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星球改造之华夏崛起
35840000000011

第11章 调停

列农伯爵急忙道:“这是一个悲剧,伯爵阁下。肯定是误会,法兰西帝国与三国一样,都是联合王国的朋友。对于朋友之间基于误会造成的悲剧,我本人及代表团全体表示遗憾。出于对朋友的义务,我想联合王国可以居中调停,以避免朋友们之间更大的悲剧出现。”

苏有存脸色铁青,一字一顿的说:“伯爵阁下,对于我三国于法国而言,昨天发生的确实是悲剧。但是不是误会呢?我看不见得,冲突以去年法国絮伦舰意图非法登陆我国岛屿不允炮击我岛被击沉,我国派员将部分被俘人员送交法方并抗议,未采取更进一步的激烈措施,已经充分显示出一个文明国家的正常行为。可法国人怎么做的呢,他们于前天炮击我国平民,致死数百人,财产损失无数。所幸我国不是无还手之力的土著,我国的舰队赶到法军肇事海域,消灭了他们。所以这根本不是什么误会,你说呢,伯爵阁下?”

郑天文:“我需要说明的是,伯爵阁下,我们同族三国在对外时立场是一致的。在战争爆发之前,敝国及唐国的支援编队都已经出发,遗憾的是,在我们赶到之前宋国舰队就已经消灭了侵略军,我们的小伙子们失去了立功的机会,还不知道多么郁闷呢。”

列农伯爵心里暗骂:“愚蠢、无能的法国佬,把欧洲的脸面都丢光了。”但面对两国代表的咄咄逼人,也不能不应对,转向程春雷:“伯爵阁下,是这样吗?”

程春雷:“伯爵阁下,去年三国间电报线路架通,三国陛下已经就此达成一致,三国为同族之国,血脉相连,御敌时并肩齐上是最基本的要求。现在三国的会谈已近尾声,会谈内容包括对外军令统一,及部队之间的协同细节。当然未来还包括华夏母国。”

道丁勋爵:“现在欧洲各国在清国拥有广泛的利益,三国对此是什么看法,如何应对?”

姚镇绪:“勋爵先生,三国陛下去年的电报会谈中确定了一个框架性的方针,窃据中原的满族野蛮政权虽然是异族统治华夏,但是三国陛下认为伪清君临华夏200余年,三国不再谋求华夏大地的统治权,截止到目前为止列国与伪清达成的有国际约束力的虽然对母国有损害的条约、协议,三国无意推翻。但是在三国与伪清建立起正式联系后,三国在伪清的进一步行为必须得到三国的谅解。当然具体的细节可以在政府间的建交会谈中仔细讨论。”

列农伯爵与道丁勋爵对视一眼,均是满面忧色,一直在会谈中不愿涉及的清国问题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因为现在在清拥有利益最大的还是英国,任何三国涉及清国的举动影响最大的还是英国,但三国的强大是一个巨大的困难。与代表团其他成员低声探讨了一番,对着对面的三国代表说:“伯爵阁下,各位先生,关于清国的事宜我们可以容后再谈,我们认为宋法之间的冲突应该可以停止,联合王国愿意出面调停,不知唐明两国可否与联合王国一道承担这一光荣的使命?”

程春雷:“伯爵阁下,您大概未彻底理解焕文兄、正清兄刚才的话中含义,唐明两国在与法国的战争中,是当事方,不是中立方,两国只能作为未来在法国签订失败的赔款、割地协议中签字,不能置身事外。当然如果在俄罗斯未来可能的对明入侵中,唐宋两国也是一样的立场。同理,在唐国未来对于外方的惩罚战争中,宋明两国也是统一立场。”

道丁勋爵:“伯爵阁下,贵国准备惩罚那个国家,方便透漏一下吗,作为朋友,我们可以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

程春雷:“这一点就不劳贵国操劳了,我国军舰几个月前,在中太平洋扣留了一艘运奴船,里面运送的竟然是高贵的华夏人,这是不可容忍的。敝国军方正在调查,得出调查结果后,敝国军方将开展惩戒行动,讨此不臣。”

苏有存、郑天文起身:“敝国愿附骥尾,讨此不臣。”

列农伯爵:“伯爵阁下,既然这样,我将派员前往本土,给联合王国女王陛下、内阁汇报我们之间的会谈情况,并听取王国对于调停贵方与法国的冲突事宜。希望贵方能够派员前往”

程春雷:“有劳贵国,我方也会给三国陛下及内阁汇报我们的会谈事宜,并将贵国愿意调停的善意一并递交。我想敝国海军将会非常愿意派出快船,将贵我双方人员更快的欧洲。”

