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星球改造之华夏崛起
35840000000109

第109章 再次革命的俄罗斯

在欧洲各大交战国一方面加紧编练军队、积蓄武器、作战物资准备再战,一方面游说自己的目标盟友加入自己时,俄罗斯又发生了巨变,将交战各国打了个措手不及。

红党认为,自己是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力军,理应占据主导地位,苏维埃成员中,孟什维克占了大多数。布尔什维克则由于在战争中遭受镇压,但是当时,布尔什维克大多数领导人还在监狱和被流放,列宁此时在瑞士(接受了华夏三位皇太子的资助返回俄罗斯又被驱逐),斯大林还在流放地。广大工农群众缺乏政治经验,致使苏维埃的领导权被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窃取,他们支持资产阶级建立了临时政府。在士兵(主要由农民构成)选举出的苏维埃中,社会革命党人(一个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则占了大多数,因为社会革命党人在农民中的传统威信较高。这些孟什维克都是二次革命论者。他们认为俄国还处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还需要同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合作,进行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因而他们拥护临时政府。社会革命党人来自小资产阶级的上层,他们倾向追随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布尔什维克在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之前也采纳了孟什维克拥护临时政府的政策。工人和士兵们不信任临时政府,但信任他们的领导人。临时政府在全国的权威就建立在苏维埃领导人的支持上(他们控制了彼得格勒的周边及北俄)。

彼得格勒的临时政府及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认为红党大多数领导人都是罪犯,且没有行政工作经验,夺取部分地区的控制权靠的是暗杀以及恐怖统治,他们要求在临时政府内占据主导是可笑的,再说他们激进的对外政策将极大的影响俄罗斯的国际形象。鉴于越来越激烈的内部纷争,临时政府不顾新俄罗斯以及西俄将领的反对,于9月20日在前线向德奥军队发起了进攻,打算借此转移国内视线。但是这个冒险最终失败,在不到十天的时间内损失了近8万军队(这还是友邻的新俄罗斯军队和西俄军队全力救援的结果,因为认为时机不成熟,西俄及新俄罗斯军队未参加进攻)。红党再次策划了反帝国主义战争示威运动,要求停止战争。旋即被镇压,导致战和双方的战争已不可避免。

10月,临时政府任命的俄军总司令、保皇军官拉夫尔?科尔尼洛夫率先发难,指挥一支哥萨克军队进攻莫斯科,以消灭叛国者,讨伐组织示威的红党参加的苏维埃。经社会民主工党左翼党员协调,赤卫队和同情革命的士兵击败了科尔尼洛夫的军队。红党鼓动前线的士兵反战归国,并积极在民间进行制宪民主的宣传。列宁也曾一度拥护制宪,表示即使布尔什维克在选举中失败,他们也将服从人民群众的选择。红党的行动进一步引起了临时政府的反感,与原位面不同,此时的临时政府并不是虚弱无力,在其实际控制区,新俄罗斯以及西俄的35万军队足以稳定局势,在前线还有近60万新俄罗斯以及西俄军队支持临时政府。李沃夫为首的临时政府打算在全国范围内清洗反战分子,被协约国及华夏国家外交官、新俄罗斯以及西俄将领组织,认为既然红党支持制宪会议,不如借合法的机会追逐他们,而不是采用暴力的手段。暴力手段如果采用,即使成功,也会后患无穷。临时政府接受了建议,开始与红党、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商讨制宪会议议程,避免了再一次暴力革命(这一点与原位面不同,原位面中由于临时政府的镇压,红党发起了十月革命,成立了自己的政权)。

制宪会议及地方杜马的选举按期于11月12-15日进行,25日制宪会议大致的得票结果:红党获得23.9%的选票,在703个席位中,只获得163席,远远低于社会革命党所获40%的选票。到了1919年年初,立宪会议召开前最终结果揭晓为:在总共707个席位中,红党得到175席,占24.7%,只略高于最初结果。而社会革命党得到410席(其中左派社会革命党占40席),达到了60%;孟什维克16席,制宪民主党17席,各民族政党86席,其余几个席位属于几个小组织。红党在掌握大部分底层力量的情况下仍以败选告终,只得到不足四分之一的议席,即使加上与红党结盟的左派社会革命党,红党方面也只占有30%的议席,而社会革命党即使不算它的左派,仅其主流派就占有370席,已经明显过半。地方杜马的选举结果与此类似,红党当选比例最高的莫斯科仅仅达到40%。

