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星球改造之华夏崛起
35840000000059

第59章 光绪即位

三国的出现使满清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西北回乱比原位面提前几年得以平定,持续的移民也使得满清的财政大大改善,截止到黄帝纪年4571年(公元1874年)底,海外华夏诸国共从满清移民3700万人,满清共计收入18500万块银圆。而且大量贫民的移民,也使得社会矛盾减弱,整个满清一副风平浪静的太平之世模样。内无民乱,外无西夷侵凌,这段时间被后世历史学家成为“同治中兴”。

但历史的惯性是强大的,同治十三年(1874年黄帝纪年4571)十二月初七(公历1875年黄帝纪年4572年1月14日),同治帝去世,没有留下子女。并且同治帝是咸丰帝的独子,他去世后,咸丰一系也随之绝嗣。同治皇帝驾崩仅仅两个小时,事关清朝国运的紧急会议就在养心殿西暖阁按时召开了。参加会议的有同治皇帝的五叔惇亲王奕誴、六叔恭亲王奕訢、七叔醇亲王奕譞(三个月前被军机处严令从唐国召回)、八叔钟郡王奕詥、九叔孚郡王奕譓,还有奕劻、景寿等大臣。首先有人请为同治皇帝立嗣,并且提到了溥侃、溥伦两位人选。惇亲王奕誴就反对,他说了四个字:“疏属不可”。慈禧不失时机地表示首肯说:“溥字辈无当立者。”此时军机大臣跟慈禧太后发生了争执。慈禧太后说:“此后垂帘如何?”军机大臣中有人说:“宗社为重,请择贤而立,然后恳乞垂帘。”此后为军机大臣的奕为儿子载澂争取机会,但是慈禧为了能名正言顺地把持朝政,在选嗣君时,亲自指定醇亲王奕譞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亲生子,过继于咸丰帝,登基为帝。慈禧话音刚落,醇亲王奕譞一声哀嚎,瘫倒在地,大哭不止。亲贵纷纷伸手相搀,但谁也拉不动。年仅四岁的载湉被选定继承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光绪”。

半夜时分,紫禁城的全部正门次第打开,孚郡王奕譓率领内务府官员前往宣武门内太平湖东岸的醇王府,迎接新君主载湉进宫。初八日,就是慈禧太后宣布载湉嗣承皇位的第二天,载湉由醇亲王府邸乘轿前往皇宫,进了午门,到养心殿。向两宫皇太后请安,并在大行皇帝同治帝灵前祭奠后,便“剪发成服”,入继大统,做了皇帝。初九日,载湉奉慈安太后住居在东六宫的钟粹宫,俗称慈安太后为“东太后”;奉慈禧太后住居在西六宫的长春宫,俗称慈禧太后为“西太后”。载湉住在养心殿。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实行垂帘听政。皇帝训谕称“谕旨”,皇太后训谕称“懿旨”。

此时第一批派往唐宋明三国的别院尚书已经任满回国(任期五年),李鸿章、刘坤一、谭钟麟不愧为清末名臣,三人不顾自己年高不宜就学,在工作之余,分别在三国原太学(现在分别为长安大学、京师大学、汴梁大学)攻读了博士学位。李鸿章的导师为正丰皇帝的顾问凉国公赵天行(字义文,高级生化人顾问,坚辞官位不就,只接受了爵位和顾问一职,在长安大学任教),学习国际政治学,于黄帝纪年4567年(公元1870年)9月通过论文答辩,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其师赵天行赞曰:“少荃天资聪慧,毅力甚巨,论文得过大是不易,可为后学者典范。”,李鸿章愧而不敢受。同年,李鸿章被聘为长安大学的客座教授,月薪300唐元。(在巨额的移民收入面前,满清只收了一年的驻外人员补贴就再也没有要,其驻外人员的收入与所在国看齐)。刘坤一则师从京师大学的知名教授王存理(字明真)攻读历史学,谭钟麟则拜于参知政事兼兵部尚书宁城伯高文泰门下,攻读经济学。二人均在黄帝纪年4568年(公元1871年)完成学业,获得博士学位。三人均于当年下半年离职回国,李鸿章得授直隶总督,刘坤一得授两江总督,谭钟麟得授两广总督。

三人回国后用了老长时间才适应过来,原先在唐宋明三国,舒适、先进的生活环境、清明的政治氛围让三人如鱼得水,回国后觉得各方面格格不入。首先,没有了电话(三国虽然把电话引进了清国,但普及率很低,大多数时间是个装饰)、各自生活设施也是很不凑手,更不要说无处不在的各种陋规了,觉得各方面都不习惯,不过三人均是久经宦海,慢慢的也就转过来了。

回国后不久,李鸿章在去拜访病休在家的军机大臣曾国藩时,提到了自己的感受,曾国藩面色阴沉,李鸿章心下惶恐,欲待请罪时,曾国藩慢慢的道:“少荃,你去国之时,已过不惑,且入仕多年,人情练达,心智成熟。数年后,那些求学的士人、武举、幼童归国之时,又待如何?”

