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带着萌娃闯天下
3574000000017

第17章 教书先生

吃过饭,锦娘虽然已经筋疲力尽,但傻子一身泥巴可以将就,关键头发上还有粘结在一起的血迹。估计是自己中午打的,早知道如此就不下这么重的手,现在还要帮他洗。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烧了些热水,让傻子坐在小板凳上低着头帮他洗头发,锦娘小心翼翼避开头上的伤口,没想到却发现他后脑也有一块鼓包破皮的地方。看来他在别处也没少挨打。因为他的配合所以也没费什么功夫,锦娘用布帮他把头发擦到半干。

再换了水给他洗脸,结果布刚刚离开傻子的脸,就露出一长俊郎的脸,剑眉,高挺的鼻子,薄薄的唇。肤色不白但并不是像自己这样病态蜡黄,看起来很健康。只可惜一双眼眸中毫无神采,虽然长得好看但让人感觉内在空无一物,脸上也是一副傻乎乎的憨表情,就差挂着口水,正常人一眼就能看出他智商不高。

将那把断了一半齿的木梳丢给他,还不耐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给他示范怎么样自己梳头。

经过这几次,锦娘发现这傻子真的是个可造之才,虽然好多事情不懂,但多教几下就会,而这让锦娘对他多了几分期望。感觉自己无意间捡到宝了,锦娘心里一乐呵教他新的东西更加积极了。

锦娘后面也逐渐一会叫他木生,一会叫他哥哥。目的是让他意识到这就是在叫他,每个人哪怕走神都会对自己的名字都有特别的感觉,她现在想的就是提高傻子对这两个词得敏感度,这样以后在外人面前更不容易露馅。

结果一激动闹得太迟,账本也来不及看了。锦娘安置好傻子,自己也赶紧睡下。毕竟现在可没有闹钟,身体太疲惫的话,早上能不能及时起来可就说不准了。

所幸的是她不仅起床了,还趁着熬粥的时间,将蒜头和韭菜种到院子里,挨个浇了水就等他们长大了。干活的时候锦娘发觉怀里的铜钱不仅分量大,也沉。肯定不能全部放在身上。于是她将剩下的八十五枚钱取了五枚放在荷包,其余的用碎布包起来藏在柴房角落的一处破罐子里,再将罐子塞到柴堆里。仔细的从外面端看了会,确定看不出来任何异常,这才稍微放下心。

到了吃饭的时候,锦娘让三毛管傻子叫叔。因为昨晚的事三毛对傻子可是很崇拜。叔前叔后叫的那个甜,锦娘都没听他这么叫过自己,感觉有些吃醋顿时就挂着张脸。一顿饭都没给傻子好脸色,不过傻子可不会管锦娘高不高兴,有饭吃还有人陪他玩,跟三毛在一旁玩的不亦乐乎。

出了门,锦娘还是有些不太放心昨晚那个人。嘱咐他们好几遍今天都不要出门,将门锁好。锦娘这才动身去陈家。

到了陈家,有了昨天的经验,今天锦娘很多小事也开始不用五娘说,就知道如何帮忙。帮着找人跑腿,五娘和店铺老板谈话端茶递水,站在身后仔细听着。一开始五娘每次办完一件事,总会问锦娘一些刚刚那件事的问题,锦娘也尝试提出自己的想法,五娘总会毫不留情的点出不妥之处。这让锦娘发现管理,理财可都是大有学问。本来还对自己有超出这里人的见解而感到优势的锦娘,这会也认真跟着五娘学习了。

后来的日子里再听她们交谈,锦娘不仅只是用耳听听,心里学会揣摩每句话的含义,每次得到新启发晚上回家就立马用笔记上。当然这是后话。

此时的她还在为刚刚五娘一针见血的点出她的毛病而感到既尴尬又受教了呢。

到中午领了饭菜,锦娘又匆忙赶回家去。

就在锦娘走后,五娘故作严肃的脸才松开来。虽然锦娘今天提的建议都是有些毛病,但其中的一些想法却是个她从未听闻的,如果不是她在陈家做了这么多年,真的很难察觉到里面的不妥之处。即便如此,这些想法稍加完善都是一个个绝好的点子。这样五娘开始期待她日后成长起来,又会是一番怎么样的风景。

“五娘,老爷唤你过去用膳。”

门外传来老爷通房丫鬟小莲的声音。

“我这就来。”

五娘对于陈家尽心尽力,陈老爷的吩咐她自然不能怠慢。不思索所今日为何事,就起身就跟小莲一同过去了。

锦娘到家后,将干饭分成两份给了三毛和傻子哥哥一人一半,自己则又熬了些米粥,用淘米水和着沙子开了锅,锦娘第一次用灶上大锅倒了些油,将猪血切成片在油上一片一片左右煎到焦黄色,用碟子盛起来,打算晚上捡点白菜萝卜都可以,给它一锅烧了。看的一旁的两个馋鬼眼睛都直了。

锅里剩了一点油,锦娘没舍得洗直接盖上锅盖。至于猪血,她就直接放在碗橱里,她已经跟他们两个说过晚上烧菜用的,如果他们偷吃锦娘就剩下的一个星期就打算给他们一日三餐喝粥,她可没有精力天天跟他们玩捉迷藏,她就是一家之主,无规律不成方圆有些规矩她从现在就要立下来。喂过五毛,自己喝了八成饱,剩下的都是傻子的了,他一个男人饭量本就大些,这也是锦娘早就有估量过的。

三毛还在长身体,吃些干饭,炒菜再加上骨头汤应该没什么问题,她现在就是担心五毛,米汤的营养远远跟不上的,骨头汤对他来说能吸收的非常少,虽然这伙食已经比以往好的多,但锦娘还是远远不满足,一步一个脚印,这个道理她也懂,总而言之五毛的喝上奶的事要被提上日程。

因为赶回陈家还想学点女红,锦娘亲了几口五毛,又赶着出门。

到了陈家,五娘今日却并不在算账,反而在房间里来回走动。见锦娘来了,这才舒展了眉头。

“锦娘,你知道昨晚镇上的老秀才去了吗?”

锦娘一愣,如实的摇了摇头。

“他可是青平镇唯一一个秀才了。”

现在时局并不安稳,虽然还不到粮食赛黄金的程度,但读书却是很少很少有人去学了,毕竟连皇帝自己都坐的不安稳,谁没事还去考什么状元?虽然五娘说的这些跟她没有半点关系,但是锦娘相信五娘既然说了肯定有事。

“他本是二少爷的教书先生,陈老爷希望再寻个教书人,而我推荐了你。”