制宪会议最终于1919年1月5日召开。红党不愿接受败选的结局没有参会,宣布选举无效,会议当天列宁政府在莫斯科戒严,并调集忠于红党的军队进入首都,强制解散了莫斯科制宪会议(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杜马的选举同时进行,地方杜马选举地方政府,按计划,杜马选举地方政府在制宪会议之后,根据制定的宪法选举地方政府,制宪会议结束之前由杜马委任临时的地方政府)。红党违反制宪规则的行为激起了民众强烈的不满,当日就出现了抗议解散杜马的工人游行示威,而红党军人却向和平的游行队伍开枪射击。同日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等反对派联合发表传单,谴责红党背叛工人阶级,并称其统治为“沙皇专制”。而向来支持红党的左派作家高尔基,愤然写下《1月9日与1月5日》一文,指责布尔什维克“来复枪驱散了近百年来俄国最优秀分子为之奋斗的梦想”。作为欧洲大国的俄罗斯开始分裂。

1月10日,全俄罗斯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开幕,大会首先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归转工人农民士兵代表苏维埃。1月11日,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和平法令》揭露了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迫切希望和平的愿望,建议一切交战国立即进行谈判,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土地法令》法令规定立即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全部土地收归国有,交给劳动农民使用。最后,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伟大导师列宁如愿以偿的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人民委员会下设各部,执行无产阶级国家的各种职能。斯大林当选为民族事务人民委员,托洛茨基当选为外交人民委员,宣称组建红军,消灭彼得格勒反动政权,统一俄罗斯。1月12日清晨大会闭幕,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成立。

由于临时政府以及其他各国对苏维埃俄国的封锁,主要产粮区和工业材料提供地区掌握在临时政府手里,使苏维埃俄国的生活、生产异常艰苦。由于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当时没有兑现承诺。人民仍然处在饥饿、战火之中。工人、士兵对苏维埃俄国感到不满,同时在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的煽动下,工人、士兵便进行游行示威。列宁为首的苏维埃人民委员会为了维护苏维埃俄国政权的存在,对此游行进行了镇压。并将这些没有投入工作,为苏维埃服务的人的行为叫做“怠工”,同时,组建契卡来消灭“怠工”的工人及“***势力”。

在红党的动员下,前线俄军大批返回,新俄罗斯及西俄军队独力难支,也只好且战且退,为了掩护撤退,西俄军队使用轰炸机对俄罗斯德奥前线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轰炸。撤退过程中,军队发生了分化,俄罗斯本土部队大约40%的底层军官、士兵相应红党的号召参加了红军,大约25%的士兵及中高级军官来到了俄罗斯临时政府控制区参加了俄罗斯共和国军队,其余大多逃亡;新俄罗斯军队大约30%参加了俄罗斯共和国军队,约5%的底层军官、士兵相应红党的号召参加了红军,其余则希望归国(新俄罗斯);西俄军队只有2%的士兵参加了红军,约8%的参加了俄罗斯共和国军队。

眼见东线的俄罗斯军队溃散,德奥即将从东线腾出手来,英法等协约国大国急了眼,因为此时欧洲的严冬即将过去,通过一年的蓄力两大军事集团已经有余力再战,但现在俄罗斯共和国已经不能指望,他们还要面临红党的挑战,再说他们基本上不与德奥接壤。英法德外交官开始了密集的外交活动,英法恳求西俄加大轰炸规模,要求采用上次的大威力炸弹轰炸德奥军队被拒绝,表示华夏国家不允许再次使用这种炸弹,但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在西线参战,英法当即开出了在法属北非领地出让20万km2土地的优厚条件,西俄回应与邻国沟通后再议。英法要求尼古拉二世将新俄罗斯军队开往西线,英国计划将西弗吉尼亚州、俄亥俄州一部大约10万km2的土地转让给新俄罗斯,尼古拉二世表示将听取前线官兵的意见,如果官兵们不愿,他将不会违背他们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