李鸿章倏然一惊,他还真的一直未考虑这个问题,那些年轻人,见惯了三国的花花世界,再回到如同一潭死水的清国,怎么可能适应?那些幼童,就更不用说了,李鸿章每年都能见到那些养父母陪同下参见自己的幼童(满清规定,求学幼童最低每年一次到别院报备,由别院官员考核其学业)时,这些孩子的神态动作令他不敢相信是从清国来求学的幼童,言语得体,举止自信,数年后回国,那不就和正宗的三国人初来清国一样,处处刺眼。想到这里,刚想说出赶紧召回求学之人的话,再想到自己的汉人身份(唐国人一直对于自身的族群身份自豪异常),自觉得这话不该说出口,一时间纠结异常。

“是不好说吧,少荃。其实在你来之前,云觐、岘庄均有书信前来,二人也曾修书给左季高,道及归国后之惑。老夫与左季高有何能为,为尔等解惑?依老夫观之,三国此举,纯属阳谋,不可解也。老夫命不久也,少荃将来如入中枢,坚守本心即可,如遇风云际会,切不可做那愚忠之举,一切以族群福祉为要。”

“老师是何言也,老师且请将养贵体,以备将来。学生在唐,与其国内医学大师甚为熟唸,这就修书至唐国,延请名医为老师诊治。三国医术冠于世界,必能药到病除,老师不必担忧。再说劼刚弟也该回国省亲,正好一同前来。”

“糊涂!”曾国藩大怒,“老夫让纪泽携诸弟妹去唐,就是让其远离国内,一心向学,或可平安一生,你让他归国作甚?纪泽一介书生,并不太适合官场。且老夫之身自知,纯为平长毛时杀孽过重,加上心病,虽神仙不可医也,不必枉费功夫。”

自己敬重的老师病体缠身,又讳疾忌医,不愿医治;想念儿子,又不想让儿子回国探望,李鸿章甚是头大。突然间想起在唐国期间,唐国诸臣虽对曾国藩平长毛时时的杀孽有些微词,但对其书生领兵的勇气颇为佩服。看来要想让老头子去诊治,还得用用其喜欢名声这一点来投其所好。

“老师所言甚是,劼刚弟学业要紧,不可轻离。不过学生在唐国时,赵师(天行)、金相(明夏)、杨副相(师德)等各位前辈,均对老师书生领兵佩服不已。学生回国前,嘱托学生,让老师在方便时访问唐国,老师此时正病休在家,也无公务,不妨唐国一行,以慰其敬佩之情,还可看望一下劼刚弟,岂不两全其美。”

“还可诊治老夫病体,哪里是两全其美,而是三全齐美,少荃用心了。老夫那时领兵也是迫不得已,除了造了些杀孽,有何功勋可言?唐国诸君子谬赞,老夫愧不敢当。也罢,你就回复你那老师,老夫欲往唐国请教诸君子治国之学,如其方便,老夫这就动身前往。”

“肯定方便,学生这就电告赵师,不日唐国邀请电文可至军机处,老师且待好音。”

李鸿章的动作很快,黄帝纪年4568年(公元1871年)11月初,唐国礼部要求曾国藩访问的电文就到了军机处。奕正嫌这个曾剃头脾气死硬,又与自己不合拍,也就准了。不过在两宫询问计划时间长短时,曾国藩提及自己病体缠身,去唐国一为公务,二为治病,时间可能长一点,并举荐左宗棠代己,两宫批准。奕訢得知后大恼,去了一个曾剃头,来了一个脾气更倔的左蛮子,可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当年12月初,曾国藩以军机处大臣的身份访问唐国,同时左宗棠进入军机处。曾国藩到唐国后,除了面上的公务外,就进了医院治病,唐国医术确如李鸿章所说,水准极高,三月后病愈出院。出院后电告军机处,病体初愈,需要静养,请予致仕。没奈何两宫及军机处只好照准,许其在唐国修养,赠以一等侯。自此曾国藩长居唐国,享那天伦之乐,即使今年新帝即位也未归国。

黄帝纪年4572年(公元1875年),光绪元年,满清新的军机处组成,奕仍任首席军机,文祥、宝鋆、左宗棠、沈桂芬、李鸿藻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