仿效华夏一样开拓殖民地自从黄帝纪年4569年(公元1872年)5月6日,《宋葡莫桑比克条约》签订后就开始了。自从葡萄牙的注意力转到非洲西部的安哥拉,三国为葡萄牙派出了大量专家,对安哥拉的开发献计献策。鉴于葡萄牙贫弱的人力数量,三国专家建议可以一点一点来,没有必要一口吃个大胖子,以自己国内的移民为主建立行政机构,当成本土一样发展。葡萄牙方面提到自己国内虽然人口增长很快,但是现在还不到400万,移民过多会影响国内。三国专家讲到开阔地区对于人口的倍增机制,说明不会对本土有太大影响,听的葡萄牙人一愣一愣的。但不管如何,三国的善意可是实实在在的,应该不会对自己有什么恶意,再说,以他们的实力也没什么必要。五年内葡萄牙从本土移民70万人,从欧洲其他国家移民40万人,初步实际控制了安哥拉一半的土地,达到62万km2,建立了行政机构,驱逐了原住民,真正建立了有效统治。但葡萄牙国王路易斯一世及群臣认为,再进一步从国内移民将影响本土的发展,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剩下的一半怎么办?在葡萄牙人向三国官员询问是否可以购买剩余的土地时,三国官员表示没有必要,三国及其他华夏国家仅从华夏移民就已经很吃力了,实在没有可能。葡萄牙知道三国对自己的土地没有企图也放下心来,但是问题怎么办呢?三国官员建议,欧洲各小国既有殖民的需要,又没有殖民地,完全可以把剩余土地卖给他们,既能在自己身边有欧洲文明国家当邻居,又能卖钱,还能结个善缘,何乐而不为呢?

这时正好比利时王国雷奥波尔特二世也有同样的问题。黄帝纪年4571-4574年(公元1874年到1877年)。英国探险家李文斯顿冒险深入刚果境内,但他将刚果河误认为是尼罗河的源流。1874年,新闻记者出身的英国探险家史丹利,组织了一支包括342人的大探险队,才认清楚了刚果河真貌。史丹利先向英国政府报告这块还没开发的财富之地,但是没有得到当时英国政府的资助支持,所以转向比利时。自从黄帝纪年4569年(公元1872年)以来,雷奥波尔特二世一直关注着葡属安哥拉的开发,对于葡萄牙在三国支持下的开发成果羡慕不已,但自从黄帝纪年4573年(公元1876年)进入刚果以来,所能到达的领土不足70万km2,要想达到完全彻底控制还遥遥无期。在了解三国现在对西非殖民地没有想法,且建议葡萄牙向欧洲小国转让殖民地的建议时,雷奥波尔特二世立即打算参加进来,既能达到三国官员向葡萄牙提到的好处,还能与三国加深关系,简直是太好了。

路易斯一世与雷奥波尔特二世达成共识后,立即向三国提出了要求援建新领地,并在出让殖民地时能够得到三国帮助的请求。此时三皇会谈正在进行,两国的请求正和三国之意,所以三国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被邀请各国在宋都汴梁举行会谈,宋国将提供方便,且唐宋明三国的礼部官员、兵部官员、技术专家、金融专家也会与会,提供全方位支持。且建议由于刚果出海口极短,不易分割,不如将刚果东北部与法国在刚果与喀麦隆的地方置换,增加海岸线,将会更容易出手。雷奥波尔特二世从善如流,接受了三国的建议向拿破仑三世提出了换地的请求。而此时由于欧洲大陆德国威廉的咄咄逼人四处拉拢盟友的拿破仑三世立即痛快的答应了换地的要求,实际上刚果北部的法国殖民地形同飞地,对法国人的意义不大,所以比利时的刚果殖民地在换地时不仅没有吃亏,还多换了大约6万km2,使刚果达到了240.5万km2。鉴于德国有意喀麦隆和纳米比亚,但还未实际占领,居心不良的拿破仑三世建议两国分别向南、向北扩展,争取在德国人占据之前取得名义上的控制权,法国支持两国的要求,建议两国取得唐宋明三国的背书,这样德国人即使不满,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在葡比两国提出南北扩展的请求,要求三国背书时,三国外交官员非常痛快的答应了。唐宋明三国需要的是德国在欧洲挑起风波,而不是希望德国得到殖民地后实力大增,从而干翻了英法俄,那就不好了。得到四个大国支持的葡比两国胆气大增,立即开始了新的拓展活动,至会议开始时,以分别向南向北分别宣布占据了10万和12万km2的土地,两国的两块殖民地面积达到386.5万km2,除去两国计划自用的62万km2(葡萄牙)和78万km2(比利时),还有240.5万km2的土地可以出售(其中葡萄牙72万km2,比例168.5万km2)。

黄帝纪年4577年(公元1880年)3月,两国向欧洲国家发出了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