列农伯爵:“正要见识贵国在航海上的成就,这样快一点,多谢伯爵阁下。”

程春雷:“举手之劳,不值一提。”按下英国代表团再开小会不提,程春雷、姚镇绪赶往尚书省(唐国行政机构,内阁旧称,为延续传统,沿用旧称),苏有存、郑天文赶往代表团驻地,想各自的上司汇报会谈情况。

唐国尚书省,值守的宰相金明夏听了两人的介绍后,大笑道:“这些蛮夷,这段时间拖拖拉拉,老夫估计就是等法兰西远征军的消息,一看这种情况就坐不住了,亟不可待地想建交、调停,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姚镇绪:“相爷说的是,这些西洋蛮夷,地方局促,占了几处野蛮人的土地就撍称大国,真是不知所谓。峄城伯刚才在会场一提要惩罚不臣,把这些蛮夷吓了一跳,他们也弄不清是哪一国,还想跟着喝汤,真是利欲熏心。”

金明夏:“两位,我们这就去见驾,将这些汇报陛下,听从圣裁。”

皇城两仪殿,三人通报后走进大殿正要行礼,正丰皇帝摆手道:“免礼,今日又不是朝会,不用行礼了。”

金明夏:“陛下,礼不可费。”与两人行礼如仪。

听完三人的汇报,正丰皇帝道:“这些蛮夷居心叵测,记吃不记打。别看他们在欧洲打生打死,对外可都基本一致。金卿,今后告知下面及宋明两国和将来的母国,我华夏的内部如何,对外需学习一下西洋蛮夷。待会通报两国,朕建议可接受英国调停,给他们口中的世界霸主一个面子。对法朕认为法兰西必须赔款、割地,暂不让它们割本土了,把马达加斯加割了就行了,赔款30-50亿法郎(约合875-1496吨黄金)吧。以凤和皇兄的意见为主。安排我们的巡洋舰去欧洲,让这些蛮夷看看我们的战舰。”

金明夏:“臣领旨,这就知会两国代表团,安排兵部派舰前往。”

1865年8月24日下午,宋国政事堂回电,根据李克俭、赵成峰的汇报,凤和陛下认同正丰陛下的建议,同意英国调停,并在三国一致的原则下处理对外事宜,包括与欧洲国家建交和对法交涉。停战会谈必须在宋国,去欧洲以建交和商贸为主,同时明国裕德陛下也表明了类似的态度。两国前往欧洲的使团从会谈代表团选员组成,两国内阁另文电告代表团。

1865年8月27日晨,英国代表团派出前期小组,由道丁勋爵率领,于三国代表团一道,乘坐交州号、扬州号、益州号、苏州号巡洋舰前往欧洲(列农伯爵率剩余团员乘坐英国船只回程),在15节的巡航速度下,于8月31日中午到达马岛。交州号巡洋舰到达港口外海,把当地人吓了一大跳,在英国代表团派人乘小艇进港后才知道不是进攻,而是访问,随后派出领水员带舰进港,四艘巡洋舰稍作停留加煤后继续前行。

1865年9月22日中午,使欧舰队到达伦敦,距宋法战争爆发整整一个月,这时欧洲还未得知这场战争的结果。来访的舰队把横行七海的英国人吓了一大跳,重现了在马岛的一幕。唐宋明三国代表团由唐礼部侍郎、咸阳伯欧阳震(字景天)、宋礼部欧洲司郎中田志群(字人和)、明礼部欧洲司郎中丁奕存(字明器)带领,为外交对等,出发前两国内阁均给他们加侍郎衔,三国代表团成员分别为120人、70人、80人。考虑到欧洲不同国家令人蛋疼的语言,三国代表团中拟任驻外官员均以通晓外语人员为主(得益于三国有不少欧裔国民,在三国出现的一段时间内,相关官员在内阁组织下进行了外语学习,这些使外官员均基本称职),于港口交涉后,港务部门才派出领水员带领四舰进港,随后道丁勋爵立即前往唐宁街,向首相汇报,使团暂在军舰等候。

首相亨利?约翰?坦普尔?帕麦斯顿子爵、外交大臣约翰、罗素勋爵本来对于道丁勋爵自行把三国使团和唐国军舰和三国使团带来伦敦非常恼怒,但在道丁勋爵简要介绍了会谈情况和宋法战争和唐国科技水平后,内阁展现了难得的高效率。首相紧急前往白金汉宫向女王通报,外交大臣约翰.罗素勋爵与道丁勋爵一道迎接使团,安排住宿,并体贴的吩咐使团人员休息,待日后会谈,对来访军舰也做了妥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